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经典、最有用的育儿书

(2012-09-15 07:54:55)
标签:

育儿书

观念

理念

教育

育儿

分类: 集思广益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说起“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当猪养”,两个人会心一笑。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机会有两个以上的孩子,所以很多时候,除了自己生活中积累的智慧,还真得照书育儿呢。亲子阅读版这个有关育儿书的帖子做了一些很有益的总结,也许可以帮到正在困惑中的父母。

以下书籍由儿教会员 无事生非 推荐:
父母必读:六A的力量 如何成为你孩子眼中的英雄 

http://img1.douban.com/lpic/s9857802.jpg
所有的父母,除了极端的例外,都是爱孩子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父母,一开始都想清楚了我们可以给孩子怎样的爱呢?
我们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只是成绩好就可以了吗?
体育好就行了吗?
有音乐艺术的高雅爱好够不够呢?
狂迷科学怎么样?……

之所以第一本介绍《六A的力量》,是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放一点心关注孩子的品格,这可能是你能给孩子最大最长久的财富,远超考试成绩,远超名校,甚至远超能力。

一个朋友跳楼了。
最开始除了为他难过之外,心里充满了疑惑。
两口子社会地位不低,年收入加起来好几十W,还有什么值得跳楼的呢?莫非,是贪赃枉法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不忿!不忿没有在竞聘某个职位中得到支持,就!跳!楼!了!!!!

生活需要平衡,而不是量化的标准和外物的攀比。

愿我们儿教的爸爸妈妈能在这个危机四伏、充满诱惑的世界上,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童年,使他们心里满满的爱,能带领他们走过生活的所有磨难。


再推荐两本书:《爱的五种语言》(或《爱之语》)和《儿童爱之语》

这两本书一起介绍。我认为是合理的。

幸福的婚姻造就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家庭造就具备获取幸福能力的孩子。所以再推荐《爱的五种语言》(或《爱之语》,是同一本书,也许是不同的出版社出的),
和《儿童爱之语》
怎样给出我们的爱,才能让对方体会得更深刻、接受得更完全呢?
读一读这两本书,希望我们都能让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彼此的爱。

今天老妈告诉我,儿子跟她聊天,说他对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爱同样深,但是内容略有差异。
对爸爸的爱,是因为爸爸肯陪他聊天讲故事,让他着迷;
对妈妈的爱,是因为妈妈会在爸爸打他的时候保护他;
对外婆的爱,是因为他的心里知道,外婆对他的宠爱无人能敌。
孩子有着感知爱的能力,我们也有表达爱的能力,爱与爱的相逢,生活就其乐融融啦。
http://img5.douban.com/mpic/s1517109.jpg

http://img3.douban.com/mpic/s5829346.jpg


来一本缓解父母焦躁的育儿回忆录:《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http://img3.douban.com/mpic/s6025857.jpg
在很多地方看到教育专家说,成功孩子的家长回忆录不可取、没意义。
真的没意义吗?

我读了这一本,觉得真的很有意义,至少对于我而言,很有意义。
坊间分享“哈佛女孩”、“XX状元”故事的书很多,但是人的成长要到哪一天为止呢?

我在二楼提到的那个朋友是中国顶尖大学毕业的,当他上大学的时候,他的父母其实也满可以写一本书出来,教人如何养孩子,比较容易进名校。
但,人到中年,他从几十层的高楼上纵身一跃,步入了虚空。
就这个意义而言,人不到合眼的那一天,成长和改变都是必然。

我们养孩子,要快快的让他(她)出成果,还是慢慢的看到他(她)找到最真实最好的自己?
下午一个朋友给我贴图,还说“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是最难最难的”。

慢养,在这个快餐时代,我们儿教的父母,做得到么?
希望你做到。我也会努力让自己做到。

摘录部分前言放在这里:

