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的年号,历时十一年(1851年—1861年)。奕詝是道光帝第四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秘密立奕詝为皇太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驾崩,奕詝即位,以第二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咸丰帝即位后勤于政事,锐意改革,除弊求治,任贤去邪,企望重振纲纪。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在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占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成为清朝的心腹之患。咸丰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联合外国势力,合力对太平天国起义进行了围剿。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清政府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咸丰帝奕詝逃往热河,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逝,终年三十一岁。太平天国战争使得清朝税赋捉襟见肘,到咸丰三年(1853年),不得不采取发行纸钞和铸行虚值大钱的办法以解决财政困难。由于缺乏铜材,咸丰四年以后还铸行过铁质小平钱和当五钱。因而咸丰年间所铸祭祀大钱既有通常年号的常规铸币,也有与虚值大钱相对应的大面额钱币。
目前所见常规铸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咸丰帝登基后册封皇后时铸制的祭告天地祖宗的钱币。咸丰二年(1852年)十月,咸丰帝册立钮祜禄氏为皇后,也就是后来与西太后一起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所见有多种钱背铸龙飞凤舞图样和飞龙逐凤图样的大钱。铸龙飞凤舞图样的有大小三等外郭较宽但不铸阴刻纹饰的“咸丰通宝”大钱,分别为最小等级、第三等级和第四等级的祭祀大钱。还有一种方形穿郭圆形穿孔、宽外郭上加铸了对龙戏珠阴刻纹饰的第五等级祭祀大钱,直径达到196.0毫米。除上述“咸丰通宝”大钱外,亦见一种通体都不加铸阴刻纹饰的第五等级“咸丰重宝”祭祀大钱,直径也达到了195.0毫米。上述龙飞凤舞图形是一龙一凤分于穿上会于穿下,而飞龙逐凤图形是一龙一凤首尾相接。钱背铸飞龙逐凤图形者所见有第二、第四两个等级的“咸丰重宝”大钱,皆为外郭较宽、方形穿郭、圆形穿孔,外郭上不加铸阴刻纹饰的样式。方郭圆穿的式样俗称金口未开,实际上是为了与成品钱币相区别的前期样钱。

天马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狭穿大钱,直径69.8毫米,穿宽9.2毫米,外郭宽9.4毫米,厚8.6毫米,重218.5克

李忠宝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狭穿大钱,直径115.0毫米,穿宽16.0毫米,厚8.8毫米,重552.5克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寛缘细郭狭穿大钱,直径141.0毫米,穿宽22.0毫米,外郭宽16.0毫米,厚8.3毫米,重834.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龙飞凤舞图外郭对龙戏珠纹大钱,直径196.0毫米,穿宽18.5毫米,外郭宽33.3毫米,厚9.5毫米,重2008.7克
神泉圣宝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龙飞凤舞图外郭无纹饰大钱,直径195.0毫米,穿宽33.6毫米,外郭宽18.0毫米,厚9.8毫米,重1830.0克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飞龙逐凤图方郭圆穿大钱,直径96.0毫米,外郭宽8.0毫米,厚8.0毫米,重429.7克
笔者集藏的“咸丰重宝”背飞龙逐凤图方郭圆穿大钱,直径145.0毫米,穿孔径16.1毫米,外郭宽13.4毫米,厚8.5毫米,重920.0克
第二种类型是钱背铸“天下太平”字样的宫钱。宫钱是逢遇重要节庆时皇宫里用于装饰美化以增添富贵祥和气氛的钱币,也用于赏赐臣子和有功人员。宫钱是清廷有据可查的正式铸币,其地位和作用比普通行用钱更为重要。所以宫钱也都有与其相对应的祭祀大钱。所见钱背铸“天下太平”的宫钱也有“咸丰通宝”和“咸丰重宝”两种面文。以“咸丰通宝”为文者,是一种外郭宽阔,方郭圆穿,外郭未铸阴刻纹饰的最小等级前期样钱。以“咸丰重宝”为文者,是一种窄内外郭,通体都不加铸阴刻纹饰的钱币,为第二、第三两等系列大钱;另一种是外郭加铸了荷花荷叶阴刻纹饰的方郭圆穿大钱,也是前期样钱。
