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原创 |
我的自助旅行是从欧洲开始。非洲很少列入我的行程,纳米比亚的绝美沙漠和高品质的服务、撒哈拉三毛呈现给我们的浪漫和风情、摩洛哥千年古城、埃及的历史文化、肯尼亚的动物大迁徙都一次次被我推后,直到年初看到新闻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将在10年之内全部融化,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一下子成为了我的非洲之梦,我要去看看海明威笔下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赤道与南纬3度之间,是非洲最高的山脉,也是一个火山丘。该山的主体沿东西向延伸将近80公里,主要由基博、马温西和希拉三个死火山构成,面积756平方公里,其中央火山锥呼鲁峰,海拔5,892米,是非洲最高点。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称它为“非洲之王”。该山的主体以典型火山曲线向下面的平原倾斜,平原的高度约海拔900米,山顶终年满布冰雪,但冰川消融现象非常严重。该山四周都是山林,生活着众多的哺乳动物,其中一些是濒危灭绝的物种。
登山的起点是在坦桑尼亚一侧,山脚下有两个不太大的城市阿鲁纱和莫西镇,阿鲁纱距乞力马扎罗机场一个小时的车程,离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大门约2小时车程,那里就是登山的出发处。所以登山者大部分会选择飞乞力马扎罗,住在阿鲁纱。我们选择了香港—阿姆斯特丹—乞力马扎罗的航线,全部是荷兰皇家航空提供的服务,大飞机,餐饮和服务都很好,只转机一次,而且物美价廉。
登山有5条线路,有3条是非常专业的线路,要过冰川,需要专业设备和能力。而一般的登山者可选择的是Marange和Machame。Marange有小木屋住,是大部分亚洲游客的选择,难度不大,风景一般,由于这条线路在山的东南侧,最后登顶时常常会遇到来自印度洋的大风,登顶成功率低。Machame没有小木屋住,但据说风景优美,线路有一定的挑战,但登顶率高,常规行程是六晚七天,我们选择的是五晚六天,自认为体力不错,也为后面到塞伦盖蒂大草原看动物迁徙多预留了一天的时间。
2013年7月12日,吃过丰盛的纯西式早餐,领队开着7座的丰田陆地巡洋舰来接我们,2个小时后到达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大门。我们坐下来午餐,领队带来的午餐盒,三明治、考鸡腿、水果、饮料、花生,还有棒棒糖,很丰富,后来行程中的餐盒基本都是这个水准。登山必须事先预约,配好领队、导游和挑夫,才被允许爬山。一个半小时后,登记完毕,我们终于出发了,前面大概走了有近10个团组,我们是最后一个。今天是穿雨林,一路走着才发现这不是我想象的像老家西双版纳那样闷热潮湿、遮天蔽日、满地泥泞的热带雨林,而是清凉翠绿、大树参天、鸟声悠扬的赤道雨林。庆幸我们选择了最适宜登山的季节,零上30多度,干爽到没有蚊虫叮咬。从海拔1640米到2850米,基本是缓坡上行,5到7小时的路程,我们只用了4个半小时就到了一号营地。轻松愉快的第一天,完全没有爬大山后劳累的感觉。营地扎在一片松林中,透过树枝,终于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乞力马扎罗,既近又远,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近地仰望覆盖着白雪的山顶,气候变暖,已经能够明显地看到大片冰川融化后裸露出的山体,期待着也有一点小紧张,心想:5天后我们就会跨过冰川,站在山的顶端。
挑夫们每人扛着25公斤的重物却都走在我们前面,双人帐篷已经扎好,防潮垫很舒服、保暖,睡袋是23度的,很舒适。有一个帐篷厕所和大的帐篷餐厅,6把椅子和铺着“马赛”格桌布的餐桌,真的出乎意料。汤、面包、主菜、餐后水果,很正式啊,茶、咖啡、牛奶、巧克力随便喝。原来设想的登顶的艰难之旅就这样轻易地变成了腐败游。静谧的夜晚,繁星璀璨,心满意足地安然入梦。
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写道:“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第二天出了营地一路上坡,树木变得只有一人多高,高度上升很快,不一会儿回头一看,昨天的林地已经在很远的脚下,第一次感觉到我们是在山上了。阳光明媚,视野非常好。不知不觉脚下的红土地已经变成了黑褐色的火山石,各类植物也是奇奇怪怪,一种奇特的树木伴着我们,树干上分出几个枝杈,每一只上面像一个巨大的马蜂窝,窝顶上是若干新绿的大片叶子,当地人说这是乞力马扎罗特有的植物,每25年才能长成一只枝杈,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有9个枝,时光的流逝在这里显得微不足道。过了6000米,树林消失了,出现一些低矮的灌木,像一个一个大球球,绿色的和灰白色两种,搭在一起蛮好看的。路过一个水帘洞,探头过去接住水滴,水是甜的。除了第一天的瓶装水,我们一路喝的就是在山上就地取的水,没有人喝了觉得不适,可见水有多干净。3个半小时,到达第二个营地,3600米。感觉还没走够就到了。我们的帐篷避是开了主营的,扎在一片无人的开阔地,透过云雾,抬头就是雪山,很不真实地感觉近在咫尺。喝着茶,度过了一个慵懒的下午。
此情此景,不免令我感慨万千:人生中能有多少个下午,能被我们记住并永远怀念?
