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节个人计算机风潮 走上创业之路

(2011-01-08 09:29:37)
标签:

it

分类: 创世记《打造全球第一品牌》

而就在高次轩与他的团队沉浸钻研在Mainframe与迷你的计算机的世界时,距离台湾千里以外的美国,由个人计算机创始者Apple与新进竞争对手IBM所点燃的PC之火,正快速的以野火燎原之势在全世界延烧开来。

 

很快的,这把PC野火也烧到了台湾,当时,荣电也开始代理销售中华诚丰等PC产品,而高次轩所带领的资讯工程部则是负责PC技术支持、维护的工作,这让高次轩与团队成员有机会进一步了解PC。

 

而高次轩在进入PC领域之后,深深被PC持续成长的潜力所吸引,于是在维护工作闲暇,以读书会的型式带领员工研习当时最热门的微处理机(Microprocessor) 及其应用。

 

在当时荣电半官方的公司体制下,并且同时经营水电、电力工程的业务项目,新兴的个人计算机与微处理器应用市场并未受到公司高层太多的重视。虽然高次轩多次向上级沟通说明,积极争取投资购买设备、出国参展、招募优秀人才的经费预算,但囿于当时荣电的体制与管理作风,总是受到许多限制与拖延。1995年荣电进行年终员工调薪时,上级再度委婉拒绝了高次轩对少数表现特优员工的奖励提案,让高次轩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产生严重的无力感与挫败感,「不如归去」自行创业的想法第一次的在高次轩的心中浮现。

 

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师,甚至待在一家公司长达十年的高次轩,从来不曾想过会跳槽,更别说是创业,身为眷村子弟,高次轩家境并不宽裕,从未想过要自己开公司,只想在一家大公司稳定的领薪水过一辈子。

 

走上创业之路,绝非高次轩的人生规画。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一连串的巧合及机运,包括选择计算机行业、结识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因缘际会遇上个人计算机革命、甚至后来经历的因特网产业革命等。当时,高次轩创业的想法,甚至单纯到只是要为同仁创造一个自由开放、合理舒适的工作环境,好好探索个人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的奥妙。

 

春天,正是「春雷动,万物生」的节气,这是一个如此美妙的季节,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有太多的可能在此埋下种子,等待勤奋的人们挥汗耕耘,欢喜收割。

 

1986年春天,高次轩离开了工作十年的荣电,毅然踏上创业之路。没有完整的营运计划书(Business Plan)与创投资金的支持,高次轩却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他拥有一群技术坚强、合作无间的团队,以及对未来网络技术发展充满期待的热情。当时,这个团队的成员包括了负责软件开发的林荣春、硬件设计的李中旺、轫体设计的张传财、营销业务的杨震威与国乃强、再加上负责后勤支持的权福生,都义无反顾的相挺到底,与他们的老长官高次轩一起创业。

 

为了记念这是一家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们成立的公司,也希望未来产品让使用者觉得友善好用,高次轩在取公司名字时,第一个想到的字就是「友」,取其朋友、友善之意,而因为公司产品与通讯有关,第二个字就自然而然的用了「讯」字,合起来就正是「友讯」,含着『好朋友一起来搞通讯』与『友善的通讯』之意。

 

有了名正言顺的中文名字,为了卖产品、特别是外销产品,当然也得想个英文名字。一开始,高次轩给友讯公司取了个英文名字叫「Datex」,取其「Data exchange」 (数据交换) 之意,但后来,为了让公司名称与产品品牌结合在一起,认为应该用一个更响亮、更人性化,更凸显公司真正形象的字来为公司与产品取名。

 

高次轩想了很久,舍弃当时大部份外商用的「xx-net」取名惯例,像是PCnet、Omminet、MS-NET(后来的Microsoft) 等等,决定用一个更简单易懂的字来代表友讯从事网络产品的精神。而高次轩最后决定用「Link」(中译:连结)来诠释网络就是无处不可连结、无物不可连结,结合原公司名称『Datex』的第一个字母,加上「Link」,就这样「D-Link」成为友讯的英文名字,也代表了Data-Link (数据链路)的意义,成为友讯后来用来打下品牌江山的响亮名号。

 

1986年4月,在台北市复兴北路1号的大楼里,高次轩与他的创业团队们成立了友讯公司「D-Link」,踏出了他们创业人生的第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