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芪养生
黄芪养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493
  • 关注人气:6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药黄芪

(2011-12-26 20:53:38)
标签:

黄芪

黄芪功效

黄芪用法

健康

分类: 了解黄芪

                                   黄芪
一、黄芪的药用价值,黄芪功效,黄芪作用是什么?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补气之功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素有“补药之长”的美誉。
  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固表、利尿、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证。
  黄芪有生黄芪和炙黄芪之分,炙黄芪是用生黄芪加蜂蜜拌炒而成。生黄芪用于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黄芪用于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胃气虚、久泻脱肛、气虚血脱、妇人崩漏带下以及一切气血虚衰之证。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含有多糖及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其多糖能对抗强的松等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能增强细胞的生命力和机体抵抗力。对血浆中的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比例有调节作用。
二、黄芪的产地在哪里?哪里的黄芪最好?

   地道黄芪产于山西,甘肃,内蒙,及东北。其中山西浑源县黄芪最好。在清朝是专贡朝廷的佳品。民间也有“世界黄芪最好在中国,中国黄芪最好在浑源。”的说法。

三、食用黄芪有什么讲究?
  黄芪最主要的功效是补气,因此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人都可以用黄芪来补气。气虚的人平时体质虚弱,不爱说话,常感觉浑身没劲儿;气血不足就是气虚和血虚(如贫血等);脱肛、胃下垂、子官脱垂等证为中气下陷所致。以上这些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黄芪。
  黄芪还有固表的功效,即可以加强肌表的防护功能,人就不容易生病。常有人一遇到阴天下雨就会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进行固表。
  黄芪煎汤内服常用量为9~30克,有时也可用至120克。
四、黄芪的用法。

    平时感觉乏力气虚的人,可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黄芪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
  食补可以炖肉、烧鸡、烤鸭,加入一些黄芪,可以增加滋补作用。民间有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等美味佳肴。
  黄芪还可用于泡酒、调味、去腥。
五、四季如何食用黄芪
  初春时节,容易受凉感冒,适当饮用黄芪泡茶饮,可预防感冒。但要注意,黄芪性温而药力向上升,相同剂量时补气的力量又比党参大,食用黄芪容易上火。因此,这时候需要用黄芪养生要先向医生咨询。
  炎热的夏季,有的人会出现体虚气短、少眠乏力的气虚症状,若在煮粥或煲汤时加点儿黄芪,可缓解症状。
  秋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体弱气虚者可选黄芪炖鸡、黄芪鲤鱼汤、黄芪红枣茶等进行养生调补。

六、黄芪的食用注意事项?黄芪禁忌是什么?那些人不宜服黄芪
  黄芪本身性温,最容易升阳助火。凡有实热、肝阳上亢、气火上冲、湿热内停、气滞湿阻、食积腹胀、阴虚阳亢、表实邪盛、阳证疮疡、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的人,都不宜服用。
  妇女妊娠晚期慎用黄芪。据临床文献报道,在妊娠晚期因用黄芪不当而致过期妊娠,胎儿过大造成难产者比较多。
  黄芪虽好,但食用黄芪进补时,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用边观察有没有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是否出现闷、痛的感觉,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则应停用或与它药配伍后才能服用。
七、黄芪其它使用及黄芪用途?
  黄芪泡茶:
  如果感觉乏力,稍活动一下就出现心慌、气短、容易出汗,稍不留意就会感冒,而且还很严重,这多是气虚的表现,可每次用黄芪15克泡水,代茶饮,有很好的补气作用。
  如果是气血俱虚,可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大枣3枚(剖开),水煎后服用,补气血的效果也很好。
  黄芪泡酒:
  取黄芪60克,研碎,放入贮酒瓶中,加入米酒500克,密封,浸泡1周左右即可。每天两次,每次20克。此酒有补气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不爱吃东西、心悸气短、手足无力、体虚多汗的人。
  黄芪泡脚:
  取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生姜各25克,水煎取汁,倒入盛有2升开水的脚盆中,先用蒸汽进行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再泡洗双脚。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熏泡40分钟,10天为1疗程。此法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水肿者。
  黄芪美容:
  现代医学认为,黄芪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速度,激活表皮细胞,从而增加皮肤弹性和光泽。用黄芪美容最好是制成黄芪面膜。用适量黄芪粉加水调和成面膜,敷面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即可。可营养肌肤,防止细纹的产生,提升皮肤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