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月子好心态宝宝养育心理育儿 |
分类: 宝宝养育 |
给月子一个好心态
文/朱梅芳(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心理医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编辑/雯雯
当婴儿娩出,欣喜、疲惫的产妇被推出产房,这意味着女人由人妻变成了人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对于女人来讲,产后,尤其是月子里,无论是身体、心理,都要逐渐调整、休养。每个新妈妈也会面临一系列问题:谁来照顾月子?如果是婆婆或者保姆,能相处好吗?家里是否有适宜的恢复环境?产妇要吃营养丰富而又清淡的食物,谁来照顾饮食?能适合产妇胃口吗?怎样哺乳?如果遇上孩子不舒服了,比如黄疸持久不退,该怎么办……从刚生下宝宝时的欣喜,到抚养宝宝时的劳累,遇到宝宝生病时的不知所措,各种复杂的环境和问题,会导致新妈妈在不知不觉中心情烦躁、焦虑、抑郁,产生情绪波动。那么怎样尽量避免这些负向情绪的发生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 产前准备越充足越好。
月子餐、月子里的注意事项、哺乳的姿势与技巧、科学育儿等知识,产前准备得越充分越好。
新妈妈产前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知识。首先可以选择买书,空闲时多看看,对眼睛的伤害也小得多。相关的育儿书籍可以买三四本,当然选择发行量比较大的、大多数妈妈都在看的。不同的书籍,面对同一种情况,会有不同角度的解释和处理方法,多看几本可以加以比较,将来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方法来抚养自己的宝宝,这样的方式特别适合没有医学背景的妈妈。新妈妈也可以从一些妈妈论坛上了解育儿知识,论坛的好处是不光可以学到知识,更可以交流沟通。如果产前新妈妈工作一直比较忙,实在没有时间,那也最好能了解些纲要,一旦出现问题,知道从哪儿可以找答案,以避免不必要的担心和着急。比如,八个月的宝宝,只是发烧,38.0℃,没有咳嗽、流鼻涕等其他症状,有经验的妈妈会怀疑是幼儿急疹,因而就比较冷静,先给孩子物理降温,继续观察,超过38.5℃或孩子症状更加严重的时候再去医院看病,而不了解相关知识的妈妈可能会马上着急紧张,赶紧去医院,去医院后医生的处理方式也类似如此,这样多折腾了一趟妈妈和孩子,更重要的是白白增加了母亲的焦虑情绪。
如果是产妇的母亲来照顾月子,自然会比较好,有利于新妈妈保持愉快的情绪;如果是婆婆,产妇可能就会担心能否和婆婆相处好,尤其是具有南北方差异的家庭。有些新妈妈对婆婆照顾的饮食不太习惯,但又不好意思提,总是在心里压抑,两个人表面上很和气,内心里对对方均有不满,产妇变得很烦躁,容易在其他小事上与家人起冲突,造成恶性循环,情绪更加不好。因此建议婆婆与新妈妈生产前提前一段时间住到一起,两人坦诚相处,对于产后的饮食和生活,两人提前有个交流沟通,这样月子里就比较不会产生冲突,有利于新妈妈的情绪稳定。
关于哺乳,提前做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要了解母乳的重要性,并提前了解哺乳的正确姿势和技巧;对乳房多加以清洁,防止乳头堵塞;乳头凹陷的妈妈要提前纠正。分娩后半小时内让婴儿吸吮乳头,这样可尽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同时还有利于子宫收缩。第一次哺乳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即使奶水还没下来或者奶水不充足,新妈妈也要坚持让宝宝多吮吸,因为孩子的吮吸有利于乳汁分泌。只要身体健康,每个妈妈都会有足够的奶水,对此新妈妈要有足够的信心,不可因为奶水一时的不充足或者怕疼痛,而马上加以奶粉,这样的话只会使母乳越来越少。
二、坚持科学育儿方法,选择性地听取建议。
提前了解育儿知识是很重要的,当然可以逐步了解,比如先了解前三个月的育儿知识,等孩子出生后再跟随他的成长慢慢了解。出于对宝宝的爱和做个好妈妈的强烈渴望,新妈妈往往会变得很脆弱,容易接受任何好心的建议。长辈们可能会给予建议,比如说,“孩子哭了,是不是没吃饱?是你的奶水不够吧?”或者说,“让孩子哭吧,不用管他,要不会把孩子宠坏了!”又或者说:“有什么可讲究的啊!你们都是这么养大的,不也好好的嘛!”像这类令人混乱的建议和评价,即便是最自信的妈妈也容易怀疑自己做妈妈的能力,心情郁闷,在这种情况下,新妈妈应该坚持科学的育儿方法,选择性地听取长辈们的建议。
