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笔记里经常看到的人物——徐秉汉
标签:
君子之交徐秉汉潘镜芙 |
分类: 亲情 |
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整理父亲的笔记,在2000年~2005年的时段里,经常看到一个名字:徐秉汉。看来他是父亲的好朋友,因为父亲一直与他有工作以外的交流,譬如孙辈的教育、自我的身体保健,等等。
自我幼年起父亲就到外地工作,直到不惑之年他才回到上海。因此他的同事我认得的不多。今日又几番输入“徐秉汉”这个名字,不由突发奇想,上网查查他是谁?不查不知道,一查就赫然(以下资料来自搜狗百科):
徐秉汉(1933年8月21日-2007年6月14日),男,浙江宁波人,船舶结构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徐秉汉于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6月14日因病逝世。徐秉汉长期从事舰艇结构的研究。
科研成就
20世纪60年代初,徐秉汉成功解决了船舶结构弹塑性解的收敛问题,获得了苏联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部“潜艇结构设计计算规则”和驱逐舰及快艇等结构设计规则。在壳体结构开孔强度和稳定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创造性在中国内外独树一帜的成果。主持研究了中国舰艇在强爆炸下的破坏规律及其防护,并建立了理论分析方法和各种测量装置。开创性地主持完成了中国潜艇首次大深度试验中艇体结构的安全监测,并系统地建立了深潜试验的理论方法和测量体系。在“七五”、“八五”期间主持新一代的舰艇等结构研究项目。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4月,徐秉汉的专著有《壳体开孔的理论与实践》《船舶结构力学手册》《现代潜艇结构强度的理论与试验》。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07年12月,徐秉汉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部委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7项。
科研项目
截至2001年9月8日,徐秉汉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8名。
建立实验室
徐秉汉主持建立中国最大的船舶结构试验室群体,发展船舶结构的模型与实艇试验。
来自搜狗百科的徐秉汉院士图片
从徐院士的经历中得知,他于1993年7月,任七O一所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推论徐院士就是那个时候与父亲成为同事,乃至很好的朋友。看照片,出生于宁波的徐秉汉院士与出生与南浔的潘镜芙院士,同为江南书生,温文儒雅,风华内敛;谦谦君子,家国情怀;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来自搜狗百科的潘镜芙院士图片
整理父亲的笔记,每日都走进他过往的岁月,能从极为含蓄的寥寥数语中,揣摩或读出寡言之人深藏于心的独白,乃至晓得了他和徐院士的君子之交,弥补了我与父亲分开三十多年的遗憾。真好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