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大清、飘落西风——清文宗奕詝咸丰年间铸币
清乾隆以降,由于政府开支加大,官炉偷工减料,各地方钱局所铸制钱质量逐步下降。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导致银价暴涨,各省钱局发生严重亏损,以至纷纷停铸。到道光末年,只剩下京师的宝泉、宝源两局,及外省的宝云、宝浙等几局维持出钱。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浩大的军费开支更给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但此时战乱导致道路阻断,云南省出产的滇铜又无法运出,清政府赖以铸钱的原材料也告严重匮乏。最终迫使清政府从咸丰三年(1853年)开始发行纸币和铸行虚值大钱以弥补财政亏空。以前停铸的地方钱局又纷纷重新开铸,而且又新设了热河的宝德局和新疆的喀什噶尔等钱局。《清史稿·食货志》载:“大钱当千至当十,凡五等,重自二两递减至四钱四分。当千、当五百,净铜铸造,色紫;当百、当五十、当十,铜铅配铸,色黄。百以上文曰咸丰元宝,以下曰重宝,幕满文局名。”实际上各局所铸大钱大小不一,减重情况也很普遍。
历代祭祀大钱都是与行用钱相对应的,应为皇家责成专门机构铸制。但咸丰年间的情况比较特殊,中央机构不可能全面铸制与地方钱局所铸各色大钱一一对应的祭祀大钱。清朝终结时溥仪皇帝是和平逊位的,所以各年号祭祀大钱流出不多。但目前所见咸丰年号的祭祀大钱却相对较多,而且均为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外郭都未加铸阴刻纹饰,其中样钱也多见,这些都说明其为地方钱局铸制的可能性大。特别是宝福局祭祀大钱数量相对集中,目前所见不重复的宝福局铸币达14种之多,其中5种还出现了复品。其他钱局咸丰年间所铸祭祀大钱未见出现如此之多数量者,多数钱局一枚未见。说明当时并非所有地方钱局都铸有与行用钱相对应的祭祀大钱。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京师的宝泉、宝源两局和地方的宝福局是代表性钱局,其祭祀大钱代表了咸丰年间铸币的常态。宝福局之所以被遴选为代表性钱局,不仅是缘于其为设立较早的钱局,更可能是因为其局名中有一“福”字,祭祀大钱更注重其象征意义。所见其他祭祀大钱多出于曾经停铸、咸丰年间又重新开炉铸钱的钱局或为新开设钱局,反映的是咸丰年间铸币的动态信息。有代表性的常态信息和新增动态信息组合在一起供奉在天地祖宗面前,即构成了咸丰年间铸币的整体概况。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所铸祭祀大钱的情况。目前所见户部宝泉局所铸祭祀大钱有两种,一种面文为“咸丰元宝”,钱背穿孔左右以满文横书“宝泉”二字,穿孔上下再以汉字竖书“当千”二字,另于钱背外郭正上方位置钤一“官”字印记。另一种面文“咸丰重宝”,钱背也以满文横书“宝泉”二字,穿孔上下再以汉字分两行竖书“当制壹千”四字。钱谱有载一种“咸丰重宝”背“宝泉当制五十”大钱,面背文字形式皆与这枚祭祀大钱雷同,两者应为对应铸币,但祭祀大钱上的面额是被夸大了的虚值。上述两种祭祀大钱皆为方郭圆穿形制,都是铸币前期样钱。工部宝源局只见一种“咸丰通宝”祭祀大钱,钱背穿孔左右也以满文横书“宝源”二字,穿孔上下再以汉字竖书“当千”二字,亦为金口未开的前期样钱。咸丰年间宝源局所铸“咸丰通宝”皆为小平钱,所以这种祭祀大钱的对应钱币也有可能是“咸丰通宝”小平钱,钱背所纪亦为被夸大了的价值。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元宝”背满汉文“宝泉当千”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5毫米,外郭宽7.0毫米,厚9.0毫米,重216.4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满汉文“宝泉当制壹千”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6.0毫米,外郭宽7.0毫米,厚8.8毫米,重226.2克
李忠宝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满汉文“宝源当千”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9.0毫米,厚9.0毫米,重219.25克
宝福局设置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地址在当时的福建省福州府(今福建省福州市)。宝福局作为提供祭祀大钱的代表性钱局,所铸行用钱也十分厚重规范,并未铸行当五百、當千等减重过多的虚值大錢,多种钱币还在钱背详细标注了材料重量。这些特征在祭祀大钱上也都有体现。宝福局所铸以“咸丰通宝”为文的祭祀大钱有三种,钱背均以满文横书“宝福”字样。一种为方形穿孔,钱背以汉字竖书“当千”字样。一种为方形穿郭上开小圆孔,钱背也以汉字竖书“当千”字样。宝福局所铸“咸丰通宝”有钱背分别纪“一十”、“二十”、“五十”、“一百”四个等级的大钱,这种祭祀大钱即为与其相对应的铸币。还有一种在钱背以汉字竖书“壹千”字样,另于外郭上钤“计重百两”四个印记。这种钱币未见行用钱实物,可能是前期拟议中的样钱,最终未付铸行。
唐琳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满汉文“宝福当千”大钱,直径72.2毫米,穿宽11.6毫米,外郭宽6.4毫米,厚8.4毫米,重193.0克
唐琳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满汉文“宝福当千”方郭圆孔大钱,直径72.
