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ETJY
ETJY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684
  • 关注人气:2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张音乐碟,几本艺术书

(2011-09-06 11:40:49)
标签:

艺术

经典

古琴

钢琴

昆曲

英文诗歌

英文戏剧

音乐

育儿

分类: 亲近国学
paisley(本博文版权属于儿童教育论坛资深会员paisley,并受法律保护。除非博客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第一张CD,金蔚老师的<响山集> (古琴琴谱与弦歌,加一本小册子,是金老师写的关于古琴的散文。)

(鉴于我对古琴一窍不通,写不出有水平的评论,还是朴素地写几句直接的观感吧。)


有一次如幻告诉我,金老师要到我所在的城市去演出,于是有幸现场聆听了一回。与其说是聆听,不如说是体验。那一次,真知道了什么叫做空谷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我几乎有感恩的心,因为在他的演奏里我听到了历来高士的情操。不错,当下是五浊恶世,人心尽毁,可是今后说这话时真要扪心自问,浊的是他人的心,还是自己的心。眼前的琴士分明告诉人,清浊由己而已。听罢演出,真恨不得从此抛下俗务,从此隐居山林,枕石漱泉去也。


演出会后买的古琴集就是这张《响山集》了。与现场演出相比,CD的录制效果自然稍有欠缺(没办法,古典音乐的录制也是如此,所以现场演出才有魅力啊),但如果只从CD本身看,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将进酒》(弦歌)中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真让人如痴如醉,我对诗作理解不足的地方,由这一句补齐了。




第二张 天使之声 英国St Phillips Choral演唱

编辑一下读者评论里的一条,来自kittyhu415,基本上就是我的想法:

“St Phillips Choral
原来就是英国著名男童合唱团libera的前身。 libera的歌曲有较多的new age元素,但St Phillips时期,尤其是这碟中还仍然保持圣咏的特色。所有歌曲都即可作为对基督教的艺术理解,歌词虽然比普通英文晦涩(还有一首德文的、一首拉丁文的),但仍值得一读,尤其是对于基督教比较陌生的人来说。第一首Walking in the Air是动画片《雪人》的主题歌。

我也买了LIBERA的另一套专辑,两张一套,比这张便宜不少。但仍然觉得这张明显胜出,可能是宗教歌曲味道浓厚,但并不晦涩沉重,有传承的曲子比当下创作的更有余韵。


(全部歌曲都有歌词,但我注意到歌词本装订的订书钉已经有点生锈了,可见年代稍有点久远,介意的朋友注意一下吧。不过不影响音质,这张碟在我们家放了无数次了。)


第三张CD 乘着歌声的翅膀 (风潮唱片)

很惊奇居然在当当上找到了这张碟,要知道十多年之前,我壮士断腕在外文书店买下这张90多块的Cd(而那时我的零用钱才每个月5块而已)。

这是〔两张美得令人失眠〕的音乐。”“如果有人仍在追查天使存在的证据,这张专辑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这样的国外评论缘自乍见开放中国的背景,放到今天也不算太离谱。我喜欢这张碟,是因为演唱风格的平和中正,清澈透明而有节制。另外,选的歌谣来自不同国家,风格各异,都很优美。再小心翼翼地用一个词:高雅。是的,我确实觉得选曲与演唱都高雅不流俗。尽管各地民谣多有俚俗传统,这张碟却能让人觉得一切都圣洁起来。


 


(后来有人告诉我当当上缺货了,其实这一系列的东方的天使之音都很好听,别的几张还有货,还有合集。)


 



下面说书。


第一本书  《原始美术——朗朗书房 世界美术全集》 作者牛克诚

http://img34.dangdang.com/93/29/8929794-1_b.jpg


 

这一套朗朗书房的世界美术全集一共好像是15本,我买到一半多一点儿(因为缺货的不少,凑得辛苦)。最好的就是这本(最差的就是《欧洲19世纪美术》(下),完全就是一堆八卦故事的拼凑,有这么骗钱的吗。)


这套书总的来说很学术,细节多,叙述美术史多于细致的分析,读完一本很花功夫。这本《原始美术》,最大的优点,一是它把原始美术与当时人类的生产力与习俗紧密地联系起来,令人信服,换言之,让人明白,原始艺术首先出于生存的需要,是一种生存必要下的巫术,同时,这些艺术是原始人灵魂的投射(还分出许多分论点,都很有意思);二是,很罕见的,作者虽是学者,书中却流动着礼赞野性的热情。书里说:


  在青铜时代的器用与装饰面前,我们现代人总无法摆脱一种审美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我们既要讴歌文化,呼唤高贵,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把青铜时代的造型与装饰推崇为一种美德范式;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力图超脱沉重与纷纭的现实,我们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拥抱那大智未开的远古洪荒,那么我们就又要倍加赞颂原始艺术的至真至美。p112

  
  冰河消退,大地复苏,这个温暖的气候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以及热门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它也同样使人类的心智发生了一个转变: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命焦虑变换了一种基调,它辞别了旧石器时代那种身处死亡领域的悲壮感,转入了一种主要为食物的有无多寡所困扰的较平和的心绪。……倒不是我们特别感怀旧石器时代洞窟壁面上的作品,是在世这些新时期的作品,已不再能给我们带来那种铭心壮怀的感受。pp84-85