乞力马扎罗山是坦桑尼亚人心中的骄傲,他们把自己看作草原之帆下的子民。据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神降临到这座高耸入云的高山,以便在高山之巅俯视和赐福他的子民们。盘踞在山中的妖魔鬼怪为了赶走天神,在山腹内部点起了一把大火,滚烫的熔岩随着熊熊烈火喷涌而出。妖魔的举动激怒了天神,他呼来了雷鸣闪电瓢泼大雨把大火扑灭,又召来了飞雪冰雹把冒着烟的山口填满,这就是今天看到的这座赤道雪山,地球上一个独特的风景点。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世代在坦桑尼亚人民中间传诵,使大山变得神圣而威严无比。乞力马扎罗山高高的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缭绕,充满着神奇莫测的气氛,尤其是黄昏的时候,山顶的云雾偶尔散去,银白晶莹的峰顶在金色的夕阳余辉照耀之下,露出妖艳的容颜,显得五彩缤纷,绚丽灿烂。多少世纪以来,许多当地人认为乞力马扎罗山是“上帝的宝座”,对它敬若神明,流传着许多精彩而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乞力马扎罗山在坦桑尼亚人心中无比神圣,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脚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古时候,一个男孩在草原上放牧,傍晚赶着羊群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出现一个恶魔,这位机智勇敢的男孩为了避免恶魔的伤害,立即俯下身子,抓起一把黄土向恶魔散去,这把黄土忽然间变成一座土山,将恶魔压在下面。由于恶魔在山下不停地挣扎,土山不停地晃动着,而每晃动一下,便长高一寸,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今天的乞力马扎罗山。
还有一种说法是,很早很早以前,一位天神从这里路过,见这里溪流潺潺,草木葱郁,鲜花盛开,满心欢喜,便坐在一块石头上静静欣赏这片人间仙境。天神离去后,这块石头变成了一座金银覆盖的宝山。当地百姓知道后,奔走相告,感谢天神的恩赐。人们纷纷登上山顶,每个人自觉地抬起一块金子或者一块银子带回家。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消息传到了酋长那里,他急忙带着一只大布袋跑上山顶拾金捡银,装了满满一布袋。这位贪心的酋长哪里知道,一个人一次拾金或者捡银不得超过5块,否则金银就会变冰块。当他背起布袋,满心欢喜地走到山腰时,忽然雷声大作,狂风乍起,天寒地冻,身后响起“噼噼”的声音。他回头一看,山顶上的所有金银顿时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冰川世界。顿时,这位酋长头昏眼花,七孔流血,暴死在山腰间。
前两天的春光美景让我们忘记了这是一次挑战之旅。第三天景色突变,一上路,所有的植被都消失了,只有大块的黑色的火山岩,天气似乎也跟着凑热闹,一阵阵薄雾、浓雾始终缠绕着我们,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月球?一路向上,过了4200米,明显地感到脚步不像前两天那么轻盈了,路上看到了有高原反应的人,步履蹒跚、呕吐不止。在4600米一个火山口,休息午餐。然后一路向下,到了近4000米的地方,峰回路转,云雾渐渐散开了,我们穿行在峡谷中,周围开阔的山地上大片的乞力马扎罗树又呈现在了眼前,还有一种像仙人球一样的植物,开着大大的艳丽的粉红色花,山上的水流下来形成了小小的瀑布,一缕缕薄雾不时地轻轻飘过,亦梦亦幻般的仙境,这里应该成为下一个魔幻电影的取景地。营地设在峡谷中一块平坦的开阔地,3900米,过4600米再下来是让大家感受、适应一下高原反应,自己对自己有一个评估和判断。队友有一些难受,不想吃饭、困倦。每一个营地的公共设施只有登记处和公共卫生间,每天到达后先去登记,公园管理处要核对进山时登记的信息,确认每个队是否安全到达。营地没有垃圾箱,沿路我们从未看到垃圾,每一个组队都很自觉地把每一天队里的所有生活垃圾打包扛着,最终全部带下山,这是一个全球GDP排名位列第98位的国家的环保标准和环保意识或者说是公民常识。营地没有电,海拔4000米的荒原上一片漆黑,没有月亮,星星非常多、非常亮、离我们非常近,终于再一次看到了童年记忆中的北斗七星,这时才恍然觉得也许太空中真的还有与我们类似的生物,我们离得并不远,也许在这里说声你好我们应该听的到他们的回应。
