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打造日不落品牌王国(六)
(2011-02-26 09:25:20)
标签:
it |
分类: 创世记《打造全球第一品牌》 |
1998年到1999年间,因特网风潮席卷全球信息科技市场,网络设备的需求更是一飞冲天。而后从2000年起,宽带网络兴起,动辄数百Kbps甚或1Mbps的频宽,远远大于过去慢吞吞的56Kbps拨接频宽,这个改变,创造了许多网络设备产品的兴起,其中包括用于分享频宽的家用网关器(Residential Gateway;俗称家用路由器)。
友讯转投资友旺看准了当时宽带网络架构下所延伸出的频宽分享需求,自行开发出以频宽分享为主要功能概念的IP分享器。
而当时的友讯并不是没注意到家用网关器的商机,但因为当时花了太多时间在OEM代工业务上,使得自身品牌产品的创新能力受到拖延。面对自己没有产品可卖的困境,高次轩指示友讯得以向外采购,向转投资向友旺购买家用网关器产品。但是,后来因为产品兼容性的问题,D-Link又花了一些时间修改产品,这其间出现的时间差,就给了Linksys趁势而起的机会。
当时已在零售通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Linksys,再度幸运的抓住家用网关器的大好商机,搭着因特网快速兴起热潮就此崛起,进而取得相对领先的市占率,正式坐上美国零售通路市场的龙头宝座。
当时负责美国市场的高鹤轩,决定快速调整脚步将D-Link品牌推向零售通路市场,以拉近与竞争对手间的差距,但光是改包装、使用手册就搞得全公司人仰马翻,更遑论是为入零售市场所必须向下调整的价格策略,更是让友讯绑手绑脚,转型之路备极艰辛。
虽然当时友讯内部正处于调整脚步的混乱时期,但因整体大环境对网络设备的需求仍然持续成长,因此在1997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友讯营收仍然持续快速成长,1997年营收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5亿元水平,而1999年更是一举突破百亿元。
只不过,友讯同时跨足品牌与代工所产生的效率耗损与资源冲突,却对获利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1997年友讯平均毛利率还有20%以上,但到了1999年却降到16.9%,2000年更再下挫至14.8%,创下友讯毛利率的历史新低纪录。而就每股获利来看,友讯1997年每股获利仍有2.9元水平,但1999年已降至2.18元,而后几年每股获利也都只有贴近2元的表现。
从2000年到2002年这段时间,友讯的营运却还是处于低潮期,一来是因为北美品牌业务切入零售通路才刚起步,另一则是因为代工业务的成长并未如预期持续攀升,甚至还因为资源的限制排挤到自有品牌产品的进度。
除了营运表现不佳外,友讯在2000年才刚欢欢喜喜与中国PC巨人联想集团合资的神州数码网络,也在2001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经营理念分歧的问题,由于彼此理念相去实在太远,双方于是协议在2002年4月正式分手。
而在2000年友讯与当时的网络电信厂商Clarent为其生产VoIP网关器,原本此项订单让友讯红极一时,被认为是当是网络热潮中的VoIP概念股,但事隔一年,网络泡沫崩溃,Clarent也出现虚报营收的假帐问题而被调查,友讯受此事件影响,不但订单全没了,还有部份帐款无法收回。更惨的是,因为Clarent造成的利空效应影响,更让友讯在2001年下半年股价重挫狂跌,甚至创下历史新低价位。
虽然友讯在这段时间诸事不顺,但友讯上下并未因此而失去斗志,他们反而是更加快脚步积极思考突破眼前困境的策略。
首先,友讯重新思考公司策略定位,品牌与代工业务双主轴并行所产生的内部资源冲突,就成为最重要的检讨项目,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高次轩也下定决心,将把品牌与代工正式分家,并立刻在2002年即着手进行相关细节的规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