在近似学术的作品里读到这样的句子,不能不使人振奋。这样的立场与热情,也使读者更容易追随作者的哲学去观察特定时期的美术,而不在一堆无视觉无情绪的历史细节当中迷失。


 



 


 

第二本/套 中国古代壁画精华丛书 重庆出版社

http://img32.dangdang.com/15/17/9198402-1_b.jpg


 

(这是其中一本,当当上只有这一本的封面,借来用一下。)


实话说,在看到这套书之前我真的不知道除了敦煌莫高窟,中国原来还有别的山洞壁画。从印刷上来说确实不太好——说到这里,顺便说说我的一个疑惑,如果有美术出版业的朋友请来帮我解惑:我买的外国出版的画册,总是能把年代久远的壁画、油画印刷得漂漂亮亮,适宜当代人的眼睛,中国出的就不行。我家的中国画册,颜色偏黄偏暗,我总得睁大眼睛用力看 。我想知道这到底是因为中国的编辑比较粗疏偷懒,用软件复原、调校的技术比较差,还是因为理念的区别,比如外国编辑倾向于稍作加工,使古老的画作完美无缺,而中国的编辑比较喜欢保留原状,剥落、色差都不调整呢;或者还是因为纸质的关系,帆布容易保存而中国的宣纸特别容易变黄变黑?……

但是,这些壁画颇有好玩的地方,比如用笔极为活泼潇洒,我简直能听到他们落笔的时候嗖嗖嗖的声音;人物的衣袂迎风飘摇,宽大舒卷,动物的画法也非常写实。当然,最重要的是从这些画册里我看到了魏晋时期普通人与贵族的生活,他们怎么放牛、牧羊、做饭、祭祀、打猎,还看到了伏羲、女娲、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还注意到了女性的发型、男子的冠、他们的外衣领子都开得挺低,毕竟是魏晋时期,呵呵……

总之,从印刷上来说差强人意,但作为资料来说挺不错的一套丛书(看到卓越上还有章怀太子墓壁画的书,也准备下手了)。如果要上孔网买的话,记得还一下价,因为每册真的很薄,而且许多还是局部图。甘肃嘉峪关那几本、甘肃高台魏晋墓这几本印刷得比较清楚,其他几本,尤其是含佛像的,特别模糊。



第三本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  作者贡布里希

http://img37.dangdang.com/6/6/20684967-1_b.jpg


 

关于这本书我可以省下好多笔墨,因为当当上可以在线阅读,而且几个读者评论也把好处说得很详尽了。摘一段文字来看,你不会为这样的美丽的文字打动吗?


  我们自己的过去,然后我们询问老人,然后我们寻找已经死去的人的信。就这样,我们永不停歇地向后照亮着。有只存放旧纸片和旧文件的房屋,这些纸片和文件是从前写下的,它们叫档案。你在那里找到几百年前写的信。我曾在一座这样的档案馆里手捧过一封信,信里只写着:"亲爱的妈妈!昨天我们又吃了非常好吃的巧克力夹心球糖,你的威廉。"这是 400年前的一位意大利小皇子写的信。巧克力夹心球糖是当时一种昂贵的甜食。


  但是我们只在一瞬间看见了这情景,因为我们的火光越坠越快,越坠越快, 1000年, 2000年, 5000年, 1万年。当时也曾有过喜欢吃好吃的东西的孩子,但是他们还不会写信。 2万年, 5万年--这些人当时也已经说过"从前……"。我们的记忆之光现在已经很微弱,然后我们就看不见它了。但是我们知道,它还在继续闪亮,照进一个极古老的史前时代。那时还没有人类,那时的山看上去还不像今天这个样子。有些山更高,雨水长期冲刷它们,把它们冲刷成小山。有些山本来还根本不存在,它们是在好几百万年间,渐渐从大海里长出来的。
…………

    在德国的别的地方,在尼安德尔山谷,有一回人们发现了一块头盖骨,一个人的脑壳。你用不着感到害怕,它有意思极了,因为现在的人再也没有这样的脑壳了。那个人没有真正的额头,却在眉毛上方大大地隆起一个东西。可是我们是用额头后部来思考的,而如果这个人没有额头,那么他也许就不怎么能够进行思考。无论如何,他思考起来一定比我们更困难,那就是说曾经有过比我们不善于思考却更善于吃东西的人。  "够了!"你一定会说,"这好像违背科学和常识。这些人生活在什么时候,他们是什么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脸红了,不得不这样回答你:这个我们还不太清楚,但是我们想逐渐把这弄清楚。等你长大了,你也可以在这方面出把力嘛。我们不知道这一情况,因为这些人不会作任何文字记载,因为记忆不能追溯这么远。现在我不必这么脸红了,




当然,也正如一位读者所说,毕竟贡布里希是西方人,对中国与印度的了解非常有限。尽管他对东方抱着最大的善意,他把孔子的主张描绘成让大家和气地生活在一起,也把孔子和孟子的主张混为一谈,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反正嘛,这本书用来了解西方历史就好了,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当然有更好的学习方式。




 

更多有关古典音乐、昆曲以及英式英文戏剧和诗歌的推荐和讨论,官博限于篇幅不方便全部转帖上来,对培养儿童艺术经典有兴趣者,不妨移步:

几张音乐碟,几本艺术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