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一个“交代”的跳楼代价
(2012-04-19 12:54:32)
标签:
杂谈 |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 2012年4月13日晚,山东省东营市一所中学的一个初一女生从自家五楼的窗户跳下,结束了她年仅14岁的生命。其自杀理由是拒绝学校发起的剪短发令,据该女孩的妈妈说,老师在当时的一周内就发了三条短信催促家长责令女孩剪发。
真悲哀,只为芝麻大点的事,生命就脆弱到了极致。也许会有人说为什么有事没事的就要自杀?但凡自杀的人,除了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之外,还与教育、个人的承受能力、抗外界的干扰能力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现在姑且不谈这些,女孩有女孩的想法,爱美是一种天性,也许她以为,剪成短发太丑了,也许她是拿着自己的头发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宁可玉碎,不可瓦全,最终选择了用死抗争。
“交代”的十字架被套在了女孩身上,使得一个女孩负重不起,最终走上人生的不归路。“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这句话,我们一喊就是多少年,可“尊重”二字又有几人真正做到了呢?只为一个“交代”,却把一个刚要绽放的生命给彻底地“交代”了,这种“交代”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吧?何为“尊重”?难道尊重就是与交代划等号吗?难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搞个“一刀切”,来个“被接受”才是尊重人格吗?
曾几何时,还有多少只为一个“交代”,撕碎了多少人的心?眼下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丧葬。各地的民俗不同,有水葬的、有火葬的,有土葬的,可就是有一些人为了给自己的领班儿一个“交代”,做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本来呢,土葬也是一种习俗。埋人前要挖下几人深的坑,再把棺椁放进去,然后填平。可据说火葬是有指标的,吓得不少人,在深更半夜把死者抬出去偷偷埋掉,哭也不敢哭,唯恐被人知道了。
可完不成指标的人,不好向领班儿“交代”,就千方百计的搜索信息,一经查明,便立即挖坟掘墓,打开棺椁,把死人“拎”出来,倒上汽油,让死者的家属看着化为灰烬后,再交罚款。这种“交代”是太过尊重了,也太可笑了。坑还是那个坑,棺材还是那个棺材,不一样的是偷梁换柱地把尸体变成了骨灰,最后一样地埋掉,殊途同归的“人性化”里多了一条——污染。或许这样更好做个“交代”吧,可交代是交代了,执行的人皆大欢喜,留下的人痛哭流涕。因为土葬是平原地区流传已久的风俗,一般先人临终前怕火葬,大都留下“偷偷埋掉”的遗嘱。可是呢,这样,有人就不好“交代”了。
当下14岁女孩被要求剪短发,不也是如此吗?为了给校领导一个满意的“交代”,竟然苦苦相逼,结果就发生了那样惨不忍睹的一幕,这个代价也还小吗?
良好的政策为什么有时到了下边,就变味儿了呢?关键就是总有人教条地想给领班儿一个“交代”。但是,如果这种“交代”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笔者认为,那还是不“交代”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