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物馆里寻西夏

(2024-01-17 11:27:08)
标签:

西夏史

西夏文字

西夏碑

绘画雕塑

西夏陵文物

西夏陵考古遗址公园景区分为室外和室内两大部分,我们刚参观过室外的“西夏陵遗址区”,眼看着太阳西斜,要抓紧去看室内的“西夏博物馆”啦。博物馆里寻西夏

No.1 西夏博物馆 

西夏博物馆也在景区内,离出入口特别近。它那黄色的建筑醒目别致,造型颇具现代气势,又有民族建筑风格。它是一座以西夏王陵为背景,全面系统反映西夏历史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里寻西夏

No.2 西夏博物馆造型别致

西夏是11-13世纪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党项族文化是我国北方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馆内展览共分为:西夏史、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艺术、西夏社会经济、西夏陵、保护与传承等六个部分。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 西夏史 

西夏史是一部西夏帝国的兴衰发展史。1038年党项首领嵬名元昊称帝,定国号大夏,又称大白高国。西夏帝王传承十世,历时190年,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 党项兴起与部落发展博物馆里寻西夏

No.5 西夏建国博物馆里寻西夏

No.6 西夏帝王世系表博物馆里寻西夏

No.7 西夏文字 

对于一种文化的兴盛、繁荣、发展、传承,文字从来都是的功不可没。这一点西夏的开国皇帝元昊非常清楚。1036年,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以党项语为基础,借仿汉字的造字方法创制了西夏文字,这在当时可谓了不起的创举。西夏文是表意性文字,形制和汉字相近,共有6000余字。博物馆里寻西夏

No.8 西夏文字的特点博物馆里寻西夏

No.9 西夏文字的创制规律

西夏文字分为单纯字,合体字,象形字和指事字等四类,以下又有若干不同分枝,细看创制规律还是挺有意思的。博物馆里寻西夏

 ↑ No.10 西夏陵出土的残碑博物馆里寻西夏

No.11 西夏文碑文 

这些是西夏陵出土的碑刻,有其独特的书写习惯和特点,其字体结构规矩方正,笔画繁多墨路清晰,用笔藏露兼备,整体上给人以肃穆端庄、秀美清丽、一丝不苟的感觉,看起来非常像汉字的方块字。我敢说用毛笔书写的西夏文字,书法效果不亚于颜体字帖。博物馆里寻西夏

No.12 国宝级文物西夏碑(复制) 

这座“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又称“西夏碑”,原件保存在甘肃武威西夏博物馆。国宝西夏碑的珍贵在于,碑的一面刻有西夏文,而另一面刻有汉字译文对照,它是唯一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汉字和西夏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它记录了当时重修凉州感应塔的经过,涉及到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内容,可以说是一部将西夏文字翻译为汉字的对照字典。博物馆里寻西夏

No.13 西夏文字和活字印刷术 

西夏当时继承和发展了雕版和活字印刷术,属于印刷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博物馆里寻西夏

No.14 西夏的印刷作坊博物馆里寻西夏

No.15 活字制造、排版博物馆里寻西夏

No.16 印刷博物馆里寻西夏

No.17 西夏绘画与雕塑博物馆里寻西夏

No.18 西夏女人博物馆里寻西夏

No.19 西夏男人博物馆里寻西夏

No.20 西夏绘画博物馆里寻西夏

No.21 画作中西天取经唐僧和孙悟空的形象 

据说这画作比吴承恩的《西游记》大约要早300年,看来西天取经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并不是吴承恩首创哦。博物馆里寻西夏

No.22 木缘塔(国宝级文物)

据记载,西夏人的葬俗既有墓葬,又有火葬,木缘塔就是西夏时期保存骨灰的葬具。它为研究西夏的葬俗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细看这木缘塔,塔身为八边柱体形状,每边都刻有工整的梵文陀罗尼,并用汉文注明陀罗尼经名。塔顶为伞式八边形,每边都一个梵文字和彩云。木缘塔造型奇特、工艺精细、保存完整、色彩柔和,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博物馆里寻西夏

No.23 西夏寺、塔及石窟艺术博物馆里寻西夏

No.24 石窟

博物馆里寻西夏

↑ No.25 佛头博物馆里寻西夏

No.26博物馆里寻西夏

No.27 西夏陵 

博物馆设有专门的展厅,展出大量珍贵出土文物,重点介绍了西夏陵。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坐落在贺兰山东麓,共有9座西夏帝王陵和271座陪葬墓,统称西夏陵。博物馆里寻西夏

No.28 三号陵示意模型(正面) 

这就是我们刚刚看过的西夏开国皇帝景宗嵬名元昊之陵(泰陵,三号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必看遗迹。目前现场看到的只有一些断壁残垣,这才是它原有的模样。博物馆里寻西夏

No.29 三号陵示意模型(侧面)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0 陵塔模型 

陵塔原是七层塔式结构建筑,千百年的战事混乱,岁月摧残,塔的外部构件已全部毁损消失,只剩下了其“核”,即现场那巨大的夯土堆。 

博物馆展出了众多西夏建筑构件,可都是真品哦。有西夏石器石刻、迦陵频伽、人像碑座、鸱吻、瓦当、雕塑造像等,荟萃了西夏历史文化遗存中的精品,在这里可以眼界大开,领略西夏往昔的灿烂辉煌。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1 灰陶鸱吻(三号陵出土) 

鸱吻,中国古建筑屋脊两端的神兽。鸱吻的形象是龙首鱼身,民间认为它是龙与鱼的后代,为龙生九子之一,有御水避火之寓意。 

这鸱吻雕刻精美、体积惊人,足有3米高,站在它跟前感觉仰视不及。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2 绿釉兽(六号陵出土)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3 套兽 

套兽是建筑侧脊顶端的饰件,有红陶、灰陶、绿釉陶三种质地。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4 绿釉套兽(三号陵出土)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5 红砂岩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这四块人面石雕,是碑亭内用以支撑石碑的支座,其造型敦厚憨朴,兼有突厥石人、佛教力士风格。见证了西夏是以党项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国家。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6 迦陵频伽(妙音鸟) 

迦陵频伽是佛经妙音鸟的梵文释名,佛经记载其为人首鸟身,声音和雅。有红陶、灰陶、绿釉陶三种质地。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7 妙音鸟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8 妙音鸟博物馆里寻西夏

No.39 绿釉海狮(三号陵出土)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0 瓦当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1 鎏金铜牛(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这尊鎏金铜牛出土于西夏陵的一座陪葬墓,长1.2米,重188公斤,造型生动逼真,双目炯炯有神。虽历经千年,依旧散发金光,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2 俄罗斯藏西夏佛教文献 

当年有相当多的西夏文物被所谓的“探险家”、“考古学家”们攫取到海外,多数现存于俄罗斯、英国、日本等博物馆。其中不乏涉猎广泛、弥足珍贵的西夏绘画、文字、文献资料。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3 西夏文写本《佛说宝雨经》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4 俄罗斯藏西夏绘画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5 俄罗斯藏西夏世俗文献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6 同音西夏字典 

这是12世纪晚期的西夏字典,以声类为纲编排,共收西夏字近六千,是目前收字最全的西夏字书。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7 同音文海宝韵合编西夏字典 

与前者不同是:大字编排次序仿《同音》,小字注释内容仿《文海》。由此可见,西夏的文字、语言底蕴深厚啊。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8 同音文海宝韵合编西夏字典博物馆里寻西夏

No.49 西夏文西边黑水告牒博物馆里寻西夏

↑ No.50  西夏文明的历史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