笔者集藏的“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寛缘圆穿大钱,直径70.9毫米,穿径7.4毫米,外郭宽12.1毫米,厚6.0毫米,重157.5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天下太平”窄缘细郭大钱,直径95.8毫米,穿宽16.4毫米,外郭宽9.6毫米,厚8.5毫米,重353.4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天下太平”窄缘细郭大钱,直径114.0毫米,穿宽19.4毫米,外郭宽11.3毫米,厚8.5毫米,重487.0克
翠海金湾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天下太平”外郭荷花荷叶纹大钱,直径96.3毫米,穿宽10.7毫米,外郭宽17.5毫米,厚8.7毫米,重425.7克
第三种类型皆为镇库大钱。面文“咸丰通宝”或“咸丰重宝”、背文“大清镇库”是镇库大钱的基本形式。面文字体或有变化,但背文“大清镇库”是从清初镇库大钱沿袭下来的一成不变字体。以“咸丰通宝”为文者,一种是外郭较宽的不加阴刻纹饰的第二等级镇库大钱;另一种是外郭加铸了云龙火焰纹的第四等级镇库大钱。以“咸丰重宝”为文者,一种是用翻砂法铸制的分别为第一、第二两个等级的前期试样,外郭上同样也加铸了云龙火焰阴刻纹饰;另外几种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六等级的镇库大钱,外郭上分别加铸了漫天祥云纹、十二生肖纹和对龙戏珠纹。其中最后一种大钱钱体硕大无朋,面背除文字外,还在地张上加铸了暗八仙阴刻纹饰。除了以上几种钱背铸“大清镇库”的大钱外。咸丰年间所铸镇库大钱还有几种特殊样式。一种为第三等级的镇库大钱,窄内外郭,面文为楷书对读的“咸丰元宝”四字,背文以满文左右横书“宝泉”二字,上下以汉字竖书“镇库”二字。另见几种直径略大的翻砂法铸同类大钱,材质有铜有银,外郭宽窄也有变化,或为铸币前期不同阶段形成的样钱。另一种面文为楷书对读的“宝源局造”四字,背文为竖书“镇库”二字,这种大钱从最小等级到第三等级具备,皆为外郭较窄、穿郭略宽、穿孔大小适中的样式。第三等级大钱中亦见铜鎏金材质上呈样钱;还有一枚穿郭特殊宽阔,钱文书法也有细节差异,应为用翻砂法铸制的前期试样。在这种大钱上虽然未见“咸丰”字样,但咸丰年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既然宝泉局铸制了不同以往的镇库大钱,“宝源局造”背“镇库”也应该是咸丰年间的产物。
泉为乐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大清镇库”宽内外郭大钱,直径96.0毫米,穿宽15.0毫米,外郭宽10.0毫米,厚8.0毫米,重404.8克
晋泉台泉友集藏的“咸丰通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云龙火焰纹大钱,直径196.1毫米,穿宽24.0毫米,外郭宽34.9毫米,厚8.6毫米,重1712.0克
古泉园丁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云龙火焰纹大钱,直径71毫米
笔者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大清镇库”外郭云龙火焰纹大钱,直径94.1毫米,穿宽13.9毫米,外郭宽17.9毫米,厚9.6毫米,重457.8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大清镇库”外郭漫天祥云纹大钱,直径96.6毫米,穿宽13.8毫米,外郭宽17.0毫米,厚8.6毫米,重417.0克
涅祁之重圜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十二生肖纹大钱,直径115.0毫米、厚9.0毫米
唐琳泉友集藏的“咸丰重宝”背“大清镇库”外郭对龙戏珠纹大钱,直径397.0毫米,穿宽58.0毫米,外郭宽77.0毫米,厚10.0毫米,重8600克
泉之恋泉友集藏的“咸丰元宝”背“宝泉镇库”大钱,直径115.5毫米,穿宽18.5毫米,外郭宽11.0毫米,厚14.0毫米,重1033.5克
古泉园丁泉友集藏的“咸丰元宝”背“宝泉镇库”大钱,直径120.0毫米
雁山泉声泉友集藏的“咸丰元宝”背“宝泉镇库”大钱,银质,直径120.0毫米,穿宽24.6毫米,外郭宽14.0毫米,厚10.2毫米,重68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