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的端午节为何称“女儿节”?

(2021-06-11 07:21:54)
标签:

古代端午节

女儿节

红楼梦赏午

分类: 细读红楼梦

古代的端午节为何称“女儿节”?

文:丽华心语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是最有文化背景的。关于端午节的别名称和叫法之多,可列为中国节日之首,据统计有20多个,每一种叫法都有着一段不同的传说语故事。

 

古代的端午节为何称“女儿节”?

那么端午节跟女性有什么关系呢?古代端午节为何称“女儿节”?(丽华心语)

在古代,有已嫁之女归宁的习俗,也就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就选在端午节这一天。

已嫁妇女归宁之俗起源于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社日。社日源于先秦,盛于唐宋。唐代,每到社日妇女可以休息一天。张籍《吴楚歌》云: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到了宋代,社日被一分为二,成了春社和秋社,出嫁的女儿可以在这两天回娘家省亲:春社……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秋社日,有士庶家妻女归外家回。

到了清代,“已嫁之女归宁的习俗”却被沿袭下来,也因此,明清时期的端午节和重阳节又被别称为“女儿节”。

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载: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簮以榴花,曰女儿节。 众所周知,石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多子多孙的象征,即便五月有很多花会开放,但是独取石榴花戴于鬓角,主要是因为石榴的寓意特殊。(丽华心语)

农历六月初六也是古代的“妇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把已经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清代嘉庆《合肥县志》记载:六月六日谓之过半年,妇女偕婿归宁。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拜年是主要重要的活动,拜年最晚能到农历二月二,但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女人是不出门的,等到拜年罢,加上农忙已开始,就没有走动的时间了,于是古人就选中了端午节这一天让已婚女子回娘家。古人最看重的就是双五在八卦中为比和之象,大吉,利出行。因此,出嫁的女人纷纷回娘家省亲,“女儿节”由此得名。

关于该节日的起缘,有这样一则传说:

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六月六日是他的生日,每年有很多人为他祝寿。久而久之,孤偃居功自傲,逐渐为国人所不满。其亲家赵衰直言相劝,反被孤偃当众责怪,赵衰一气身亡。赵衰的儿子见岳父如此,立誓要报仇。第二年,狐偃出京放粮,赵衰的儿子准备在其回京过寿时杀掉他,以报辱父之仇。谋划之余,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悄悄将此消息告诉母亲,其母大惊,派人给狐偃送信。狐偃知道后,适才了解到自己出了问题,于是深入乡间了解民情,才发现自己早已不得人心。此后孤偃大彻大悟,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六月初六一早,狐偃就亲迎女儿女婿来家,敬如上宾,并当众向女婿认错,翁婿尽释前嫌。此后每年的六月初六,狐偃都要请女儿女婿回家一叙。百姓纷纷仿效,久而久之,六月初六就成了妇女节,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请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根据旧俗,端午节要接已出嫁的女儿回门避瘟,称之为躲午到了清朝,这一风俗已演变成了欢乐的女儿节,已婚的女子回娘家探亲,未婚的女子则打扮得美丽动人,一起和家人吃吃喝喝欢聚一堂。(丽华心语)

 

古代的端午节为何称“女儿节”?

红楼梦时代,曹雪芹在书中四次描写端午节,其中,第三次端午节第三十一回描写最为详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备了酒席,宴请姐薛姨妈、外甥女薛宝钗,以及贾府的一众女眷们,名曰赏午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又暂住在贾府梨香院,自然就把王夫人这儿当作娘家,以进行躲午的习俗。所以文中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其中的赏午,就含有此等意味;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把王夫人当成娘家,也到王夫人这儿吃酒席“躲午”;元春本应回贾府“躲午”,但是深居宫中,不能得便,所以在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元春打发夏太监送一百二十两银子,托贾家在清虚观由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并赏了贾府上下端午节的礼,这相当于行了躲午之习俗。从薛姨妈、王熙凤到贾元春的躲午,这就是赏午风俗的背后信息。赏午是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举行家宴,无论富家贫家,互相宴请,饮雄黄酒、吃粽子、赏石榴花等。

可惜,王夫人的女儿宴上,气氛却很沉闷。王夫人因为金钏儿之事,无法愉快地度过端午节。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也各怀心事,无精打采,起因则是宝玉的姐姐贤德妃元春。

“凤姐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丽华心语)

好在黛玉进来劝解说: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把大家逗得破涕为笑。聪明的黛玉,借用粽子提醒大家,虽然心情不好,但毕竟是节日,还是不该迁怒于人,传播负面情绪,让心中的五毒肆虐。曹雪芹不仅写出传统端午节,还利用端午节表达众人情绪。

端午节是“女儿节”,而《红楼梦》这部书本来就是写女孩子的一部书,正好把端午节一些情事,放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曹公生花妙笔写得如此尽态极妍,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丽华心语)

 

                     

                                                写于2021610日星期四

                                                                津门寒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