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持久的咳嗽最终被抗生素止住了

标签:
反复感冒最终要用抗生素持续咳嗽 |
分类: 亲情 |
2024年6月12日星期三
小哥俩也不知是谁先感冒的,不几日爸爸妈妈和奶奶都被传染了,家里是此起彼伏的擤鼻涕、咳嗽的交响曲。
小朋友咳嗽的很厉害,奶奶提醒爸爸妈妈给他俩吃咳嗽药。爸爸听同事说最近(三周前)悉尼因感冒而患肺炎的人不少,于是在某个工作日带小哥俩去诊所看病且做了鼻咽测试,第二天得到诊所的回馈:没有患肺炎,只是感冒。大人们也就放心了。
期间爸爸妈妈奶奶都有各种不适,体现出精神疲惫、嗜睡、咳嗽、嗓门嘶哑等。哥哥是比较乖的,尽管不时咳嗽流涕,但读书弹琴游泳网球基本都没有耽误,弟弟则变得脾气很大,动不动就拉开嗓门哭,令人又爱又恼却有些毫无办法。
逐渐大家的咳嗽症状都在改善,虽然还时不时有爸爸妈妈、哥哥的咳嗽,弟弟流不完的鼻涕也减少很多,唯有奶奶的咳嗽比较嚣张,虽然没有发烧打喷嚏,但头疼时有时无,但人总是很不舒服。在朋友圈写了几句后,得到各路朋友、学生及亲朋好友的关心,纷纷贡献很多秘方,总结起来就是一个特征:用中药来征服咳嗽君。
奶奶的确也觉得能不看病就不看病,不就是一个咳嗽么,过几日就会好的。于是川贝枇杷膏、新西兰蜂蜜、大蒜炖冰糖,等等,等等,各种方法都尝试了。虽有缓解,却始终没有断根,依然每天咳咳咳。儿子说妈妈还是去诊所会会王医生吧,他挺好的。那年爸爸在这里,因为疫情滞留,韩国带得要用完了,就是去王医生那儿将韩国药转换成同类的澳洲药,安然度过“无药”的惶恐。
奶奶想也是要去看医生了,检查一下肺部的情况是必要的,同时需要用抗生素来镇压咳嗽君。于是,经过儿子的预约,度过周末与国定假日的三天后,昨日中午由儿子陪着到离家很近的诊所去拜会华裔王医生了。
在澳洲,除非急诊,看病都是预约的。在约定时间到达诊所,前台工作人员就会叫到患者的姓名,登记、确认后就静等呼唤。被预约的医生会从诊室出来,到候诊厅接患者到他/她的诊室。
因为王医生是华裔,所以交流无障碍,在我叙述自己的情况时他认真地聆听,不时与我确认各种信息。然后征询我的意见是否需要用听诊器听肺部的情况,我当然应允,来就是为了这个的。听了以后王医生告诉我肺部没有问题,但我的咳嗽声音比较空洞,脱得时间又比较久了,建议服用抗生素压制病菌。儿子和我都欣然同意,于是王医生开了处方,儿子到诊所的前台付费,诊疗费是80澳元。
拿了王医生的处方,我们到相隔不远的药店去配药。澳洲与韩国一样,医院、诊所只负责诊断,配药需拿了医生的处方到药店购买,即医药分离。且同样的药各药店的价格会有所不同,这与韩国也是一样的。
我探亲到澳洲,买了医疗保险,诊费可以报销一部分,药费自理。此次去诊所,一则判断是否肺炎,二来必须服用抗生素了,三是想体验一下澳洲的医疗制度与服务,所以有了这段到诊所就医的经历。
在药店购买的抗生素有三盒,王医生说吃五~七天,早晚各一粒。昨天下午回家儿子说按医嘱先吃一粒,晚上临睡前再吃一粒。下午吃药后咳嗽未见好转,反倒有更频繁的样子,但之前咳不出痰的感觉有变化,似乎胸腔里松动而不再板结。儿子因做医疗系统的合规,对各种药非常了解,说妈妈明天就会不好的。
晚上睡前又吃了一粒。夜间照例是要醒几次的,但没有咳嗽,一直到早上八点也没有。上午虽还是有几声咳嗽,但不是那种要咳出点动静来的腔势,人舒服了许多。看来,抗生素该吃还得吃呐。抗生素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杀灭细菌,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抗生素不是消炎药。抗生素杀不死病毒。抗生素不是退烧药。
消炎药在医学上指的是起到消炎镇痛效果,有缓解局部免疫反应(炎症)的药物,如布洛芬(成人服用的芬必得,儿童服用的美林),扶他林等,完全没有杀菌的效果。所以当有人发烧的时候,千万不要再说有“炎症”,要吃“消炎药”了。首先要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在医生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后做出诊断,如果诊断细菌感染才需要服用抗生素。
所有的上呼吸道感染中有70-80%的是因为病毒引起,所以70-80%的上感是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服用抗生素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即便您在服用几天后自我感觉好了,也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滥用和不规范服用抗生素都会导致身体里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如果以后再服用同样的抗生素细菌就可能不会被杀死,这时候医生就要升级抗生素,用更广谱,杀菌性能更强的抗生素,如此反复,终究会导致耐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的产生进而出现无药可用的局面,使我们丧失治愈某些疾病的能力。
如此看来,奶奶之前不急着吃抗生素是对的,用中药、秘方缓解咳嗽并非错误,当咳嗽纠缠不休时,到诊所由医生判断该吃什么药非常正确。谈抗生素色变并非科学的态度。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必须使用抗生素;病原菌不同用药也不同,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药物剂量由医生来确定;一般不需预防用药,警惕不良反应。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应用抗生素,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避免不良反应及耐药菌的产生。科学的方法才能保命,或者少吃一点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