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医管手记 |
谈及管理,似乎人们更多地关注质量管理和流程再造,以泰勒的“系统化管理”和韦伯的“精确化控制”为经典,常常以质控体系,去修补那永远难以彻底根治的“木桶短板”,或是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将物流、库存、服务、支持做到极致。然而,回顾自己可以引以自豪和欣慰的医院管理历程,似乎这些并不是我成功的秘籍。
近日拜读管理大师加里·哈默的《管理大未来》(The Future of Management),豁然开朗。哈默这位“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导者,正是以其管理创新的理念,终结了传统的“现代管理”方式,开创了未来管理的新纪元。应当承认,所谓的“现代管理”,多以“标准化”为手段,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可重复的细小问题予以解决;多是以“精细化”为杠杆,使成本核算和效益空间达到极点。如此在激励效率的同时,正把管理者纳入一个标准化、精细化的体系,在不知不觉与潜移默化中,扼杀了人类最美妙的自由精神、想象力和创新性。而未来管理的真正亮点和核心竞争力,正是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就是管理者不受现有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局限和约束,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管理方式,以达到显著改革组织形式、工作流程、工作效率而达到理想目标。如此才能使你所管理的组织,不同于其它组织那样蜗牛般的缓慢管理进步,那样才能适应时代迅速发展的技术变革和生活节奏,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你在同样不懈加强管理的其它组织中脱颖而出并鹤立鸡群。管理创新是根据核心竞争力的新颖管理理念,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挑战;在管理理念改变的引导下进行包括流程和方法的系统化创新;这种创新也必然是随时间随时间变迁而不断进行的。曾记得,本世纪初,当全国几乎所有公立医院循着规模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化而外延发展的时期,我以战略发展、学科评估、辐射发展的战略创新,打造了一个“小而精”的现代化专科医院;我们从根本上颠覆了按收入分配、按级别分配、忽略横向个性分配的惯例,8年前就进行了绩效薪酬改革的实践,开创了改革开放后我国鲜有的与收入脱钩的公立医院内部分配模式;为了社会满意、医院发展的终极目标,我们一改我国传统的就医流程,开创了门诊、住院、手术、随访同一医生全程负责的就医流程;实行了一次收费全程记账的信息化收费系统;一日手术、特需服务普遍开展……。进入市级医院宏观管理层面后,院长绩效考核、我国最大的医院临床信息共享平台建成、三级医院与社区联手的慢性病防治模式、以规划、预算、绩效为抓手的专业化管理、纵向资源整合和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的宏图构画……,一个个管理创新营造了一个个医院管理的成功。
激情、毅力和能力是管理创新者的基本要素。管理创新者不仅需要有对新的管理模式的认识,更需要有对现有管理模式挑战的激情,以创造出大胆的、富有想象力的改革方法和手段;管理创新者更需要具有坚毅的,能领导管理改革,完成从下而上,从理念、系统到流程、方法的系列创新。优秀的管理创新者,一定具有勇于尝试的勇气和远见,他不会受“创新的种族隔离”和“创新壁垒”等障碍的限制,而将鼓励创新、不断改革作为组织发展的基本宗旨;他不会让自己的注意力被各种烦琐事务所吸引,而一定留出“空闲时间“,以作为做梦、思考、学习、创造、实验的创新时间;他不会允许自己由创始时期的“异类”演变成现有管理体制的维护者,他一定会不断痛苦地否定自己,以不懈创新作为自己的终身使命。
这是我对管理创新和管理创新者的理解,希望以此为镜,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人生规划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