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百业复兴——明太祖朱元璋元末明初铸“大中通宝”大钱02
“大中通宝”背月孕星及七星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
前面介绍了一种“大中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下面再介绍一种钱背标记不同的大钱。这也是一枚最小等级的祭祀大钱,直径71.8毫米。寛缘细郭、中穿形制。面文“大中通宝”四字亦为楷书对读,书法与前面介绍钱币一体同风皆为工整刚健的字体。但祭祀大钱都是一钱一书的,具体书写细节存在差异,如“通”字走之旁写法明显不同。钱背在穿上铸凸起的月孕星纹标记,另于穿下铸北斗七星纹标记。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紫微垣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古人把这七颗星联系起来想象成古代舀酒的斗形,故名北斗。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因而古人利用其确定方向、季节和时辰。在斗口天璇、天枢两星朝斗口方向五倍的延长线上,即为紫微星(北极星)。紫微星是宇宙帝星,位于紫微垣中心。北斗七星指向正北的紫微星,也被认为是极星。北斗星所在的紫微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与人间帝王的居所相对应。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天象,对皇宫、陵寝都比照天象精心设计,如紫禁城即得名于紫微星。明初将北斗七星铸于祭祀大钱上,也为后世开了先例。明朝钱背铸北斗七星纹样的祭祀大钱已经出现多种。这枚钱币面背外郭上同样也加铸了八组缠枝莲荷纹,与前面介绍钱币或为同期铸币。
天马泉友集藏的“大中通宝”背月孕星及七星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71.8毫米,穿宽11.9毫米,外郭宽12.1毫米,厚5.8毫米,重135.6克

泉泽之光泉友集藏的“大中通宝”背四月孕四星外郭缠枝莲荷纹大钱,直径72.0毫米,穿宽12.0毫米,外郭宽11.5毫米,厚5.1毫米,重125.02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