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越传统的审美      ———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赏析

(2014-05-24 17:25:36)
标签:

叶圣陶

儿童文学

英雄石像

膜拜空虚

文化

分类: 我的生活随笔

超越传统的审美

———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赏析

叶圣陶以儿童文学家著称,但是仅仅赞美一个作家的文学作品是不够的,因为每一部作品之中,都传达着很多深刻的东西,这种深刻性甚至可以跨越年代,魅力不减。

童话故事来源于民间故事,大多是让很多平凡的事物有了不平凡的色彩,从现实的基础上产生幻想,最后又回归现实,对于儿童来说,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和说教性是文本中最大的特性。如西方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中国的民俗故事等,在带给孩子们欢乐的同时,也达到了道德说教的目的。通过对东西方关于童话理论界定的大致描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概括,即童话是一种特殊的语体形式,在这个语体形式中,可以采用拟人、幻想、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勾勒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虚拟世界。

在叶圣陶先生的《古代英雄的石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光环围绕的找不到自我的“形象”,最后骄傲的结果是高耸的身姿不复存在,与他曾经看不起的石块们一起,成了铺路石。当然不能忽略在文本中表达的这个层面上,拟人、夸张 ,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大量使用。《古代英雄的石像》能够穿越漫长的历史反复地被人们所喜爱和阅读,就是因为读者与文本达成了默契,在阅读之中读者并不关心所描写的事物和人物是否真实,是否与现实的世界合拍,而仅仅迷恋的是童话之中用各种修辞所营造的快乐。同样,在传统阅读的理解层面上,被赋予道德说教功能,如做人应该谦虚谨慎、应该善于与他人团结、应低调含蓄等,这正是文本应该有的审美价值。

但是,这一切都是给孩子们看的,我们回过头来,将全文放在成人的眼光中,就会发现这篇童话同样有启示,这可以理解为文本的一种更宽阔的阅读空间。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人们虔诚地膜拜,不料膜拜的竟是空虚。直到有一天,“半夜里,石像忽然倒下来,像游泳的人由高处跳到水里。离地高,摔的重,碎成千块万块”。古代英雄的石像坍塌了,这也暗指这个人为的英雄在历史的潮流中消逝了。那些小石块的说法似乎颇有意味,“历史全靠的住吗?”也许我们可以理解为,有时候历史并不可信。所以,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可以说是没有来头的盲目崇拜,英雄本来是人造的,市民们却虔诚地向英雄石像敬礼,用一块小石头的话说就是“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而众多小石子却垫在空虚下面,默默忍受这份无奈。在故事的结尾,石像倒塌,成了铺路石,是一种可以用行走来体会的真实,可以认为是一种真实的平等。

深刻的理解和扩展性阅读,给予文本又一层文学重任,我们不得不赞叹叶圣陶真是了不起,用一个看似简单有趣的童话故事,造就了不凡的艺术感受,这是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2014.5.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