5毫米,穿宽17.0毫米,外郭宽7.4毫米,厚8.98毫米,重218克
唐琳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满汉文“宝福壹千”外郭“计重百两”大钱,直径72.1毫米,穿宽10.6毫米,外郭宽10.2毫米,厚8.2毫米,重209.0克
宝福局所铸以“咸丰重宝”为文的祭祀大钱数量较多,钱背穿孔左右都铸满文“宝福”字样。一种钱背穿上铸“当二十文”穿下铸“一两五钱”者,与谱载行用钱是对应铸币。还有一种穿孔上下用楷体汉字竖书“五十”二字的方郭圆穿宽外郭大钱,可能是未付诸正式铸行的祭祀大钱前期样钱。背“宝福一百”外郭钤“计重五两”者,亦见相对应的行用大钱。由于未见宝福局铸有当五百和当千的大钱,所以钱背铸“宝福五百”、“宝福当千”、“宝福壹千”等字样,并以多种形式钤印或标记“计重十两”、“计重百两”、“十两百钱”等重量标准或钤“官”字印记的祭祀大钱,有可能是拟议、设计或上呈审定阶段的样钱,最后并未付诸实铸。也有可能是与相同样式的低值大钱相对应的钱币,由于本身是祭祀大钱钱体又较硕大,所以被夸大了价值。还有一种面文“咸丰重宝”钱背不铸满文钱局名称仅在穿孔右左横书“当千”二字的祭祀大钱比较特殊。马定祥在批注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时说:“咸丰重宝背横列二十、五十而无局名者,亦为宝福局铸。”这枚大钱与其所指当二十和当五十大钱的字体及钱背样式均毫无二致,可以断定就是与其相对应的祭祀大钱,只是被有意夸大了价值。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满文“宝福”汉字“当二十文一两五钱”大钱,直径67.0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8.0毫米,厚8.5毫米,重192.1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满汉文“宝福五十”大钱,直径69.0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10.0毫米,厚8.5毫米,重208.7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满汉文“宝福一百”外郭“计重五两”大钱,直径73.0毫米,穿宽10.5毫米,外郭宽11.0毫米,厚8.5毫米,重233.1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满汉文“宝福五百”外郭“计重十两”大钱,直径75毫米,穿宽19毫米
,外郭宽11毫米,厚8.6毫米,重245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满汉文“宝福壹千”外郭“计重百两”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0.5毫米,外郭宽10.5毫米,厚8.5毫米,重221.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满汉文“宝福壹千”幕“计重百两”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1.0毫米,外郭宽9.5毫米,厚8.8毫米,重235.2克
唐琳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满汉文“宝福当千”幕“十两百钱”大钱,直径72.27毫米,穿宽13.55毫米,外郭宽9.53毫米,厚8.69毫米,重225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宝福当千文十两百钱”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8.5毫米,外郭宽7.0毫米,厚8.5毫米,重217.3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宝福当千”外郭上“官”方郭圆穿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3.0毫米,外郭宽9.0毫米,厚9.0毫米,重220.8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宝福当千”外郭上“官”方穿大钱,直径72毫米,穿宽17.4毫米,外郭宽8.5毫米,厚9毫米,重214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横书“当千”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9.0毫米,外郭宽5.0毫米,厚9.0毫米,重量185.0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