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2023-12-14 09:13:52)
标签:

彩陶

仰韶文化

铜连枝灯

魏晋壁画砖

铜车马仪仗俑

九月的秋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下的人好心烦,也彻底断了我去任何室外景区游玩的念想。但是不能让坏天气糟蹋了我们的好心情,现在最好的去处就是博物馆、展览馆了,说走咱就走,去看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啦。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但它的建筑稍显陈旧,看起来没有那么高大上,这可能和它久远的历史有关。甘肃省博物馆之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据说正在进行的甘博扩建工程将于2024年竣工。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 彩陶展厅

最先进入参观的是彩陶展厅,展示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及青铜时代文化的多种彩陶,其中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大地湾地画等非常精美,引人关注。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 彩陶展厅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4 马家窑类型(距今5000-4700年)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5 马家窑类型(距今5000-4700年)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6 半山类型(距今4700-4300年)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7 半山类型(距今4700-4300年)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8 半山类型(距今4700-4300年)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9 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0 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1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2 红陶人面像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3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镇馆之宝

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新石器时代陶瓷文物,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文物规格:高32.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6.8厘米。材质为细泥红陶,瓶口做成圆雕人头像。这件距今5000余年的人头瓶,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古朴、大方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人头与葫芦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趣生动,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史前时期集彩陶、雕塑、造型于一身的杰出艺术品。

2013年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可见国宝之珍贵。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4 西夏瓷器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5 大堡子山遗址流失海外的金饰片(秦国早期)

这批大堡子山遗址的金饰片曾非法流失海外,被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2015年国家文物局将追回的共56件金饰片划拨甘肃省博物馆,这是中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我们也才有幸看到这批珍贵的秦国早期文物。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6 大堡子山遗址流失海外的金饰片(秦国早期)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7 十三盏铜连枝灯(东汉,武威雷台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青铜连枝灯是座灯,相当于现代的落地灯。1969年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灯高146厘米,由盏、叶、干枝和座等部分组成。灯呈树状,主干分三段,套插而成。每段均饰有圆环和镂空叶片。三段之间有十字形分枝,枝端立插镂雕鸾凤纹缠枝纹叶片,叶端上托小灯一盏,每个小灯盏边沿上又插桃形叶饰一个。主干顶端承托一大立环,环上饰镂雕一仙人骑鹿,仙人双臂高举,两手托一大灯盏。灯原有十三盏,现存九盏。

这设计在汉代该是多么细腻精妙、华美悦目、富丽堂皇! 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8 “父辛”铜斝(商代,国家一级文物)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19 彩塑一佛二菩萨(唐代,国宝级文物)

彩塑“一佛二菩萨”造像出自天梯山石窟第3窟,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佛教石窟界的鼻祖。彩塑“一佛二菩萨”是唐代佛像典型作品,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石窟佛像,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完全可以与莫高窟唐塑造像媲美,更显得弥足珍贵。

文物规格:佛通高105厘米、菩萨通高160厘米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0 出自天梯山石窟的佛造像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1 三彩牵驼俑(唐代)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2 三彩文吏俑(唐代)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3 王杖木简(西汉)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4 绿釉陶楼院(东汉,武威雷台出土)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5 《驿使图》壁画砖(魏晋 公元220-420年)

《驿使图》壁画砖出土于嘉峪关新城堡魏晋墓群,砖上绘一信使,左手持棨传送文书,棨为通过关卡、驿站时的通行证。那信使正跃马疾驰,驿马四蹄腾空,生动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这是迄今所知反映中华邮驿时代最早的绘画作品,在我国邮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此画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物,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门前的雕象就源自《驿使图》。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6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门前的古代信使雕塑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7 壁画砖(魏晋 公元220-420年)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8 壁画砖(魏晋 公元220-420年)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29 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0 八思巴文虎头银符牌(元代)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1 帝释窟禅定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2 铜车马仪仗俑(东汉晚期,武威雷台出土)

这套铜车马仪仗俑19699月在甘肃武威雷台被发现,出土于东汉晚期(公元186-219年,距今1800多年)的一座大型砖室墓。共计99件,由39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yáo)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

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俑,看这阵仗,气势宏大,铸造精湛,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雕塑的杰出成就。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3 铜车马仪仗俑(东汉晚期,武威雷台出土)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4 铜奔马(东汉晚期,武威雷台出土,国宝级文物)

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这匹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出土时它即位于铜车马仪仗俑阵营的最前排,实实的“一马当先”。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作逸足奔腾、昂首嘶鸣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和精神,堪称技艺双绝。 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属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铜奔马早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中国旅游驰誉世界的标志,它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5 铜奔马(东汉晚期,武威雷台出土,国宝级文物)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6 天马西来

马是古代军事、交通、生产的重要工具。西域多产良马,为抵御匈奴骑兵进犯,汉武帝两次派军西征,引进大宛汗血宝马,使汉代养马业和骑兵得到长足发展。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及铜车马仪仗队,可谓这一历史发展之见证。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7 武士俑(东汉晚期,武威雷台出土)

我们按照铜车马仪仗俑的排列阵容分类欣赏吧。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8 斧车和轺(yáo)车(东汉晚期,武威雷台出土)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39 车(东汉晚期,武威雷台出土)见识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

 No.40 牛车(东汉晚期,武威雷台出土)

听解说,最后这辆车坐的是仆人,所以用的是牛车,可见汉代的等级分明。但在这些高头大马、车舆浩荡的阵仗内,牛车因显得与众不同,反倒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挺有意思吧。 

看了这套铜车马仪仗俑,真的被国宝震撼,意犹未尽,下决心一定要去它的出土地——甘肃省武威市的雷台汉墓去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