三、 了解产后抑郁,妈妈与孩子共同成长。
经历了妊娠及分娩的激动与紧张,产妇精神放松下来,而对哺育婴儿的担心、产褥期的不适、生产和照顾宝宝的体力消耗以及激素的变化等均可造成新妈妈情绪不稳定,尤其在产后3~10日,可表现为轻度抑郁,据统计,有50%~75%的妈妈会出现产后抑郁,除了简单的情绪低落外,有10%~15%的妈妈会真正患上产后抑郁症,表现为对不能胜任育儿工作的焦虑、失眠、恐惧、突然大哭、精神混乱、懒得动等等。产后抑郁是当生活变化和能量消耗超出了新妈妈的体能、精神和情绪的承受能力时,身体发出的信号,应该及时休息,并做出调整。大多数女性经过自己的调适,是可以心情平和的。新妈妈可以在产前了解些相关知识,产后允许自己有情绪波动,并尽量加以控制。家人也应帮助产妇减轻身体不适,并给予精神关怀、鼓励、安慰,使其恢复自信。
婴儿不会说话,对不舒服的感受只会用哭闹来表达。有些新妈妈在最初照顾婴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哭闹,很是着急,孩子生病的时候,更是觉得不知所措,进而怀疑自己做个好妈妈的能力。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妈妈,即使是很有经验的妈妈,也需要时间来了解孩子,因此遇事不要急躁,更不要急于求成,要给自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做好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心态和准备,这样,妈妈与孩子才会都快乐。
四、 不孤立爸爸,调整角色,把爸爸拉进照顾孩子的阵营中。
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后,把孩子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没有了剩余的精力,也很容易忽略丈夫的要求和感受,丈夫也容易因此而内心不满。新妈妈的这种反应可以理解,但是育儿不是妈妈的专利,爸爸在育儿工作中也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爸爸与宝宝建立独有的父婴亲密关系,对宝宝的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宝宝感受到爸妈的不同,这样,宝宝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妈妈不要忽略丈夫的要求和感受,要把爸爸一起拉入照顾孩子的阵营中,爸爸也要体谅妈妈,两个人共同调整好角色,把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建立好。
五、
孩子是妈妈情绪的感受体,为了孩子,请平和自己的心态。
孩子是妈妈情绪的感受体,尤其是婴儿,能敏感地感受到妈妈的情绪,并把妈妈的情绪表现在自己的身上,有的孩子会无明显原因地大哭,还有的孩子会表现得不安、烦躁、恐惧。例如,某日一对新爸妈带着七个月的宝宝去朋友家做客,宝宝很不给面子,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哭闹、不和朋友家的孩子玩、要一直含着妈妈乳头。夫妻两人觉得面上无光,妈妈的反应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爸爸的反应是:“唉,怎么会生了个这样的孩子?”在这个家庭中,表面上看起来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孩子表现出的是妈妈的紧张、焦虑情绪和对丈夫的不满,夫妻两人要做的不是去责怪孩子,而是应该看看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解决好夫妻两人之间的问题才是正确之道。
养育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是爸爸妈妈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过日子总会遇到晴天和雨天,因此希望新妈妈在遇上困难与烦恼的时候,能够相信自己,顺利地解决问题,保持一个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