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2023-10-21 08:43:41)
标签: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

都尉府

王维

阳关故址及烽燧

游完了春风不度的“玉门关”,那近在眼前的“阳关”也别错过啊,对!就是那首意韵情深,千古传诵的唐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提到的“阳关”。体验了“西出阳关”才对得起千里奔袭之辛劳,西北之行才算圆满。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1 阳关地理位置(黄星星标注)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古时候阳关和玉门关同属敦煌郡,二者相距约60公里,阳关在南,玉门关在北,敦煌居中。

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为了巩固击退匈奴的战果,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以及玉门关、阳关,统称为“四郡两关”,构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防御管理体系。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 阳关景区大门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 No.3 阳关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 No.4 阳关博物馆

进了阳关大门,正对面就是阳关博物馆。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和文化通道。“丝绸之路”有南、中、北三个分支在敦煌汇合,而通往西域各国的边关就是设在阳关、玉门关,所以两关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 No.5 “丝绸之路”的三个分支汇合于敦煌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 No.6 张骞的历史足迹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 No.7 张骞的雄姿——出使西域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 No.8 阳关的防御设施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9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10 阳关都尉府

眼前这不起眼的小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阳关都尉府——边关的最高权力机关。

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名,而都尉府是都尉大人日常办公的地方。汉代各郡的最高官职为太守,太守下辖若干都尉,如:敦煌郡太守统管着玉门都尉、阳关都尉…… 汉代都尉的职责是辅佐太守掌管全郡的军事,还要负责征收进、出边关货物的关税,稽查过往商旅等。古时候欲走上丝绸之路必需先经过都尉府,在这里申办合法手续——通关文牒才能过边关。通关文牒相当于现代过海关要出示的Passort 和 Visa。

要了解汉代敦煌郡的军事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请见下表。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11 敦煌郡军事系统及隶属关系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12 都尉大人的办公台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13 西出阳关

在都尉府换过通关文牒,持牒出了此门就是真正的西出阳关了。

遥想当年,西行路上沙漫漫,路迢迢,艰险难,未知晓,此处有多少人再回首,留下无尽的不舍与思恋 …… 但前方希望在指引,梦想在期盼,使命在召唤,激励着人们步履维艰,一往无前。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 No.14 唐代大诗人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送朋友元二赴安西守护边疆,在渭城送别时所作的一首诗。朋友赴命即将远行,边疆荒漠遥距天涯,此一别何日才能再见,万语千言无以表达,将所有的牵挂与祝福、依依惜别之情都融入这杯送别之酒中了。诗人抓住了送别劝酒的瞬间,情真意切的诉说使其成为离别之情的千古绝唱,阳关也成为代表故乡和亲人的地理标志。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15 王维生平简介及诗画文学造诣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16 左宗棠等历代名人有关“阳关”的题刻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17 西出阳关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18 路漫漫其修远兮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19 阳关遗址简介

1.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古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2.    西汉时阳关为都尉治所。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逐渐废弃。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0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1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2 阳关烽燧(汉代)

乘坐景区交通车,沿着弯弯曲曲的沙石路,就到了阳关烽燧,这是游客目力所及的唯一烽燧遗迹,汉代距今2000多年,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3 阳关烽燧(汉代)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4 阳关故址

这一望无际的大片沙漠就是昔日的阳关故址,俗称“古董滩”。

就是这片戈壁沙漠,2000多年前坐落着一个偌大的边塞关城,这里曾雄关巍峨,旌旗猎猎,金戈铁马,驼铃叮咚,商队络绎,繁荣兴盛。  

而今,除了这块“阳关故址”碑和下面的木栈道,其余踪影皆无。给人留下无尽的追思遐想,怀古幽情,唏嘘感叹!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5  阳关故址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6 阳关古道

沙漠中的木栈道就是昔日的阳关古道,这可是真真实实的“阳关大道”哦,大家赶紧下去体验一下,牢记:走路要走阳关道,切莫涉足独木桥。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7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8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29 阳关印章 再看看“西出无故人”的阳关

No.30 阳关印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