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体育杂谈 |
新年伊始,世界网坛让中国人振奋的就是郑洁、李娜携手闯入2010年澳大利亚网球赛的女单4强,这也是百余年网球大满贯赛历史上首次有二位亚洲球手相聚半决赛,而李娜的世界排名因此也达到了中国人史无前例的世界前十。但金花绽放澳网之所以吸引我的眼球,更由于这是中国金花实行职业化的“单飞”体制改革后的首度在世界网球大满贯赛上的亮相,其中有很多值得探索、深思、可以借鉴的启示。
中国的竞技体育的国家队,在长期计划经济和中央集权体制下,实行举国专业体制,即运动员经过国家逐层选拔,最后进入国家队,由国家组织集训,统一的训练方法、统一组织参赛,比赛奖金也由国家统一分配。这种体制虽有举全国之力,发挥集体智慧,加快培育顶尖人才的优势,但与培育更为个性、激励运动员个人积极性的世界职业化趋势大相径庭。我们的中央集权专业化体制,使运动员在接受国家集训的同时,还隶属于各省市地方队,于是为了地方利益,往往“国内死磕,国外练兵”,运动员在国内联赛和全运会上消耗很大精力,世界比赛成绩平平。更有甚者,象中国足协的那些臭虫,利用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缺陷,从队员选择、教练聘任。裁判安排等均能以权谋私,明目张胆地搞假、赌、黑,将这种体育竞技体制的弊病揭露得淋漓至尽!
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可以上涉到中国自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二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其根深蒂固可见一斑。但改革开放后,中央集权的竞技专业制与世界职业运动员制度的冲突时而发生:王治致登陆NBA和篮协的恩恩怨怨;姚明出国打球的一波几折;周海滨自由转会和冯潇庭出国的好事多磨……。而台球世界的丁俊辉、梁博文、潘晓婷的自由职业运动员的尝试,更使人们看到职业运动员是中国竞技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中国网球金花成功“单飞”,走上中国式职业化之路,也是一个艰辛磨难的过程:2005年底,彭帅率先“革命”,要求单独训练、自由选择比赛和有更多的奖金支配自由,引起轩然大波,网管中心极力反对,因此彭帅和网管中心的关系进入僵局;不久,李娜也提出“单飞”要求,认为中国网球队的训练安排制约了自身发展,并只身在美国训练数年……。2009年,随着中国女网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化道路终于成为中国网球界的共识,晏紫成为中国女网“单飞”第一人,随后彭帅、李娜、郑洁先后“单飞”,意味着球员们自己组织自己的团队,自己聘任教练,单独训练,自由选择比赛。当然,中国式的职业运动员制度也有约束:要求无条件参加国家队比赛,比赛奖金的9~12%上缴网协,作为长期国家培养的专业运动员,如此回报和作为改制阶段的过渡也理所当然。
金花单飞的体制改革成果显而易见:职业运动员的体制,使运动员可以接受更为自由、个性、高素质外教的系统训练,比赛成绩决定正常运行和广告收入的经济压力也使职业运动员不敢懈怠。而这次李娜、郑洁闯入澳网4强的奖金,已远远超过她们去年全年总收入,而给中国人带来的扬眉吐气,更使金花单飞体制改革的巨变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