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芪的发展前景

(2012-03-02 19:38:33)
标签:

黄芪

黄芪治疗化疗

文化

分类: 了解黄芪

    黄芪是我国著名大宗传统药材,药性平和,既可驱邪,有能扶正,故称之为“补气固表之圣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伍或日常保健。以黄芪为原材料生产的中成药达200多种,有蜜丸、水丸、胶囊、片剂 、煎膏、酒制品、茶等多种剂型,其中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安神养心丸、消渴丸等均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补益良药。近年又以黄芪开发出许多新药或保健品,或美容护肤品,畅销国内外。现在,国内外医药界对黄芪的医疗价值十分重视,。最明显的是国外西医疗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抗辐射能力,已用于放射性手术后,对人体造成副作用的恢复。其医疗、保健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着。

    黄芪商品药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采挖野生资源为主,70年代后野生资源量明显减少,开始了人工栽培逐步成为商品的主要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黄芪被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管理。1985年以后改为指导性计划品种;以后由市场调节产销。20世纪50年代我国野生黄芪年均收购量约为150万公斤,市场供应稳定。20世纪60年代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野生黄芪年均收购量不到100万公斤,为黄芪产销的低谷。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黄芪年收购量达200万公斤。其后由于野生资源急剧减少,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经行人工栽培,尤其是在80年代以后,我国黄芪的产销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1981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野生黄芪资源蕴藏量为46000吨,年需求量为6000吨。目前野生资源量明显减少,需要大量栽培。

与甘草相似,长期以来过度采挖不仅使黄芪自然资源逐年减少,对产区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当地农民业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虽然个别年份我国黄芪生产有过剩,但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发展黄芪前景仍然看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