第四天的行程更具挑战性,要登到4670米扎营。一出发就是陡坡,要攀过一些大石头,需要手脚并用。三个向导一个在前一个断后,在每一个稍有危险的地方,我们的向导就会出现在一旁保护、帮助大家,爬到坡顶,可以看到远处梅洛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非常秀美,这是坦桑尼亚的另一座4000多米高山。今天的4600米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接下来就是一个下坡,土地干涸,放眼望去只有火山石,间或会有一簇簇灌木和枯黄的野草,下坡很舒服,但是下多少就意味着接下来要再爬多高!第二个坡下了一个多小时,从山上下到谷底再爬到对面的山顶,坡顶4000米。回头望刚才走过的路,两座大山上一条羊肠小道曲曲弯弯,很美,只有走过来的人才知道有多不易。午餐时好好休整了一下,接着一个大坡上到4300米,一路上再也没有看到绿色,世界变成了黑褐色,唯一的色彩就是火山石上黄色的苔藓。又是一个峡谷,好在不深,接着在毫无生命迹象的碎石片中一路攀爬,终于到了4670米最后一个营地,6个半小时。营地在高处,四下一览无余,看远处的云海似波涛翻滚,波澜壮阔。走了4天,每天的景色各异,都很美,大山大河的那种美,从未被人类打扰过的自然美,渺小的我们沉浸在大自然的美色中,让你觉得我就是这自然中的一部分,这可能是生活中比较美好的状态。也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再也回不去了。不仅仅是环境被污染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都已经被污染了。连续4天了,今天确实感到累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睡觉、晚餐、睡觉,夜里22:30起床做准备,23:30出发,向峰顶进军。
晚饭后躺在帐篷中,突然下起了雪,风吹着雪粒打在帐篷上沙沙响,心想但愿明天早上能晴天,我要登顶、我要看日出。天公作美,没想到出发时天已经晴了,山脚下一片灯火阑珊,向导说那就是摩西镇。我们只带了一些水和零食,轻装出发。领队走在最前面,一步一步控制着节奏。每个人的头灯照亮了前行的路。一路都是在乱石中行走,基本上看不到路,全靠领队的经验。每隔一个多小时会停下来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喝水。我感觉不是很累,但喘息声越来越大,队友中有人体力下降厉害并有高原反应,走路摇摇晃晃,但没人讨论要不要下撤的问题。随着高度上升,天气越来越冷,因为出发时天气很暖,有队友没有按领队的要求穿够衣服,想快走取暖,但高原反应和体力透支,真的让人走不快,困、冷、累,很不舒服。在到达5739米“假顶”前一小时,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似乎在挑战大家的极限,队友们靠唱歌、背诗分散注意力、提神。凌晨5:30如期到达“假顶”,风很大,领队只让我们休息了10分钟就向峰顶进发,大家连抗议的力气都没有了,跟着走吧,最后一小时了,千万别掉队,好多人就是在这个位置没有坚持住,下撤了。渐渐地四周不再一片漆黑,有了光亮,回头看,远山顶的云层已经被躲在下面的太阳染红,心里一阵狂喜,我们太幸运了,能看到漂亮的日出了。人立刻来了精神,已经接近顶部了,坡度变缓,一个转弯后,左侧一大片冰川一下子矗立在眼前,我惊呆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幸福来的太突然了!自以为没有高原反应,但反应迟钝也许就是缺氧的表现。定了定神,赶快从包里拿出日记,记下了到达山顶后别样的心情。天很冷,手指发麻,钢笔罢工,还好有备选方案——将圆珠笔放在胸口暖暖就可以使用了。在离山顶5895米标志牌100米的地方,太阳喷薄而出,冰川被染成了粉红色,终于,我们全体站在了标志牌前,在金红色的阳光下,骄傲地大笑了!
5895米,非洲之巅,也是我人生的一个新高度!
站在山顶,心中充满喜悦。老天真的很眷顾我们,每一天天气都超好,无风无雨。我们来了是因为喜欢因为爱,乞力马扎罗用同样以爱的方式接纳了我们。喜欢三个向导,喜欢他们清澈的眼神、阳光般的笑容、心地单纯而善良,一路上一直鼓励我们:你们是开开心心的一个团队,你们能行!感谢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23个挑夫,大厨的手艺很好,我们每天都是光盘行动;两个waiter(服务员),每天早上用一杯蜂蜜茶和灿烂的笑脸叫醒我们,回到营地,立刻就有一盆洗脸、洗脚的热水端上来;所有的挑夫把自己的吃住减到最少,全力保障我们,连西瓜都是从山下背上来的。回去的路上,所有人在一个车上,他们唱着坦桑尼亚民歌,载歌载舞,和我们一起庆祝完美的旅程,这是我一生中迄今为止听到过最嘹亮而动听的歌声,那是流传了几百年、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歌,在那一刻也流入了我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