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通路伙伴赔钱 更别让他冒杀头的风险
(2011-04-17 20:25:20)
标签:
it |
分类: 成长记《绕着地球做生意》 |
每年的端午节总是会举办龙舟竞赛,而A公司与B公司总是会号召公司员工组队参加。连续比了好几年,A公司老是输给B公司,A公司总经理一气之下,要求全公司各部门必须指派代表,组成任务小组,认真检讨为何输的原因。
经过了无数次会议,终于做出了检讨结论与解决方案,送交总经理裁示。任务小组发现,在划龙舟的20人当中,仅有1个人是认真、用力的在划,其余19个人都只想着赶快结束比赛,回家去吃粽子。于是,任务小组建议:「之所以会输,主要是因为只有1个人真正在划船,所以,就是因为这个人还不够认真、努力,建议总经理要求这名同事,从现在起要好好锻练身体,明年龙舟赛时,要划得更用力」!
这是个笑话吗?没错,这是个笑话。但容我提醒许多经营国际市场业务的公司们,产品公司与通路商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像是一起划龙舟的伙伴,你是不是如笑话中的任务小组一样,只懂得认真讨论别人,却忘了检讨自己到底有多「认真」呢?
产品公司与通路商之间的冲突矛盾,其实,就是价值链出现问题,产品公司就要想办法解决矛盾、理顺价值链。更重要的,产品公司要认知到,这条价值链不是别人的,是属于自己的价值链,要理顺、要疏通,都是产品公司的责任。
俗话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无人问」,在产品公司与通路商的关系里,其中,产品公司要想的重点,或许就是:别让通路商冒杀头的风险,更别让他赔钱。
Win-Win 你赢我才会赢!
很多产品公司总是抱怨通路商不够忠诚,但我总会问:「你只想到自己要怎么赢,有没有想过要让通路商怎么赢呢?」一天到晚只想着,希望通路商忠诚,自己却好像完全没事一样,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吗?
如果产品公司清楚认知,自己对价值链具有Ownership,那么,就会很自然的了解到,在处理与通路商之间的冲突矛盾时,不该是只想着:「我要怎么赢?」而应该是「我们该怎么赢?」并且要具体表现出来,确定让通路商清楚的接收到讯息:「我要让你赢!」要「双赢」(Win-Win)。
以划龙舟的例子来比喻,产品公司与通路商就是要最快到达对岸,赢过其他竞争对手,想的重点都是要如何再划快一点,但为何会想要赢?就是要有诱因。对产品公司而言,想赢的诱因较多,或许是扩张市场占有率、打响品牌名号等等,但对通路商而言,诱因就很简单,就是要赚钱。
重点来了,在双赢的思维模式下,产品公司不只要让通路商有赚钱的认知,要给能够赚到钱的诱因,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该怎么协助赚到钱。很多时候,产品公司会发现,就算给了通路商赚钱的诱因,但他们却还是做得不好,通路商赚不到钱,是产品公司的责任,因为产品公司没有尽到协助的义务。
而产品公司要如何照顾通路商呢?其实就是「关心」。
有次,某家通路商忿忿不平的来与我们开会,一开口就不断指责我们:「你们只会说我们赚了很多,但有没有想过,我们针对这个产品线必须做很多的Pre-Sale、教育训练、营销广告,整季花下来,对我们是很大的负担;然后你们又不好好管其他的通路,让其他人不用付出就可以搭我们的便车卖产品,接着来跟我们竞争;最过分的,我们可以体谅新产品大都会有问题,但当客户来抱怨操作很困难、产品有问题时,你们在哪里?有没有帮助我们!这些问题,你们到底有没有想过!这一点都不公平!」听着通路商的抱怨,我们所有人都只能干瞪眼,一点回嘴的余地都没有。因为,这位通路商说的没错,这些问题的确都是我们该关心、也该协助的。
事实上,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以外,诸如市场通路太多、太过竞争;仓库还有一堆旧产品,新产品却又已经推出,让通路商对手中的旧库存不知该如何是好;产品十分占空间、不易储放、运筹配送又无法实时反应,也让通路商在存货管理上伤透脑筋,不时出现缺货、或是存货过多的问题;产品市场价格混乱,让守规矩的通路商毫无保障、吃足闷亏等;都是产品公司必须要格外注意关心的重点。。
上述这些问题都不是通路商单方独力可承担的问题,也不尽然就是通路商本身造成的问题;即使其中是因为通路商本身决策错误,或是未按照正常机制作业造成的问题,产品公司也不能两手一摊、任凭其自生自灭。因为,那些卖不出去的产品、或是市场价格混乱等等问题,其实最终都还是产品公司必须承受处理的,产品公司当然没有置身事外的权利。
举例而言,如果产品公司未能尽到维持市场秩序的责任,放任不同通路商在市场上乱杀价,造成价格混乱,通路商无法再卖产品,最终倒霉的还是产品公司本身;又或者是,当通路商接到大标案,但标单要求改规格,产品公司是不是能够实时支持更改产品,还是敷衍了事,冷眼看着通路商因为失去案子,等到年底做不到业绩,才来与通路商大小声的争执;而同样的,当客户抱怨产品出现问题,产品公司是怪通路商没有做好消费者教育训练、不会卖产品呢!还是一起与通路商想办法解决问题,靬鬎@意吸收部分维修成本帮助通路商共渡难关;而当通路商一开始不会卖产品,产品公司是不是愿意提供人力资源协助其一起经营市场等。
其实,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品公司所展现的诚意,通路商都会点滴记在心头。双赢不是口号,更不只是诱因,而是在每一次价值链出现冲突矛盾时的解决方案。当通路商发生越大的问题、捅出越大的漏子,产品公司却越能够提供必要且足够的协助,则通路商就会更明确的感受到产品公司创造双赢环境的决心。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双赢思维,其实,产品公司应该要有带领通路商跳脱既有困境的能力,打开通路商的眼界,让他看到更远的地方。
