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唤醒

(2008-11-30 21:29:34)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生感悟

最近,被英国著名管理大师汉迪所吸引,买了他全套的管理典藏拜读。其中,《觉醒的时代》一书,给我感悟很深。但不知他的呼唤,是否能真的唤醒那些熟视无睹、甚至沉缅其中的人们。

汉迪以明尼阿波利斯雕塑公园一件没有人的空雨衣雕像,给我们描绘了当代人“空雨衣”的危险:“我感到人们正处于为了他们的角色而牺牲个性的危险之中”。一语击中要害,当代社会,人们都以“组织的人”“组织的代表”的角色,在生活中做着一个扮演者。他们习惯于机关、组织、社会的潜规则、活动方式,甚至不敢有自己的观念,不敢表露自己的观点,将自己原本的个性遮掩得严严实实。我在二年前博客中描述的“纳闷”,仍然如此地纳闷着,我期望的“激情”,仍然会有善意者不断地提醒和同时仍然显得有些异类。

原本追求自由、休闲地人们,怎么会甘心情愿地放弃闲散快乐地生活而做工作的奴隶,把组织和单位利益奉为上帝,而宁可牺牲个性和自由?记得马克·吐温曾经如此讽刺过:“假如工作真是件美妙的事,有钱人老早就争先恐后地抢成一团了”,不幸被他言中,当社会发展到今天,有钱人和没钱人真的为了工作抢成一团,而且乐此不疲,竞争激励。这是因为除了工作可以获取薪酬外,当今社会,工作、组织和单位可以满足人们的权利欲望,每个人可以通过在组织内、单位中的权利的掌握来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于是每个人在面对组织、单位时,感到与日俱增的无力,会被迫与无奈地放弃个性,追逐权利,最后甚至为了单位和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去践踏所有与其抗衡的个性。汉迪认为要穿越这样一个组织与个性的悖论,必须通过“逆向授权”(权利补贴),就是让权利尽可能地属于组织的最基层,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和责任,让今天那些高学历、渴望个人自由的人,发挥他们最大的能量与激情,来达到组织目标高效率实现、组织成员欢愉而快乐的理想境界。

“空雨衣”现象的最大危险是:在人们寿命不断延长,而每个人由于过于依赖组织、丧失个性已经成为习惯的时候,一旦组织不再需要我们工作时,我们会更加不知所措,于是会有无穷的困惑与迷茫。确实,今天那些对工作乐此不疲,以组织利益和单位工作为唯一乐趣的人,退休以后,那种失落、无所事事、孤独寂寞,真的很可怕,在摧残人们心灵的同时,很快地摧残生命。汉迪把人生描述成四季:出生到学业结束为生活和工作的准备期;开始工作、为人父母、到退休为奋斗期;退休到丧失生活自主能力为人生后半段;而最后是等待死亡的依赖阶段。那“人生后半段”的第三季,不要以为一定是60岁开始,有很多人可以在很年轻时就达到事业颠峰,如运动员的30岁、军人的40岁、青春饭行业的35……,而第三季能幸福、快乐的人,往往只有三分之一。他们的个性、激情、爱好和出众的个人魅力,使他们成为“不一样的人”,可以在人生后半段继续从事他们长期以来所从事的事业,尽管步调稍微缓和,但那份悠闲、个性、充实的生活,将会铸造他人生的真正辉煌。

朋友,汉迪的呼唤,是否能把我们真的唤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巨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