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2024-01-02 21:08:40)
标签:

西夏

李元昊

蒙古进攻

西夏灭亡

西夏王陵

 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 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

在宁夏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分布着9座西夏帝王陵和271座陪葬墓,统称西夏陵。建造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内涵特别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举目远眺,贺兰雄浑绵延,陵台触目林立,规模蔚为壮观。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 西夏陵考古遗址公园导览

参观西夏陵考古遗址公园景区,两大看点务必不要错过:一是西夏陵遗址区的内“三号陵”,二是“西夏博物馆”。其余的景点可根据时间和个人兴趣自选。

我们是中午到达景区的,考虑到拍照光线等问题,我们决定先去室外的西夏陵遗址区,后去博物馆。就算太阳落山了,参观博物馆又有何妨?反过来可就留遗憾了。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3 摘自“西夏文德行集”

这长长的一大溜儿方块字是西夏文字,翻译成汉语译文为:

“君者舟与同  民者水与同  水则舟载能  而覆亦能也” 

它阐述了君与臣、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细品是不是很有哲理?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4 “西夏史话艺术馆”入口

这里有个“西夏史话艺术馆”,进去参观对了解西夏历史概貌、兴衰存亡非常有帮助。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5 西夏帝王世系表

这张“世系表”记载了西夏12位帝王的简历,包括:帝王名、生卒年代、廟号、在位年代、陵号。目前,共确认出西夏帝陵9座,后3位帝王陵情况不明。

其中第三代帝王景宗李元昊一直是西夏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人物,在“西夏史话艺术馆”中有大篇幅的介绍。 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6 景宗李元昊

西夏第三代帝王李元昊,廟号景宗,在位年代1032-1048,葬于泰陵(三号陵)

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是西夏第一代帝王(太祖),其父李德明是第二代帝王(太宗),定都怀远镇(今银川市)。当时西夏奉行保境自守政策,并向宋辽称臣,集中力量开拓河西,奠定了西夏的基业和版图。

1032年年仅二十八岁的李元昊继位,他不满于前朝称臣于宋的国策,下令去掉唐宋所赐的赵、李姓氏,改用党项姓氏——“嵬名”氏,自称吾祖(天子),开始使用党项的纪年。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7 元昊改制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8 西夏建国

1038年10月,李元昊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因其地处西北,历史上称之为“西夏”。元昊称帝建国引起宋朝强烈不满,拒绝承认夏国。为逼迫宋朝承认夏国,1039年夏国开始对宋朝边境大举进攻,并卓有成效,在其最辉煌的时期,西夏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方万余里”。

随着西夏的强大,夏、辽矛盾日益加深。1044年辽国大举进攻西夏,西夏反击,最终大败辽军于贺兰山北。至此,形成了夏、宋、辽三国鼎立的局势。 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9 元昊之死

1048年,因家族纷争元昊被太子行刺而亡,终年46岁。

夏存在的最后三十五年中,共经历了五位皇帝,同金国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争。

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兵征讨西夏,直逼贺兰山下,成吉思汗在与西夏的交战中身患重病,在六盘山临终前立下秘密遗嘱:死后秘不发丧,待西夏主献城投降,将其与兴庆府内所有兵民全部诛杀。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0 西夏灭亡

1227年被蒙古军围困达半年的兴庆府(银川市)已粮尽援绝,又发生强烈地震,西夏末主晛走投无路,只好献城投降。蒙古大军攻陷了西夏都城兴庆府,却并未就此罢休,奉成吉思汗的遗嘱,对西夏军民实行了大规模的屠城。至此,中国历史上曾经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历经189年后灭亡,党项族也从此消失了。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西夏王朝早已隐没于岁月的尘埃。只有贺兰山下依然耸立的一座座壮观的西夏陵,仍记述展示着神秘王朝的昔日辉煌。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1 西夏开国皇帝景宗嵬名元昊之陵(泰陵,三号陵)全景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2 三号陵简介

三号陵埋葬着西夏开国皇帝嵬名元昊,是西夏陵墓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占地15万平方米,由角台、阙台、碑亭、月城、内城、献殿、陵塔等组成,是反映西夏历史、文化、军事、经济、社会发展和陵寝制度的一个缩影。

对于游客,三号陵是必看的,若参观时间不够,其余的可以忽略。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3 三号陵远景

远观王陵,它面向荒漠戈壁,背靠逶迤贺兰,那座座高矗的黄色陵台、参差分布的零散遗迹,仍彰显着当年的雄浑伟岸,追溯着西夏王朝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4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5 三号陵近景

近观王陵,虽遭蒙古铁骑的破坏和风沙千百年的侵蚀,那些掩埋了昔日帝王之躯的王陵,已成为眼前那光秃秃的夯土丘,显得破败寥寂,但仍掩没不了它的气势威严。

西夏帝陵的基本布局和构成都相似,核心建筑由四面合围的陵城和月城共同构成“凸”字形平面,月城南侧延中轴线两侧建有碑亭、阙台等建筑。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6 阙台

阙台是陵园入口的礼制性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 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7 东阙台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8 西阙台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19 月城

月城是特殊的防御性布局,我国帝王陵中首次发现,是西夏陵独有的建筑特色。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0 献殿和陵塔

献殿是陵园内的祭祀场所,西夏帝陵的核心建筑。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1 献殿和陵塔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2 绕场一周以观全貌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3  陵塔之“核”

围绕这光秃秃的夯土丘一圈,看它的外形应该陵塔遗迹了,不知怎的让我联想起儿时被大人逼着极不情愿吃下的“宝塔糖”。不免心生疑问,陵塔怎么是这形状呢?

直到后来参观“西夏博物馆”时,才找到了答案。陵塔原是七层塔式结构建筑,千百年的战事混乱,岁月沧桑,塔的外部构件已全部毁损消失,只剩下了其“核”——巨大的夯土堆。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4  陵塔模型(七层塔式结构建筑)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5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6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7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8 东碑亭

这个台子上曾建有圆形的东碑亭,那是为帝王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的场所。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29 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这四块刻有人面的石雕,是东碑亭内用以支撑石碑的支座,其造型浑厚淳朴,兼有突厥石人、佛教力士风格。见证了西夏是以党项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国家。游西夏陵-观西夏史

↑ No.30 

拂去岁月的尘埃,撩开历史的面纱,透过满目的断壁残垣,神秘的西夏渐渐清晰浮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