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蒲阳孙门老照片想到的--年过半百忆师友》

(2011-06-15 13:38:44)
标签:

情感

分类: 回忆

    检视5张蒲阳孙门老照片,忆及同门师友旧事。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先师云:“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仗自修”,“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功夫上身,换个角度看,拳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师资好,还要生源好。孙氏武学的传承,虽父子不能必相遗传耳。2003年10月,先师剑云先生驾鹤,同门师兄于季芳先生代师授艺,使我获益匪浅,这也是我们蒲阳孙门的传统。

    为此,特写小文,表达笔者的感激之情。

《从蒲阳孙门老照片想到的--年过半百忆师友》

    照片一:

    摄于1990年夏。那几年,我常住在先师剑云先生的家里。
    清晨我一个人看先师在家里自己打拳,然后我到楼下练拳、站桩,再回先师家用餐。剑云先生的厨艺天下第一,中西餐都很好。
    白天先师接待国内外来访者,也在楼外面教我们学练孙拳;晚饭后,师徒聊天。遵师嘱,当时曾逐日笔录师徒所叙内容成册。
    这张照片是在先师家的楼下,上午先师手把手教拳结束后,答疑时中午逢友人来访所摄。

    从照片可以看到,先师传拳授艺对我非常慈祥和耐心。在我们师徒的身旁,是好奇的路人。

《从蒲阳孙门老照片想到的--年过半百忆师友》

    照片二:

    摄于1990年1月14日星期天的晨起,先师大病初愈,尚带病容。我身后的镜框,是先师赠画,现在仍挂在我的家中。

    1989年年底,我去宁、杭、沪出差刚回京。那时,我常在先师家里留宿;在早晚的生活起居中,先师对我讲了许多、许多。

    先师剑云先生的家里非常简朴,同年我们4个人:傅良材、李顺、于卓、王启民,正是在这里顶帖拜师的。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先师床头一隅的镜框中,有先师的师兄姜怀素先生手书的两句诗:“刻舟求故剑,登阁看朝云”。

    这是一首藏尾诗,是当年姜师兄送给小师妹的生日礼物。先师曾经对我吟道:“故剑虽有,求者已驾鹤;朝云易见,高阁却无存”。

      先师的一生,是非常重感情的。岁月流逝,日月更替,抹不去永恒的亲情和友情。
    剑云先生常说:“未曾学文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物欲横流的今日,每当我看到这张旧照片,都会怀念先师剑云先生

   
现在,这张旧照片时时在警醒我:先做人,后做事,要慎独

《从蒲阳孙门老照片想到的--年过半百忆师友》

    照片三:

    1991年清明节,于师兄和我,摄于河北先太师禄堂公陵园。
    先师曾云“黄泉路上无先后”。

    痛惜:于师兄英年早逝。

    至今,我真是非常怀念同门先师兄于季芳先生。  

《从蒲阳孙门老照片想到的--年过半百忆师友》

    照片四:

    2007年秋,参加于季芳师兄之子的婚礼庆典。年初,于师兄在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当时身体恢复尚好。
    记得
参加师门活动时,我总是和于师兄在一起,因为我喜欢于师兄的行拳风格。先师常说:这“二于”又凑到一块儿啦,当年开玩笑常常要把我们分开。有一次,先师在家里午餐时,说她要分开“二于”,让我和于师兄分别坐在先师身边的左右。

    先师剑云先生亲传于师兄孙氏三拳三剑、传我太极拳和站桩等。先师每年组织我们参加武术活动,由先师指教,师兄弟们定期在一起集体练拳。因师嘱“二于”演练对剑,1989年开始,于师兄代师传剑于我。

    阴阳相隔,睹物思人,剑在人已故。我至今感念先师剑云先生和先师兄于季芳教我孙拳,怀念我们师徒、同门师兄弟有缘相聚的美好时光。

《从蒲阳孙门老照片想到的--年过半百忆师友》

    照片五:

    2004年金秋,参加孙叔容师姐86寿诞庆典,国内外蒲阳孙门师生,先师伯存周先生、先师剑云先生的亲友和弟子首次在京欢聚一堂。

    谨以此照,深切缅怀大师姐叔容先生。叔容先生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耳边,当天情景深刻难忘,恍如昨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