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云何处----北京锡金会馆访记

标签:
锡金会馆俞肯堂顾澄 |
分类: 故事 |
前孙公园胡同在西琉璃厂南面,呈东西走向,东起南新华街,西连魏染胡同,全长约347米。乾隆时称孙公园,光绪时称前孙公园,民国时沿用,徐悲鸿的美术学校也曾开设在此。我第一次到此地时,因不知道锡金会馆的具体所在,故只是从东到西将胡同整个走完,看到31号四合院比较规整,进去探头看了一下。回到驻地后,继续查找了一些材料,确定锡金会馆为前孙公园胡同11号。于是次日一大早骑车再往。11号就在胡同东口,门楼虽旧,但看得出基本还是原样,门西边已被装修成店面。入门后右手一条夹道,顺道进入,周边已看不出印象中四合院建筑的模样,快到夹道尽头,小弄里遇一位老大爷,遂向他打听情况,他知道这里是无锡会馆,他称自己是五十年代搬进来的,当时旧建筑格局还在,而今却已面目全非,几乎一点遗存都没有了。到了实地,除了门头,却已无其他遗存可供凭藉,以此想象此地当年的景象,故深感遗憾,所幸的是,秦绍楹兄及时发来了他祖父、民国著名文人秦毓钧的一篇文章,刊于1920年12月4日、5日的《锡报》上,可让我们通过文字了解当时锡金会馆的建筑格局与掌故。
京都邑馆
京都邑馆,旧题“锡金会馆”,创始于俞给谏肯堂。肯堂,慷慨好任事,偕编修刘嗣绾、主事徐焕、副指挥缪其泰购地创建,而以其泰之力为多,时当嘉道之交,邑人士著述,鲜有及者。先祖训导公《游梁录》记之最详。地在前孙公园十间房,又名庄家桥,其实并无桥也,南为梁家园,北近琉璃厂,东邻李铁拐斜街西接椿树胡同。大门一间,署曰锡金会馆。右旁屋四间,左旁一间,为厨房,再进一天井,天井右旁为门丁何坤卧房三间。由天井而进,有过路一间,右旁为照厅三间,柱联曰“拜锡山土田之命,紬金匮石室之书”。锡山金匮作对,句极现成。照厅前一大院落,旁为东西厢房,各四间,庭中有两大槐树,嘉荫满堂,炎夏无暑。正厅曰“蔚云堂”,堂悬“锡羡岩强”御题,道光十一年成庙赐太子少保浙闽总督孙文靖公额也。文靖名尔准,字平叔,旁列邑中乡榜会榜及鼎甲姓名。中堂悬一联云:“山川秀发当南斗,俊文灵钟共北辰”。吾锡天文分野,正当南斗第二星,联亦文靖公笔。
可知会馆正厅为“蔚云堂”,还有“福寿堂”“居易斋”(赵元益去世处)等厅堂,陈设有孙尔准、顾皋等锡邑名人遗墨。会馆创始人之一是俞肯堂。
俞肯堂,原名坊,字人表,号东躔,世居无锡北塘,生于乾隆二十七年(1862)十一月初七,卒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己酉(1789)拔贡,辛亥(1791)举人,己巳(1809)以内阁中书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充武英殿纂修国史馆总裁、山东道监察御史等职。配秦玺(字玉文,号省堂,祖籍胡埭张舍,秦金十五世孙,《梁溪诗钞》有传)之女。俞肯堂本姓华,是通九支秋江派二十三世孙,因其八世祖入继俞氏而改姓。民国无锡著名文人俞复(字仲还)是他的曾族孙。在俞肯堂临终前不久,与刘嗣绾、徐焕、缪其泰等无锡、金匮藉在京官员共同创设了锡金会馆,至今已逾两百年。
而后我进一步地查阅了有关文献档案,锡金会馆清末民初先后有两位管理人,清末是邮传部的唐鹤振,北洋政府期间是顾澄。顾澄,字养吾,生于1882年,系顾宪成仲兄顾自成后裔,也是大桥中学顾蕴玉老师的伯父。是民国著名数学家。1922年8月任北京政府农商部司长的无锡人李静庵(荣毅仁女婿李国伟叔父)回锡,与实业家西乡荣德生商议此事无锡开埠,在京任职的顾养吾利用会馆平台积极疏通各种关系力促此事。10月24日北京政府内阁终于批准无锡开埠,并由大总统签发命令。无锡开埠后,荣氏一口气开办了16家工厂。他们大胆采用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以借贷为主,负债经营;以兼并为主,进行冒险性扩展,使得荣氏集团成为中国近现代实业界雄踞一方的力量。
北伐后,国民政府移都南京,北平的锡金会馆因功能丧失而逐渐没落,1937年4月18日的《锡报》刊载一文,称会馆当时已年久失修,荒芜日甚,作者只能对着馆内由杨楚孙(名寿杓)所撰的两副楹联徒生悲叹。
那天我告别院内老大爷,惺惺而出,仅在大门口留影为纪。离开之时,不禁想起此馆曾是无锡众多举子、官宦、富商、工商实业家等精英如云之所,故也是昔日锡惠灵气汇聚之地,然时过境迁,蔚云已散,何处再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