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躲猫猫”的禁烟和近烟

(2011-08-03 12:08:13)
标签:

教育

杂谈

校园随笔

学生吸烟,无论对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来说,都有着非常大的伤害。这就要求家长、学校积极配合,帮助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他们平稳地度过其人生中最“脆弱”、最“波动”的时期。然而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老师越是“禁”,学生也越“近”,他们往往与老师玩 “躲猫猫”的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受家长的影响,不愿改正。大部分孩子从小就受着“烟”教育的“熏陶”,而且这是一种无言的“养成”教育。尽管家长也不赞成孩子过早地吸烟,但是由于大人自身的不节制、不自律,便“让”他们从小就在烟的环境中长大了。而家长每天不可能陪在孩子身边,当然他们便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了。对这些在家疏于管理、吸烟意识根深蒂固的孩子,学校老师是很头痛的,即使是他们允诺以后不再吸了,可一转身功夫,烟蒂又“复燃”了。“闪”躲。

 

二、出于好奇心理,撒谎。平日看到家长、老师、部分学生喷云吐雾,他们觉得很好奇,想象着那些晕圈儿里是否真的有神仙出现,真的能给自己带来享受,不然那些许人为什么会整天把这东西美哉美哉、两指合一地架在嘴边呢?由于好奇才去探究,由于探究才被“拉下了水”。老师问及吸烟之事,唯恐挨训或是通知家长,所以矢口否认,开始变得不诚实了。“逃避”之躲。

 

三、为了耍酷,过把瘾。有的学生吸烟,并不是出于好奇,也不是爱好,而是图个“酷”、“派”,他们受某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的动作影片的影响—— “老大”叼烟的那种范儿,令他们崇拜至极,当自己也模仿那种动作时,他们产生幻觉一样的“妄想症”和成就感——那就是他自己。老师检查吧,他已经将其给“手下人”了。他们的“躲闪”之快也很来范儿。“Cool”躲。

 

四、上瘾,成“泥鳅”。有些已经吸烟成瘾的学生已经变得很油滑了,老师的及时检查锻炼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当他们的“瘾头”发作时,会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课间时的角落、迟到时的“厕所”、午间休息时的宿舍等等。他们也怕老师发现,所以吸烟后,马上刷牙,并在水龙头旁迅速放点水、洗头膏把头给洗了,随之再往嘴里塞上一块口香糖,目的是冲淡烟味儿。看看,这“躲猫猫”的游戏玩起来顺溜吧?“油流”躲。

 

五、为了社交,先练一把。有些学生认为吸烟是现在乃至以后与他人交往的一种必要的手段,不学会吸烟不man、没面子。老师管就管呗,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门儿打不长眼的,谁会让老师“抓”到呢?那肯定是笨蛋!“眼”躲。

 

诸多的躲法,够老师忙活的吧?尤其是现在,学生吸烟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绝对不能忽视。因为这“烟”对孩子们的心脏、肺部、记忆力都有很大危害和影响。

 

由于吸烟学生的消费在一般群体中是很高的,所以他们心理健康、日常行为也会受到恶劣地、严重地冲击——谎话连篇、甚至会出现小偷小摸的现象等。甚至他们会从自己的“牙缝”中抠出钱来,用于补贴吸烟。

 

若想遏制这种玩“躲猫猫”的游戏,就必须加大智慧管理的力度,家长、学校齐抓共管。家长自律,校长、老师率先垂范,起码做到在众学生面前不吸烟。并随时随地的将戒烟教育、烟危害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充分利用板报、小喇叭等,宣传烟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做到师生互相监督、监管,真正还社会一个心康、体健的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