  “身为父母的读者看了这两本书后,会静下心来,想想如何与孩子一起创造双赢?我相信会。因为大好书屋总编辑胡芳芳告诉我,她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自己已经开始运用到女儿身上了。好比说她对女儿比以前更有耐心了,也不担心女儿踢足球了。
   年轻人看了黑家四个孩子的故事后,也会有突破性的领悟。那就是:上进、有企图心,原来也可以是充满乐趣的;小时候爱玩、顽皮捣蛋,长大后可以是满怀爱心、帮助他人的医生;小时候是辣妹,长大后可以是幸福的太太与妈妈。
    黑立言,我的大孩子,很多人说他最像我。坦白说,我觉得他比我帅,他的个性比我好,至少比我会念书,我们全家只有他一人是长春藤学府(耶鲁)的硕士。他是卡内基的资深讲师,有几种训练课程,像"优势销售"、"宏效演讲班",是他引进并推广的,卡内基的很多讲师与他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情谊。
   黑立国,现在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也是附设诊所的院长。他的故事我真的不想说,因为实在太精采了,应该由他以第一人称告诉你才好,此刻我只想说,他是我们家的黑羊。连他都可以有这么大的改变,你期望的改变必定是小儿科。他能成功,你一定能成功。
   黑立琍是老三,也是唯一的女儿,也可能是最精灵的一个。她有机会工作,但她选择了在家教养三个孩子,她现在卅五岁,你很难想象她十五岁时的样子。我弟弟那时还小声问我,立琍是不是已经变成太妹了?所以,天下的爸妈都不要太紧张,一切都会安然无恙。
    最小的黑立行,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老师的宝。我常觉得在这么多肯定、宠爱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比较有自信。他演过"国王与我"的国王,想当演员没有当成,从史丹福大学研究所毕业后,就做他最喜欢的产品设计工作。现在自己创业,做汽车里的儿童安全座椅,从展览会受欢迎的程度来看,他设计的产品前途光明。
   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最好的自己。如此一来,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家也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经过前二十年培养孩子们自由决定、自我负责的过程后,近来这二十年,他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及家庭上,都有不错的生活,感觉很像是前二十年的"慢养"教养方式,终于有了丰硕收割!

再多贴一段读了有些感触的话:
 
    “最近,台湾兴起一阵"慢活"风潮,其实教养孩子也要"慢养":和孩子抱一抱、和孩子谈一谈、相信孩子、等待孩子,父母要转向孩子,孩子要转向父母,这样的家庭是互相关心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加分。
   在这个过程中,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可以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可以发现最好的自己。
   宁愿在孩子的起跑点,帮他找到自己成长的力量,不要追求一时的方法,而输在起跑点;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赢在人生的终点,享受父母与孩子带来的祝福。
   【分享文字】孩子们会听父母的话,但他们更想看父母怎么做,如果能一起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的接受度会更高。我们都希望能够教养孩子,却忽略了父母以身作则其实非常重要。”

再来:《为孩子立界线》
《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对我的观念形成影响也很大。
 
http://img3.douban.com/mpic/s4362748.jpg
曾经将“自由”奉为圭臬,相信树大自然直,不太给孩子约束性的规定。不久就发现问题多多,孩子不会自控,喜欢挑战规则,问题多多。 恰巧看到这本书,读了之后,很受启发,从无为型的家长,逐渐转向相对积极的做法啦。经过一些年的努力,孩子比之前那个没进化完全的小猴子“乖”(我宁可说他是“成熟”)得多了。

这本书是在儿教读书会上跟大家一起读完的。
帖子在这里:
儿教读书会第一期:解放父母,解放孩子。感谢童童ma咪的带领!

http://img3.douban.com/mpic/s6643856.jpg

以下书籍由儿教会员 jerryhao 推荐:

http://img3.douban.com/mpic/s3923505.jpg
我推荐以前说过的斯波克育儿经,这本书写的年代也很久了,再版也不知多少次了,但是即使在今天,依然是一本育儿的圣经啊。

首先它可以教给你很实用的育儿技巧啊,小baby能遇到的,大多都能在这里找到。

更主要的时他会给你一个育儿的理念,告诉你培养精神健康的宝宝的唯一诀窍就是,在你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充满爱、相互支持和彼此尊重的关系。

同时他会告诉你最科学的养育孩子的知识,把我们传统里那些不科学的育儿经验都抛掉吧。孩子发烧了,不需要着急,要用冰块去降温,而不是盖着被子发汗。就这个发汗的错误中医方法,在以前的无数年,不知道害掉了多少孩子的一生啊。
http://down.etjy.com/predown/05ab150baf11f9cd9a16439775fa01e4/50343067/y-2012/08/22/20120822_db44981ddcd5d55987f7OrydJFRoi3gK.jpg/001.jpg
赏识你的孩子
http://img3.douban.com/mpic/s1408246.jpg

这本书曾经火了一阵,慢慢地被大家淡忘了。

周弘曾经在全国各地办讲座,推广他的理念,后来办了公司,把公益做成了生意

当年他推广的时候,尽管家长也会受到震动,但最激动的是那些孩子们,因为第一次有人说出了他们需要的。

我不认为赏识教育法,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实际上它是一种理念。这个东西也不会再全世界发挥什么影响,因为这个理念在西方世界是融化在生活里的,但长期儒家影响下的中国的家长需要补这门课。

