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桂祥和他的“江湖”

标签:
体育 |
分类: 蒲阳孙门 |
转载自[北京石景山网]刘桂祥和他的“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雨打飘萍。当下,江湖风雨对于多数人来说,已经很遥远了,但对于传承孙氏太极的代表人物刘桂祥来说,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就是江湖。
前段时间,刘桂祥从天山武林大会回来,在这个“台上表演,台下较劲”的江湖中,刘桂祥选择了平和以对。和少林、武当、崆峒等其他几个门派掌门、代表、传人极有特色,吸引了无数眼球的行头相比,他随性自然,台上表演时,一套武术服,台下就是便服简行。
武术不是唱出来的,武术是练出来的,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赢的站着,输的倒下。但要说到武德,一个人的深浅,就不在于输赢,而在于容让,包容谦让是一种修养大气,并且让了对方,还要赢得对手的尊重。
武林大会第三天,乌鲁木齐市自治区人民政府设宴,招待参会的武林中人。席间,武当派掌门游玄德应主人盛情相邀,表演了武当八卦,其徒弟表演了形意拳。
谁知老道练得兴起,突然说道:“桂祥老师,孙氏太极第一天我们都见识过了,孙家的八卦,是不是也给我们见识一下?”刘桂祥当时一愣,他后来向记者解释:
“孙氏太极拳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优秀拳种。按理说,各家掌门上去表演展示的是各家绝活儿,他已经表演了武当门八卦,我再表演八卦,就有些针锋相对了,输赢都不好。”
刘桂祥仔细观察游玄德的表演,发现他没有表演八卦拳中的变掌,而变掌又是八卦拳的精华,掌握的人很少。于是,刘桂祥展示了孙氏八卦变掌;趁着拳势,又打了一套形意五行拳。
两套拳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是技惊四座,让在场行家暗暗佩服:“头一次见识到了京城‘老八掌’,真是开了眼界!”
武林大会期间,一条“崆峒掌门遭大力士挑战,险些被打败”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人们对这些武林名派,是否名副其实,产生了很多讨论和质疑。
“崆峒掌门白义海是赢了”,当时刘桂祥在边上看得真真儿的:“老白在那个小伙子快要摔出台边儿的时候,拉了他一把,没想到这小伙子借力回到台上,没停手接着打;老白失了先手,造成了双方僵持。”看了报道,有人说老白:“你拉他干嘛,让他摔下去,优劣立判。”
刘桂祥告诉记者:“旧时代的武林,是非常讲究礼节的。江湖话叫到了别人的地界,要先向当地武林人表示敬意。武林大会是一个文化交流活动,不是打比赛,更不是打架。我们要和主办方一起把活动办好,既是对当地人民友善,又是在宣传传统武术精神,表现武术家的品格。”
武林大会结束后,刘桂祥坦言,此次新疆之行,让他不仅从武学,更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上,深深感到中原和新疆的一体性。
“我以前从没来过新疆,来的路上,从乌鲁木齐飞机到伊宁,再坐汽车三小时,才抵达八卦城,我就已经感叹于新疆的广阔。八卦城是元朝忽必烈丘处机设计的,可见中原文化在新疆由来已久。我们人站在台上表演,周围就是看不到边儿的喀拉峻大草原,我感到身心震撼,这一家一派的武学,在那种环境下真的是渺小。
我认为举办这个活动的意义,不仅是要促进传统武术,更为了加深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我看到了内陆对新疆风土人情的喜爱,新疆对内陆文化的学习融合,深感中原和新疆不可分割。”说到这里,刘桂祥有些激动。
从新疆回到北京,刘桂祥在承恩寺关帝庙里,继续开展他日常的武学活动。现在他有了两个想法:
第一个想法是协助新疆重建天山派武术。刘桂祥希望政府能竞技体育和传统武术并重,他说:
“武术不是舞刀弄枪,它是一项文化,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很深,讲究修练,修的是心和精神,练的是身体。天山派重建的过程中,既要有新疆地方特色,也要继承传统武学内涵。”
刘桂祥的第二个想法,是把文化和武学结合起来,他想以孙氏前辈经历为主线,创作一部剧本。
“人们对现实世界中的武林很陌生,从经过艺术加工和夸张演绎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获取了很多有偏差的观念。我希望能有这么一部反映祖师爷和孙家太极的剧本,一是表达我的敬重和纪念,二是让人们认识一个更真实的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