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疃村有座奶奶庙
(2019-03-01 11:38:22)
标签:
文化娱乐星座育儿三个月 |
分类: 村庄百姓笔记 |
沙疃村是朔城区最东北的一个村,比邻山阴。村民贾玉文家正房檐台上,有明万历十三年(1585)沙家疃堡青石门额,中心竖刻双钩楷书“沙家疃堡”,下款为“时万历十三年孟秋吉日”。
沙家疃堡是座土堡,南北百十米,东西八十来米。有一南门,砖碹,四角各有一墩,北堡墙中间有一墩,共五墩,呈卧虎形。
沙家疃堡是军堡,驻军撤走后,百姓在北堡墙挖窑居住。旧时代在此居住的是贾门四户:贾麟图与其子贾振汉、贾复汉;贾麟笔与其子贾隆汉。他们在堡墙上挖窑,入深五米、六米、七米不等,又在窑外建起两丈深的土坯窑,串联起来,越往里越黑,到后头取东西需点灯。
堡子东北角还有贾振汉的三间瓦房。
贾家始祖贾志廉,崞县神山人,武生。雍正十三年(1735)马邑县招商入籍。因沙家疃地形与神山相似,择居于此。贾家不断发展壮大,四世有来复、来宣、建勋、建德,繁衍滋生至十二世,分居于牌楼院、二东头、大东头、后窑、店院、德胜厅、小井沿,共七门,称七门人家。
贾麟图与贾麟笔为八世。贾麟图是清末秀才,曾就读于山西省警官学校,任过离石县巡官,绥远省五区财政、税务局长,后随苏体仁在伪山西公署任职,不愿侍奉日本人,1939年辞职回乡。他生于1888年,1948年亡故,享年60岁。从贾麟图世系谱和生卒年推断,贾家约20年一茬人。时至今日,贾家已发展到25代,人数达2000余,为村中大户。
门户较大的还有白、赵二姓。赵姓从崞县来,白姓从山阴泥河村来,不过六七代而已。
贾家之前有宁、段二姓,宁姓现有十来户,段姓六七户。
再以前,有康、郑、谢三姓,康家到了北山,郑家到了山阴黄花梁,立村名叫郑庄,谢姓不知走向何方。
过去沙家疃村分属两村,即上沙家疃,下沙家疃。上沙家疃在破堡,遗址尚存;下沙家疃即沙家疃堡。约清中期,上沙家疃因吃水困难,逐步迁居下沙家疃,合而为一。沙疃村东北有郑家堡,还有地名康家坟、郑家坟,是康郑两家在此生活的佐证。
沙疃村古有洪水之利。洪水是从峪沟村下来,经大沙沟,可浇灌村南村北的土地。旧时代修起北大渠,渠长五里,东西走向,西水东调,浇灌东沟以东的土地。又在小西梁修建总渠,南北走向,七八里长,渠水可分拨各处。洪水来自峪沟村,但峪沟村地比水高,用不上此水。
当年建渠之时,从高老爷庙截流,洪水下游的东榆林村组织人员拦挡。他们说:“你们修渠要经过我们村高老爷庙前的路,断了我们村的神路,断不可以!”
东榆林村一村姓高,并且这高老爷庙按祖辈说法就是人家东榆林的,而沙疃村人就要这么干。东榆林村人便动员一个光棍,这人有些傻,说:“我们去和沙疃村人打架,假如打死人,你就说是你打死的,替人顶命,到时候钱少不了你的!”这人一听有利,答应了。
沙疃村段家有四个大后生,皆孔武有力,好使拳弄棒,声言要和东榆林村人见个高低,一时间双方摩拳擦掌,大战一触即发。
两村眼看要出人命,四大后生的娘怕儿出事,某日黄昏,捣着小脚,到东榆林村找到那个傻子。
她问傻子:“你是不是要给人顶命?”
傻子说:“那肯定,我和人家说好了!”
四大后生的娘又问:“你能得些啥好处?”
傻子一拍胸脯:“给现大洋,这辈子够花了!”
四大后生的娘又问:“打架你去不?”
傻子说:“咋不去!我不去咋挣人家钱?”
四大后生的娘说:“嚷架没好嘴,打架没好手。你去了,打死别人官府要判你死刑,你叫人打死,挣下的钱谁花,挣下不也是白挣?”
“嗷”,傻子一拍脑袋说:“你不说我还忘了,我死了钱就是别人的,险险叫狗的哄了,不去了!”
