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草根如何应对应试教育?
(2011-04-07 17:00:31)
标签:
教育 |
本周一公司的咨询师互助活动,话题再次谈到为人诟病的中国应试教育。好像多年来在社会精英无数次的对于教育出路的探讨,最后都会归咎一句话收场:你说中国教育不好,那又能怎么办?谁能改变现状?
以前我也是这样的观念,呼吁来呼吁去,最终还是无奈,恨自己不是教育部长,恨教育部长没有改革力度、、、(当然应试教育对于实现大国人才的公平竞争是功不可没的,但这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主题,我以下言论的前提是有一部分孩子面对应试教育已经导致身心障碍或自杀危机!)
但现在我发现抱怨是没有用的,指责也是没有用的,就像怨妇的内心一定是软弱无力的一样,当我们抱怨指责教育的非人性化的同时,这一行为的本质实际透视出我们作为一介草根面对庞大的教育机器的软弱和无力。
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其实每个人不用都学习那么多知识,每个人的一生只能学到他能学到的知识。如果你是鱼,你只需学到在水里游泳的技术就行了,如果你是鸟,你只需学到在天空飞行的能力就行了。学习更多更多的知识只能遮蔽人的创造力,使人成为学习机器,丧失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力。我认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摆脱来自内心和外在的制约,自由地去寻找、发现能体现其真实价值的独特的知识架构,每个人都能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学习感到自信,而不是不顾人的各自潜能按照一个模式以分数论英雄。如果做家长的真正爱你的孩子,就应该在不尽如人意的大环境下创造自己的小环境,不再逃避自由,学习如何正确地爱,尤其在学业这一问题上,正确的爱不是家长把自己对于害怕人生失败的焦虑说教给孩子,从而恐吓孩子。而是跳出自己生命的局限,让孩子自由地生长他她自己,当做父母的给予孩子自由,孩子就会逐渐发现自己是鱼还是鸟,从而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那时,孩子在学校的分数、排名、升学等不再是家长关心的问题,家长能自信到情绪不会随着一些学校和老师对于孩子分数的说法而变化。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学习就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由他自己对自己负责。大家各归其位。
其实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内心都能强健起来,每一个父母的内心都能强健起来,不再与扭曲不健康的部分教育体制合作,不再迎合腐败落后体制的要求,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健康的教育之路,则应试教育这个顽疾也就逐渐大厦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