有次,在我们墨西哥年度通路商会议上,我们中南美洲总经理询求通路商伙伴提出当年度的销售目标,而当时3家通路商,分别提出200万、150万和100万美元的目标。我的同事看到这样的承诺,心里非常的不以为然,因为根据相关市场研究报告,墨西哥市场规模远大于此数,显然通路商如此保守的销售目标是与实际市场状况脱节。
但他并没有动气,他只是笑笑的问说:「大家去年都赚了很多钱,我也很感谢大家为我们公司努力打下市场,我原以为,大家今年会想要赚进更多钱,因为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今年市场整体销售金额会达到1亿美元,我们公司也认为今年至少可以做到20%的市场占有率,这样一来,在场各位,今年赚的钱将会比去年翻一番;但从各位提出的目标来看,是不是大家想要放慢脚步?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再讨论看怎样做,让大家不会那么辛苦。」在场的通路商这才赫然发现,原来市场有那么大,当场就开始拼命大加码,硬是把当年度的销售目标向上调高好几倍。
产品公司与通路商为了销售目标相执不下的冲突,其实是每季、每年都在上演,因为这牵涉到Rebate、Discount、市场占有率、成长率等等利益冲突点。但有些冲突之所以会越演越烈,常常是因为通路商只看到眼前的大饼,所以,只知道要分这块饼,而脑袋不清楚的产品公司也跟着一起搅和,自然没办法解决矛盾。
有时通路商不是不想做大、不想赚更多钱,而是他们没看到这市场到底有多大,此时,就是产品公司的责任,就是要为通路商找到机会、创造愿景。要想创造双赢的局面,就不是只想要分大饼,而是要让产品公司与通路商一起来把饼做大。
如果,产品公司认为通路商没有价值、不值得协助,那就代表一开始就选错通路商了,否则,产品公司就应该要关心他、帮助他,让通路商感觉到自己的利益是被保护、被重视的,就不会一天到晚与产品公司发生冲突,让产品公司陷入气急败坏的为难处境中。
Share Risk 就是我一定会挺你!
产品公司在处理面与通路商之间的关系时,双赢(Win-Win)与Share Risk,其实是一体两面。
就如同先前所提到的,产品公司是整体价值链的拥有者,在这条价值链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与产品公司有关,而除了要协助通路商能够赚钱、创造双赢以外,在价值链上许多必然或偶然出现的风险,若只是要求通路商独力撑起所有一切,为产品公司卖命去销售产品,是不合理、也不可能的。因此,产品公司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直接跳到第一线去与通路商共同面对承担这些风险,要清楚的让通路商知道:「我一定会挺你!」这就是Share
Risk。
特别是当进入新市场,或是推出新产品时,就更需要与通路商Share
Risk,因为在发展的初期,存有太多可能连产品公司自己都无法预知的不确定性,单凭通路商一己之力,实在很难在风疾浪涌的市场中生存下来。所以,产品公司一定要帮助、带领通路商打进市场,而且要适度的与他一起承担风险,让他能无后顾之忧的向前冲。
以放帐为例,如果通路商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遇上一个大标案,但政府标案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执行布建,既有的放帐信用额度势必不敷使用,此时,产品公司就要跳出来力挺,即便必须承担标案可能失败或是赔钱的风险,但只要这个标案是对产品公司未来发展有利、能够打响知名度的,产品公司就应该要提供更强力的财务支持。
而同样的,在新产品刚推出的时候,对市场消费者的接受度都不是太有把握,新产品可能狂卖断货,但也可能乏人问津而滞销,因此,产品公司就必须与通路商讨论共同规划库存备货的方案,若产品公司对于新产品非常有信心,而要求通路商要大量进货,但最后若产品销售不如预期,产品公司也应该要拿出诚意,为通路商解决这些存货,这才是真正的Share
Risk。
在先前双赢的思维中,曾经谈到要关心,事实上,Share
Risk也同样是以关心为出发点,去关心通路商,关心价值链的变化,才能够为通路商实时提供最需要的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关心是诚意,但不是一味的付出,因为在关心的同时,产品公司其实也已达到Control的效果,因为了解价值链的变动、通路商的处境,当然就更能够掌握所有的信息,不至于被朦在鼓里白做工。更重要的是,产品公司可以透过双赢的关心、Share
Risk的照顾,对通路商清楚的宣示:「因为关心你,所以我照顾你,但我更会看住你,不会让你有乱搞的机会」!
以渡河的例子来看,若只是让船顺着水流漂荡,恐怕只能祈祷好运降临,才能顺利抵达对岸,所以,船夫还是得自己努力撑篙划桨。而通路商就好比是一条船,而产品公司要透过通路,将公司产品的价值快速递送到市场终端,绝不是坐上船就会到达彼岸的,产品公司自己也要出力划。
通路商与产品公司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船与船夫的关系一样,双赢与Share
Risk就是船夫手中的桨与篙,克服河流中的漩涡急流,快速且顺利的将价值传递到市场终端的彼岸。而这一切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长期合作伙伴承诺关系(Long
Term Partnership
Commitment),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在某一点上的输或赢或许都不需要太过计较,因为每一次的冲突都是机会,都是让双方能够将价值链理得更顺、合作伙伴关系绑得更紧的机会,毕竟,在经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拥有长期承诺的通路伙伴关系,才是价值链最稳固的基石。
前一篇:第三章 -- 美国市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