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记随感 |
美加边境再次震叹磅礴和忍受傲慢
(2009年6月11日从加拿大多伦多到美国华盛顿宿Renaissance 宾馆)
来到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除了那标志性的电视塔和多伦多大学那经典的歌德式建筑让人有所回味,整个城市仍以简朴、简洁和可以感受得到的加拿大人的满足和快乐给我们留下不错的印象。许多加拿大人,以适合自己的悠闲的工作节奏,陶醉于自我满足和快乐之中。他们似乎不要象上海那样的城市人为竞争倍感压力、为快节奏而焦虑不安、为许多名利虚荣而忙碌奔波;在加拿大可以看见许多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在机场、超市等服务性行业中,以一种轻松悠闲的心情干着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那菲薄的报酬与他们丰厚的养老金相比并没有多出许多,甚至不少人仅仅作为志愿者也干得很欢乐。记得我们在阿尔伯塔为我们驾驶那辆加长林肯轿车的英俊老头原先是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他可以很绅士地为我们开门、提行李,有礼有节,饭桌上他如数珍宝般地叙述他去过的世界各城,谈笑风生……。加拿大人的悠闲、淡泊、阳光的性格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时隔十一年,再次来到美加边境上的尼亚拉加大瀑布。与上次从美国境内只能在瀑布边上和通过美国南岸伸出的断桥眺看瀑布侧面不同,从加拿大境内的观光台上,可以看见被称为世界著名奇景的尼亚拉加大瀑布全景,深深地为其那种如银河倾倒般的气势磅礴而被震撼。尼亚拉加河在美国境内近加拿大处形成一个平静而温顺的伊利湖,到达美加边境时,湖面突然变窄,湍急的水流恰遇石灰岩地质,冲击而成一个近50米的落崖。湖水在这里骤然陡落,从河床绝崖上的一个半岛的两侧飞流直下:西侧流入加拿大的瀑布长约675米。落差56米,呈马蹄状,俗称“马蹄瀑布”或“加拿大瀑布”,记得十一年前阳光灿烂时,我看见过瀑布上的七色彩虹;东侧进入美国境内的瀑布长320米,落差58米,水流宽广而细,呈婚纱状,俗称“婚纱瀑布”或“美国瀑布”,水流直落湖底岩石,飞溅而成众多水花漩涡。我欣喜地感叹,不断地按动快门。我们一起又乘船来到河中瀑布前,听着那被誉为“雷神之水“的震耳咆哮,感受着那宏伟气势,在不断的赞叹中被奇景深深震撼。
美国独有的签证入境双重管理制度,就是尽管你经美国领事馆面试签证,入境时移民局官员仍然有权拒绝入境,使不少游客在美国入境时常有一种莫名的不安与不爽。美加边境,因为美国政府对加拿大公民特别优惠的入境政策也使其反偷渡的入境检查十分严格,不少中国留学生因此在美加边境上闹出许多不愉快的事件:包括十一年前我们费城的一个怀孕的女留学生在游览大瀑布时不慎车子过了彩虹桥,尽管苦苦哀求,仍被不人性的入境官拒绝入境而只身回到北京重新申请入境;几年前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加边境因没有听懂英语警令而被美国警察暴打……。我这次因为女儿思乡情切而在行李中夹带了一些诸如小核桃、猪肉脯、真空粽子,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和不安;面对美国人固有的傲慢,似乎所有他国游客都被当作偷渡客的那种莫明其妙的优越感和冷漠无礼,尤其近年出台的对中国和一些国家游客的手印、拍照等过分行为更是让人很难忍受。我们在多伦多机场拿了登机牌后,大家带着所有行李,进入美国设在加拿大机场的入境检查口,那个非裔入境官似乎不经意地提问,我小心地回答他所有问题,他又似乎没有听见似的继续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我怀疑是否我的英语他没听懂?后来我们代表团的另一位英语很好的同事的回答他也是如此心不在焉地不断提问,我终于明白他的提问只是敷衍,而观察我们的神态反应才是他的真实目的。一一按手印拍照后,我们整个代表团,除了二个拿因私护照的已先前入关,三个拿因公护照的团员所有入境资料被装入一个黄色的夹子中被请进了专门的入境审查室。接待我们的是一个脸部毫无表情,更为傲慢的老年入境官,再次手印验证和拍照,然后被冷落在审查室的长椅上坐着。尽管我们因为持有美国卫生部的邀请信而十分自信能顺利过关,但看着进入审查室的全是非洲、亚洲、中东和东欧旅客而能感受那种被歧视的屈辱。联想起我第一次以小儿外科教授申请赴美签证被拒签,然后报出我是儿科医院院长即被二周后加快签出;2003年我第二次作为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赴美考察,整个代表团除我之外全在每次的登记牌上标上★★★★,于是我总在安检处看着我们同胞被特别搜身和翻箱细查……;我对美国人的傲慢无礼的体会刻骨铭心。整整半个小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在视频监视下的谈笑是那样的悲怜,我甚至联想起中国早期移民在爱丽丝岛的遭遇。
我们终于被顺利放行,到达华盛顿后,女儿告诉我“911恐怖事件“后,所有飞往华盛顿的游客均被如此严格监控和反复搜身。但我感觉美国人对所有有色人种、世界各国的傲慢无礼,那种永远以人类救世主、世界秩序维护者形象自居的行为,才是他树敌世界各国,被孤立敌视的真正原因。也正是这种莫明其妙的傲慢,使我一直不喜欢美国,尽管我已经刻意注意,但我知道这种憎恨一直无形地在渗透给我那在美国留学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