傻子不去,别人怕闹出人命,没人去,一场干戈被一个小脚女人化解。
武的不行来文的,东榆林村人便到州衙告状,说峪沟村南高老爷庙乃高家祖庙,四周土地亦为高家所有,今沙疃村开挖渠道,占了我们的土地,断了我们的神路,强抢豪夺,无视律法,请大老爷给我们做主!
贾门六世有士魁者,字炳章,岁进士,一生从教,设馆讲习,办事傲上,好打不平。同治年间,大夫庄村拔贡齐兆宣横行乡里,设卡收费,敲诈过往行人车辆,朔州知州视而不见。适某钦差途径雁门关回京,士魁与其兄士员于广武拦轿状告,钦差弃呈欲去,士魁援其轿杆曰:“钦差来晋何事?”钦差曰:“察民情尔!”士魁曰:“今民有情,何故走脱?”钦差不得已,赶赴朔州州衙,严令不得私自设卡,惩戒乡霸,至此百姓出行通畅。
这日,士魁与东榆林村人对簿公堂,东榆林村人说完,士魁说:“洪水漫地由高到低,紧上不紧下,须沙疃村灌溉后,余水方可浇灌东榆林村土地。何事总得有个先来后到,今东榆林村人不让水头上的村分水截流,反要先入为主,实乃逆情悖理。二是,高老爷庙并非高家祖庙,不过是因为坐在高处而已。你们说此庙是高家所有,当出何年何月,有何凭据?其三,纵然高老爷庙是你们的,可路不是你们的,修渠经过的土地不是你们的,你们有何理由阻拦?”
结果东榆林村高家败诉,士魁带领村民建起西渠、中渠、北渠,浇灌村西近千亩土地。
沙疃村的土地属于胶泥地,上水之后,旧社会好地一大亩打600斤,一小亩打400斤,种植糜谷黍、高粱,产量高,质量好,远近闻名。
清末,沙疃村东有一深沟,年年洪水泛滥,越冲越深,在贾佐汉倡议下,本家贾麟笔、贾弼汉、贾清聘以及白志诚、王国斌、赵世等组织全村人,在窑后头和饮子口筑起拦洪大坝,又在坝东侧破堡子后掏洞挖渠,引洪灌溉。其后,又在奶奶庙沟筑坝挖渠,数年后两坝之间淤平,沟通了东西交通,沟东南的土地得以全面灌溉,这项工程至今受益。
但是,旧时代百姓无田,或者土地很少。土改前沙疃村只有白志清一户是大老财,有土地400亩。穷人房屋一间,地无一垄的有十几户。
比如白有林,泥河村人,来此当长工。
李北,野场村人,来此当长工。
王守成,泥河村人,来此当长工。
李如汉,吴佑庄人,来此当长工,后返回原籍。
本村人贾麟绪,因父亲贾礼厚抽大烟、赌博,致使贫无立锥之地。
土改前,康家卖地,郑家人嘲笑,说:“看来这人家的光景是不行了,人活着就为了地,卖了地还有啥!”
结果,等康家人卖完地走了,郑家也想卖已经卖不出去了。所以有句顺口溜说:
康家卖地郑家笑,
郑家卖地没人要。
沙家疃村的宁盘龙是朔县大秧歌最早的师傅,他活着的话应该一百三四十岁了,红黑生旦丑都能,缺下啥唱啥。那时村里的草台班有三四十人。有平鲁圣福崖村的孟二根、孟四根弟兄俩,孟二根唱戏,孟四根拉胡琴;有朔县下团堡村的郝耀先。
本村的赵庆,唱黑;白相秦,丑角;段金耀,青衣;薛守连,旦角;宁如阜,唱生。
薛守连人高马大,大手大脚,男扮女装,嗓子不错,可唱旦不像,人称“七尺灰旦”。
这些人都是宁盘龙的徒弟,教坊、排演乃至吃住都在村西关帝庙。关帝庙有间禅窑,后炕极大,能睡二十几人。讨吃要饭的,路来路过住不起店的人常在此落脚。冬天,卖炭人进村卖炭,炭牙子掌秤,先收“牙炭”,供给看庙人,这是规矩。
关帝庙之外还有大王庙,大王庙在当街,有正殿三间,供奉着三大王的木刻神像,也称三龙王庙。
沙疃村出名的是奶奶庙,奶奶庙在东沟西侧,原来一间。今年83岁的贾育文说,这座庙没有围墙,砖瓦结构。里面有九座泥塑,正坐者三,两旁侍立者各三。正面的三尊神像是,中为碧霞元君,左为佩霞元君,右为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
