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美国哈佛大学
(2013-12-16 09:50:50)分类: 十方世界 |
去年九月份,去美国访友,朋友就住在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旁边,早有耳闻大佛大学的种种,好奇心起,顺便探访著名于世的哈佛大学。想去学习哈佛如何能够做到现今的地位。
在哈佛校园里,看不见穿的花里胡哨的人,都是很朴素很简单的衣服,女孩子也很少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的情侣,但到时经常能看到匆匆的脚步,早有耳闻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凌晨4点还有人在学习,我专门半夜爬起来去看,果然如此,不但有人,人还不少。
哈佛的学生餐厅,也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吃的都很雷同,看起来毫无生活情趣可言,基本都是一杯可乐,一个汉堡或披萨,他们端着食物找到位置坐下以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的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一类图书馆。
通过这些小细节,就不难理解为何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在哈佛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得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体会是,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激发了出来。
后来通过朋友了解到,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着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由于我父母都在大学工作,所以我自然对中国的大学比一般人了解的细节更多一些。跟哈佛的学生比起来,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听朋友说,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很多的家长给孩子灌输的观念是:到了大学,就能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哈佛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做好时间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
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哈佛告诉它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而我们的大学生,正在品尝这种痛苦,我们民族也在为此付出代价。
通过走马观花般看哈佛,能感受到哈佛的学生正在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也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