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知春去几多时?

(2015-03-30 08:23:33)
分类: 原创

 

叶采《暮春即事》诗云:“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后两句表明作者专心读书,春天过去许久也不知道,惬意之情溢于言表!

人们把八小时以外的天地,作为超越先进、提高自己的“助推器”、“自留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最大限度地耕耘,往往学有所成。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主要产生在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点滴零碎,看起来不起眼,可积累多了、利用好了,就等于延长自己的生命,获得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没有文化。吴主孙权劝他多读书,他推托说军务太忙没时间。孙权就用汉光武帝“当兵马之劳,手不释卷”、曹操“老而好学”以及自己的经验教导吕蒙。吕蒙自此就学,笃志不倦,进步很快,后在作战中屡建奇功。古往今来,大凡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善用时间刻苦学习的人,但仍有一些人不珍惜时间,把大量时间消耗在人浮于事、无事生非、无所用心、无所事事中,凡此种种,实在令人痛心。

时间的最大特点是一维性,时不我与、时不我待、时不再来,只有靠“挤”和“钻”的钉子精神,才能成为时间和知识的富有者。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罗曼·罗兰也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要衡量一个人是否可靠,不是看他职位高低,收入多少,而是看他是否随时在进修。离开学校就停止进修的人,不会有光明的未来。时间是个常数,每天24小时,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但对于不同人来讲,时间又是一个变数。懒惰的人总感到时间太长,结果时间在他伸懒腰时悄悄地从身边溜走;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太短,恨不得把一分钟当两分钟用,精计划、善筹谋,巧妙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宝贵光阴,用于学习或工作。正像一位哲人所说,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珍惜时间在于科学地运用时间,使自己成为时间的主人。我们既要懂得珍惜时间,还要善于合理安排时间,这样时间的相对长度就会变得更长,利用率才会更高,效果才会更好。

业余时间具有三个特点:自由性、个人性、情感性。

如今我们的业余时间是越来越充足了,平时双休日、八小时之外,节日长假,不饱和工作之余,等等,不一而足。在业余时间充分休息,消除工作的疲劳,养精蓄锐,提高生活质量,显然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乃是学习型社会,企业、单位乃是学习型组织,个人乃是终身学习者。

休闲,固然有多种方式和载体,但还是将学习或多或少地融入为好。工作是人生之“钙”、学习应是休闲之“盐”,缺乏积极内涵的玩乐久而久之就会“玩物丧志”。如果将学习之“盐”融入生活之“水”中,使之不寡不淡、有滋有味,令体智都受益、身心更健康,岂不更好更妙?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八小时以外”。在相同的条件下,有人事业有成,有人碌碌无为。原因何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业余时间的利用不同。世界上最公平的莫过于时间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成就,任何成功,都是时间的积累,生命的积累。业余时间产生人才,也产生酒鬼、赌徒和罪犯。

在这里,我们要倡导的是读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读书,读书应该成为休闲时间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许多成功的人都是爱好读书的人。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全面分析了丘吉尔、戴高乐等人作为领导者的共同特征后说:“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所谓“伟大的读书者”,用一个较平常的名词来表达,就是“爱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当然,随着现代工具的增多,学习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增加,比如网络阅读也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人说某些人沉迷网络,可能你错了——或许他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学习呢。

学习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睿智,达到求知与修身共进步,能力与素质齐发展,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合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力不单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而且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综合集成,是提高驾驭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一种立身于世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所以我们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还要养成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的好习惯。

春夏时节,学习佳期。在欲望膨胀的浮生世界里,在八小时以外,独处一隅、潜心研读,远离声色犬马、告别灯红酒绿,淡泊中体验读书的情趣、宁静中品味书里的意境……

 不知春去几多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