奶奶庙,正式的说法是碧霞元君庙,只塑碧霞元君就够了,为何塑了九尊神像,这象征着碧霞元君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
碧霞元君由一人变成多人,是因为历来人们都把碧霞元君视为主宰生育的女神,也就是说她能够“滋生万物”。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奶奶庙供奉的九位‘奶奶’,分别是后土皇娘老奶奶、注生奶奶、送生奶奶、催生奶奶、子孙奶奶、斑疹奶奶、天花奶奶、眼光奶奶、蚕姑奶奶。
后土皇娘老奶奶代表皇天后土赐予人类子孙;注生奶奶标注谁家该有孩子;送生奶奶把孩子送到;催生奶奶让孩子顺利出生;子孙奶奶保佑子孙繁盛;斑疹奶奶、天花奶奶、眼光奶奶保佑孩子百病不侵;蚕姑奶奶保佑五谷丰登,蚕业兴旺,吃穿无忧。
1956年农业社时期拆毁奶奶庙,盖了饲养处棚圈,现存遗迹,残高约1.5米。2010年村人计划在原址重修奶奶庙,头天打下两根桩,第二天另一根移到旧址东。遂不毁旧址,在其东新建奶奶庙,众人投资,有多有少,2012年竣工。新建的奶奶庙面阔三间,九位奶奶旧貌新颜,慈祥端庄,光彩照人,展现了新时代的新风貌。
旧时代,沙疃村的奶奶庙便远近闻名,附近十来八里,五六十里村庄的人们,每到四月八日这天蜂拥而来,求子、求福、求平安。
旧时代少年儿童的死亡率高,少吃无穿,经常得病,饥荒年月,怀胎不易,到奶奶庙求告的人特别多。
求子的人自己捏一个泥人,在红纸上写上夫妻姓名,求儿求女,在泥人的屁股或后背上抹上一点黑,做上记号。
每年四月八日这天,邻近的峪沟村来求子的人很多。
泥人是红胶泥捏的,捏好风干后,涂上白土,用锅底黑画上头发、五官,男有形,女有样。手巧的人捏的栩栩如生,手拙的人粗枝大叶。罗疃村的武忠,今年快80岁了,他捏的泥人生动形象,彩画的特别漂亮,并且里边是空的。过去他年年四月八到沙疃村卖泥人,一个卖二三毛钱。
如今人们买的泥娃娃都是从外地进的,求子的人买泥娃娃加上买高香,得花百八十。
捏好或者买上的泥娃娃,要送到奶奶庙摆放好,叫“寄娃娃”。“寄娃娃”要趁早,天不亮就送进庙。四月八日一大早,村里的孩子们早早起来,到庙里抢娃娃。看庙的人说:“等人们全寄上,上香摆供后你们再拿!”孩子们不听,一蜂窝抢去,抢到漂亮的就显摆,抢到丑的就不开心。无论俊的丑的,都是他们的心爱之物,睡觉搂抱,要玩很久。
四月八所卖的泥娃娃中,还有一种是专门让孩子们玩的,也是罗疃村人做的。在捏好的泥娃娃上用芦苇做成哨子,吹口在屁股上,后背上留个眼儿,一吹就响。
2012年四月八日,沙疃村新建奶奶庙开光。晚上灯火通明,宁纯贵、贾福兴在南沟沿站着,奶奶庙大门敞开,他们说看到中间的奶奶怀抱娃娃,但走进去就不见了。
奶奶庙灵验,白少贤是沙疃村人,在包头工作,儿媳多年不孕,回村求告奶奶,第二年儿媳给他生下孙子。
山阴下寨村孟姓,也是头年求子,第二年生子。
凡到沙疃村求子者,大都得偿所愿。
每月初一、十五,沙疃村的奶奶庙按时开门,过年时给奶奶换新衣。前年,王建宝、王富等三位老汉在庙门前闲唠,挡了道,王建宝的左胳膊立时就变得一片乌青。老汉说:“啊呀,惹下奶奶了,再不敢了!”
奶奶庙求子、祈福、保平安,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兴旺发达,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有家才有国,家兴国旺,才有美好的未来!
(沙疃村青年王大忠前来找我,让写写他们村的奶奶庙,驱车接送,安排午饭,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