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有多长》这一课是学生学习测量的第一课时,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比长短”,并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以此为基础,第一节课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学习长度单位,而是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在开课时我以快到元旦了,我们要布置教室,去买拉花时,老板会询问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为引子,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带着学生去思考我们如何去测量(思考一),学生于是很快的思考出,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有直尺、数学书、文具盒、橡皮、美术书、练习本,学生思维很活跃,但说完后,我让学生比较了一下,这些工具,哪些测量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学生马上说出了:数学书、练习本、美术书……
随后,让学生思考二:有了工具,如何测量?我请了不同的学生做了示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虽然有些欠缺,叙述了很久,但是把意思说清楚了,以后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言简意赅,思考三: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记录一共量了几次;这时我让孩子们低下头,看看我们教室的地面,你发现了什么?(有线,有格子),这能让我们的测量变得更简单,于是让学生明确要求后,让学生自行分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这节课先在202班上,学生操作的很好,但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数学书为测量工具,很快就测完了,我请学生汇报,只写了三种测量工具,我在思考是不是在前面的环节中让学生分析哪些测量会更方便些限制学生的思维了?
于是,在201班上课时,我没有让学生思考这一点,学生明确要求后,行动起来,学生拿出了各种工具,有的组用数学书,有的组用文具盒,有的组用铅笔……采用的工具确实比前一节课多,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拿铅笔、橡皮测量时,没有考虑工具本身的大小,有的铅笔长,有的铅笔短,于是,在汇报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做对结果有没有影响,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测量时如果选用铅笔,每只铅笔要一样长,反问学生:我们怎么去找这么多一样长的铅笔呀?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只需要1支行不行,学生在思考中发现:有更简单的测量方法,再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