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系列之——如此评选
(2011-03-03 08:32:07)
标签:
杂谈教育 |
那个家长向我诉说的第三件事儿,就是滑稽可笑的“贫困生”评选事件。她说,她孩子所在的班级,学校分给了七个贫困名额。班主任别出心裁,让全班同学评选,最后评选结果是,她的儿子与另一同学并列第七名,于是,老师就给她儿子做思想工作,并许诺下次一定给他。谁知,过了几天老师宣布说,学校又给了一个名额,如果按老师之前的约定,应该把这个名额给她儿子,让人费解的是老师却自作主张的将其易主了。我知道这个家庭并不富裕,供两个孩子读书,前几年因两位老人相继病逝,已负债不少,通过夫妻二人打工刚刚还清债务。
当然,他们家既不属于单亲、又不属于残障、多病等,况且平原地区发展较快,好挣钱。现在关键是“贫困”怎能和“评选”结亲呢?这又不是选“三好”、“先进”、“评模”、“总统”等,曾几何时,贫困,是选出来的呢?那么,玉树、汶川地震灾区、还有前几年的的水灾、雪灾都是选出来的喽!
如果通过评选就能使贫困地区富裕起来,通过评选就能画地为楼,通过评选就能让被拐卖儿童找到亲生父母,那还有哪个傻瓜愿意为了生计四处漂泊呢?
可能这个孩子在老师眼中是个“问题学生”,但是常言道:“言必信,行必果”, 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师者又怎能言而无信呢?如果是老师早已有计划的内定了人选,那为何又大张旗鼓的、“竞选州长”似的评选呢?选与不选又有什么区别呢?既然老师自己已经“集中”了,又何必又要“民主”呢?
评选“贫困”,班主任不对学生做深入的了解﹙比如家庭情况等﹚,无异于给公牛挤奶,实乃可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