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小众博物馆——西黄寺

标签:
藏传佛教皇家寺院清静化城塔藏经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
北京的黄寺大街上藏着一座清代的皇家寺院——西黄寺,它红墙碧瓦,静谧清幽。我曾在附近居住过十几年,但从未进去过,不是我不想,而是它从未对外界开放过。那高高的红墙,紧闭的大门封存了太多的神秘和猜想,每每路过都要多望它几眼,还曾经扒过门缝儿,也没看到内部的模样,西黄寺就像谜一样的存在。后来搬离那里了,便也渐渐淡忘了。
前不久,听好友说西黄寺可以参观了,我心里就开始“长草“了 ……
参观必须预约,开放时间只有每周六、日两天,所以预约也得上心哦!预约也有窍门,在零点至清晨时段操作比较有把握。终于,我约到了下星期六的票,是时候去揭开西黄寺的神秘面纱了。↑
No.1
↑
No.2
↑
No.3
西黄寺的建筑布局共分三进院落,下面只说主要建筑:
一进院落包括山门殿、钟鼓楼;
二进院落包括天王殿、垂花门;
三进院落包括大雄宝殿、清静化城塔、乾隆御笔东西碑亭、慧香阁。↑
No.4 天王殿
一般的寺庙中布袋和尚背后都是护法神韦陀,而天王殿内是达摩多罗居士。达摩多罗居士为甘肃贺兰山人,他拥有高深的法力和超凡的智慧,被藏传佛教列入十八罗汉中,据说西黄寺是全球唯一在天王殿供奉达摩多罗的寺庙。↑
No.7
↑
No.8 垂花门
二进院落中最醒目的垂花门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楠木材质,融藏、汉建筑风格于一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成为彩绘花瓣形式的垂柱,故称垂花门。↑
No.9
↑
No.10
↑
No.11 天王殿琉璃影壁修缮残体
↑
No.12
↑
No.13
↑
No.14 清净化城塔院
进了这个小门即是三进院落,名为清静化城塔院,是西黄寺的核心部分。↑
No.15 西黄寺简介
↑
No.16 垂花门背面
↑
No.17
↑
No.18
↑
No.19
↑
No.20
↑
No.21 西碑亭
↑
No.22 东碑亭
此碑是乾隆在清静化城塔建成之后为纪念六世班禅大师御笔书写的,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而成,称为“四体碑文”。↑
No.24
↑
No.25
清静化城塔俗称“六世班禅塔”,属印度式金刚宝座塔。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六世班禅大师在北京圆寂后,乾隆为表彰其爱国爱教功德无量而修建的。
绕场一周,细观清静化城塔,真是造型别致、清丽精秀、洁白圣洁,塔身上和牌楼上那些细细的浮雕可谓精美绝伦。
清净化城塔和清净化城塔院是西黄寺完整保留的为数不多的历史遗址,珍贵!↑
No.26
↑
No.27

西黄寺历史上必提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是六世班禅,他为维护国家主权,抵制外来侵略做出过贡献。1780年他亲临承德、北京朝觐,在京不幸身染天花,圆寂于西黄寺。乾隆皇帝为纪念六世班禅,特命在他住过的西黄寺修建“清静化城塔”及塔院,所以又称“六世班禅塔”。这才有了我们前面所见的京城最美的白塔。
以前有所不知,今天的西黄寺内还有“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是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学院每年招生,学制三年,实行三级学衔制,分为“拓然巴”、“智然巴”和“禅然巴”三个等级,其中“拓然巴”(相当于博士学位)是藏传佛教的最高学衔。↑
No.35
↑
No.36 高级学衔的申请及授予流程
↑
No.37 藏传佛教高级学衔证书、铜牌
↑
No.38 西黄寺博物馆
一圈参观下来,感觉西黄寺博物馆无论是古建筑、历史文化、庭院环境、展出内容都很丰富,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
No.39 红墙黄瓦琉璃团龙彰显皇家风范
↑
No.40 西黄寺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