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未都“方言”之说不靠谱

(2011-03-04 00:30:23)
标签:

杂谈

文化

正如马老师所说,中国幅员辽阔、文化悠久。不仅如此,而且民族众多,方言各异。正因为这样,普通话才起到了语言沟通的桥梁作用。

不同的地方,方言也不尽相同,形成了我国多彩的语言特色。但难以想象,作为文化传媒、精神窗口的电视台、广播电台,主持人不计其数,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假如各自操着一口流利的本土方言,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我估计人们在看严肃的《新闻联播》时,便不是注意国内外的形势了,而是特别注意播音员滑稽的声音和丰富的面目表情了。黄金时段,范伟亮相了﹙如果再加周立波讲着上海话岂不更锦上添花?﹚:

各位观众啊,下边儿尼,请看这个中央新闻,那个农历正月二十四尼,华北这嘎达下了一场贼大贼大的雪哈,诶呀,妈呀!老厚了,这可咋整啊,这一化呀,地上也忒磕碜了,乡亲们那,别在家猫着了,赶紧地、把雪捯饬捯饬吧!

也许我班门弄斧,学得不是那么回事儿,可总有点忍俊不禁。

我们河北的主持人上来了:

各位观众,听见说,胡主席元宵节来咱们保定咧,大家伙着﹙zhao﹚欢七﹙喜﹚,你可别介,不信也不行,那个热闹劲儿唠,我地娘哎!别提咧,就跟那来喽且﹙亲戚﹚耶是地!

四川主持人:

近些天喽,这个山上来料己过伢子卖孩子﹙鞋子﹚的……

如果是娱乐节目呢,往往是几个主持人齐上阵,再邀请若干嘉宾互动,这么一相互参与可了不得,那个场面说句不敬的话,可谓是“莺歌燕舞”、“百鸟朝凤”啊!

方言可以保护,可以传承,但不能混为一谈。我们总不能因为保护、传承就七鸟八音的蜂拥而上吧。如果作为国家的喉舌,若没有一个规范化的语言标准,成何体统?

我实在不敢恭维马老师的观点。上至达官下至黎民,走南闯北,幸亏有了普通话,才使得人们在语言表达上,少了诸多误会、障碍和伤害;多了些友谊、博爱和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