因此还是要隆重的推荐。

近距离看美国
http://img1.douban.com/mpic/s1634772.jpg
林达,一对美国籍华人作家夫妇,写了一个系列的书,不是育儿书,确是中国人成长所需要的。

很早,在网络上就看林达的系列文章,世纪末三联开始出版,开始的时候似乎影响还没那么大。

慢慢的,大家读懂了,这是一封写给新世纪的长信。启蒙,不仅孩子需要,成人也需要。

你真的了解美国吗?一般认为美国人是不了解中国的,中国人适合了解美国的。但你所知的美国除了他的先进、富裕、现代,还有什么。

我们自豪于56个民族,但美国有多少种族?全世界的种族聚集在那里,带来了全世界的文明。

到底民主、自由、平等、法律的精髓是什么?

爱读故事的,你可以读到一个个很赏心悦目的小故事,但深入的,你可以知道怎么才能实现那些梦想。

如果你读懂了这些理念,并且从小就把他传递给孩子们,等他们长大了,就不会在这世界上是一个另类,不再是一辆逆行的汽车,而是融入到这个现代社会中去。

以下是儿教荣誉会员 snazkf 关于育儿书与育儿的思考,虽然并未提及很多育儿书,但他的观点也很新颖实用:
我其实育儿书籍读的很少的。
只是当初对儿童英语不了解的时候,读过几遍《朗读手册》。我读这本书的唯一目的是想知道有哪些儿童文学作品,但实际上这本书的主题是要给孩子讲故事。
等到了儿教之后,原版的文学作品多如牛毛,能读其中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已属不易了。

一个家长想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是很难的。

那其实不如自己列出一些大的观点,问题,然后仔细想想,找到自己喜欢的答案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跟别人学习。

1. 比如兴趣重要还是知识重要。很显然,有了兴趣,就会不断的努力深入学习,而且会自发主动的学习。而灌输知识,知识被动学习,幼小的孩子理解力有限,长期记忆又不好,很多灌输的知识就消失了。
还有知识重要还是文化重要。
比如学前孩子是声音重要还是计算能力重要。
孩子是在楼下疯跑重要,还是参加有目的的机构组织的活动重要,凡此种种。
把这些问题都形成自己的答案后,我估计也就知道该怎么分配时间了。

至于杜曼好不好,就如同集中识字好不好一样,其实学还是不学,完全取决于家长的喜恶。操作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

比如我们今年上学,学前大致做了这些事情:
1. 坚持读书给孩子听,无论中文的还是英文的,遇到喜欢的就重复。超乎预期的一个现象就是,没有没有教过识字,他也认识和很多字。没教过英语阅读,自己也可以阅读了。
2. 坚持听古典音乐,遇到喜欢的就重复。一个超乎预期的现象就是,我们没有参加视唱练耳的培训班,但是可以把听过的曲子完整的抄下来。
3.学会轮滑,滑板车,自行车,游泳。每天在小区和小朋友疯跑一阵子。
4. 定期去科技馆,游泳馆,图书馆,公园。除了钢琴,不参加任何学习班。

所以表面看我很懒,不愿意多读育儿书,其实我感觉,每天上班就很忙了,这样有限的时间不如多陪陪孩子。
人生是要长跑的,没必要非要制定一些短期目标。健康活泼快乐,求知欲望强就足够了。


教育方法版主Martina-Mm推荐:
理解孩子的成长   作者:(英)史密斯 等著,寇彧

http://img32.ddimg.cn/56/31/9212402-1_b.jpg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被广泛采用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因其广泛的覆盖面和以研究为基础严谨作风而备受赞誉。全书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从“理论与方法”、“儿童的社会世界”、“儿童的心智发展”按照17个专题论述分析了儿童的成长过程。
本书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可读性,其最突出的特点——专题性——使读者能对儿童心理学某一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进展有全面的把握。本书的这些特点使其非常适合作为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学生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参考读物。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每个教师甚至学校都会经历成长的欢欣与烦恼,都会体验抚养、 教育孩子所感到困扰的问题和矛盾。年长者或许会觉得孩子的某些做法不可理喻,面对孩子的言行,常常百感交集又不知所措。《理解孩子的成长》将为您破解儿童 成长、特别是儿童心理成长之谜。”

找这类书来看,主要是想多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
孩子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决定的?哪些方面更多是遗传而哪些方面更多是后天环境习得?
读完此书后,会知道其实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非常浅薄,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便会心生敬畏。


(荐书仍在继续,欢迎参与:最经典、最有用的育儿书(请踊跃荐书,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