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成巷杨家的天韵余音

(2022-07-10 15:57:42)
标签:

杨慕椿

杨组云

大成巷

分类: 故事

      去年11月份完成的拙文《天韵社成员研究初探》作为一个纲要性质的论文已刊载在《无锡文博辛丑撷英 》(古吴轩出版社2021年12月 )上,文中阶段性地列名天韵社成员65人,解决其中44名成员的生平信息,并初步完成各自小传。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列名的天韵社成员增加到82人(杨荫浏回忆天韵社成员约五十余人,加上能回忆出的曲局阶段成员十余,故目前这个数字已接近能够掌握的上限),其中解决生平信息的成员数量也增加到64人,目前已进入信息审核补充的收官阶段。

       在对大成巷杨组云、杨慕椿叔侄的基本信息核对中,杨组云尚缺卒年;而又查实原锡报中出现杨慕椿去世时间的新闻,是另一位同名同姓的人,非天韵社成员杨景燕,故文中杨慕椿卒年有误,需补正 。经过努力,加上一点运气,于上月中旬找到了杨组云卒年的确切文献,同时发现了其子杨景黔、孙女杨胜男的下落。紧接着一番忙碌,辗转联系上了杨胜男女士。

       根据杨女士提供的住址,上月18日,我与陈倩抵锡澄三村看望了伤病中的她。杨胜男是杨组云唯一的后人,她生于1949年,虽然出生相对已晚、经历坎坷,但记忆力不错,还是讲述了相当多的家族情况和对大成巷老宅的回忆,提供了许多文献无法记录的信息。在采访行将结束之际,我问了一句,知道杨慕椿的情况吗?杨女士回答这个名字很熟悉,随后,她提供了她堂姐杨世英的电话给我,说这位堂姐已九十岁了,但记忆还行,不妨问问。

      回去后,我随即拨打了那个手机,但一直无人接听,翌日上午再打,也是如此,大约共打了十几次。下午突然接到回电,我以为是杨世英老人,结果一问是其女儿刘黛老师,说母亲一年前就去世了,但手机每次充电后将母亲的手机依旧开着,今天偶然一看,见有来电,遂回。我说明情况,也表达了遗憾之意,刘老师说不妨可以问问自己在东北的舅舅杨世墉,于是我将关于杨慕椿的卒年问题通过短信发给她,她即转发表弟(舅舅之子),结果表弟回复因父亲杨世墉年老完全耳聋不想被打扰婉拒了我的请求。我向刘老师表达了谢意,同时也对杨慕椿信息完整性的缺失表示遗憾。当时我想杨慕椿的情况大概只能到此为止了。

      没料到过了大半个月,又柳暗花明,今中午接到刘老师的短信,说有杨世墉老人有一封信给我。接信后,一时我没轻易打开,而是先写下这篇微文,文章行将结尾之时,我才看了这封杨世墉老人亲笔来信,我在工整的字迹中掌握了他对慕椿堂伯的准确忆述。从而,在一系列奇妙的因缘汇聚中,大成巷杨家两位天韵社成员的信息今终得完璧,命悬一线的信息也得以存续,这要归功于93岁的杨世老先生从笔记本中找出,终不使湮灭。也要感谢杨胜男、刘黛两位女士和那只待机一年多时间的手机。现在看来,“刘黛”就留着待机的意思。


大成巷杨家的天韵余音


大成巷杨家的天韵余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