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1《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2013-12-14 07:26:26)
标签:

杂谈

分类: 行医随笔

转载1《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开头语
  网上有佳文,作者张清一。因为原文很长,笔者删选如下:

转载1《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中医三品说
  西方医学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中国人往往以为中医的敌人是西医,其实不然。因为医学讲实证。如果中医疗效真的很好,在疗效比较下,病人不会找西医治疗,西医也就不得不承认中医的价值。

  两种医学是人类共同向疾病作战的战友,只是打法不同。双方作战优点可以相互借鉴;双方失误和教训,也可相互汲取改进。

转载1《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双方是竞争对手,都认为自己才是最好的,但只有双方都有真实的治疗效果,就可能在双方竞争和相互学习中壮大。

  能破坏中医根基、真正的敌人是中医自己。

  了解中医分三品的区别,才能不盲目崇拜中医,也不会见到某些打着中医牌号的庸医误人、骗人,就大骂中医不好。

转载1《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上品:道医。
  这是《黄帝内经》及古籍记载真正高明的极品医生境界,以修道、体道、悟道为目标,以济世救人为手段,道,武,医均博通融汇,不拘一格。
  他们知识广博,人品出众。不仅懂医,也懂做人做事,甚至可带兵打仗;他们多不以医为职业,身怀医技是修道的副产品,偶尔出手救救人,以应不时之需。

  所谓医国、医心、医人,就是这种人。他们什么事情都可随手施为,可以各种职业出现在社会上,如明朝传太极拳的张三丰。

转载1《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中品:术医。

  古代叫衣食医,与济世医、道医相对比。
  汉朝前,中国基本都是道医;汉朝后,专业分工很强。有些人不学道,光学其中一部分实用技能:医术来谋生,道与医开始分离。他们行医目标是医食,医术成为谋生的手段,不是以医入道修行的需要。
  他们有家传或师承,会祖传秘方和中医传统治法,学医技,入门会背汤头歌诀,没兴趣学道。但他们利用积累的经验,也能有效地治病,这是我们熟悉的传统中医
  道为一,术为万术医有各种层次,各种技术都有;如同武之道很简单,但武之术就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了。术医也一样,有名医,也有靠一个偏方走天下的民间医。术医阶层各等人,也能有效地治一些病。

转载1《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例如:“神医”是典型的术医,特别强调祖传、秘传等,故意很玄乎,搞玄学高高在上,让人掏钱。很多以医为职业的商人玩各种不同的花样,只想多赚钱。

  不过,既然谋生,他们也能有效治疗一些病,会根据自己的专长,形成一些特效治疗方式,这本来也无可厚非。
  现在真正的术医,在中国也不多了。国外有很多,如美国开业的中医。在依靠治疗实力的国家求生存,不懂一点真正的医术是混不下去的。而且美国的医疗制度,也为这些非正统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转载1《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下品:庸医。
  这种医生的特征是: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就看运气好不好。顶着个医生的牌子混日子,靠东拉西扯一些偏方、怪方来哄弄人,靠碰运气治好病
 

  由于不通医道,缺乏真正的医疗本领,他们的日子过得可怜巴巴的,与有一定特长的术医们衣食丰足比不了。
  但他们最怕别人发现自己的无能,对自己不会治的病,就搞无法实现的目标,来逃脱自己无能的责任。如:鲁迅童年遇到的那种中医,要他去抓一对原配的蟋蟀来做药引的医生,就是庸医。

转载1《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转载1《中医三品与中医存废论》

  这种中医很多,缺乏医德,最容易搞怪。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医疗本事,没有实力,缺乏成就感,就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各种标新立异上面,活得很辛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