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扬州瘦马女人悲惨命运 |
分类: 细读红楼梦 |
曹雪芹为何痛恨“扬州瘦马”?
文:丽华心语
自从隋炀帝开发扬州之后,扬州便成为古代中国南方最富饶的城市。等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全国主要盐商都在这里聚集,扬州便成为两淮(淮南淮北)盐商的聚居地。城内繁华骚动,歌舞升平,盐商当年可谓是富甲一方。富人们在他们对“丰乳肥臀”审美疲劳之后,就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扬州瘦马”。“瘦马”,其实与马无关,而是指收集、拐骗的一些少女。经过培训成瘦弱的女子,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瘦,这就是“扬州瘦马”。
“扬州瘦马”——这种培训产业,就是我们古代妇女的悲惨生活的象征,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悲惨少女被当做商品一样买卖,命运悲惨至极。
一
曹雪芹的痛恨之情,翻开《红楼梦》一眼便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就涉及了当时这一社情现象,甄英莲(香菱)是红楼梦最早出现的人物之一。小女孩——英莲,她“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她的家庭也是颇令人欣羡的,富裕和美。父亲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母亲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她是幸福的,然而这幸福对她却又是极为短暂的。她还在绕膝之年,被人贩子拐骗,落入了不幸。就是这样一个可恨的行业,改变了甄英莲(香菱)一生的命运。随后香菱跟着薛蟠来到贾家,被夏金桂虐待而死,都逃不脱那个行业的宿命。(丽华心语)
红楼梦(第四回)就揭示了这一点,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
通过门子描述,当初拐走甄英莲的拐子,是个专门培训无疑。“扬州瘦马”曾经是流行两淮声名远扬的一种血泪行当。这些女孩子大多命苦,从小被选中买来,或者也有甄英莲一般被拐来。后被豢养教授琴棋书画,诗词歌舞。自身条件出色,又多有后天培养,大多符合当时上流社会需求。养到年纪够了,再将其卖出。
清代丁耀亢在一书中对“瘦马”也有描述。一等资质的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以及精细的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二等资质的女孩,也能识些字、弹点曲,但主要则是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三等资质的女孩则不让识字,只是习些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当然,所有的这些煞费苦心的培训都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买主,卖个好价钱。在“瘦马”的买卖中,她们像商品一样被挑三拣四。(丽华心语)
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能成功地嫁入富豪之家。最后,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马”不得不被送入烟花柳巷。在秦淮河畔,“扬邦”歌妓大多是“瘦马”出身。而那些“有幸”被官宦富商、贵公子纳为小妾的“瘦马”,也并不见得从此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丽华心语)
二
香菱之所以很容易学会作诗,与她从小被拐子教授读书,有足够的文学功底有关。拐走香菱这个拐子是典型“养马人”,不过他与有名有地位的“养马人”不同,属于行业内底层。他养好了香菱后,摸不清楚行情,贸然将香菱拿出来卖给冯渊。没有想到冯渊一见惊为天人,一心纳香菱为妾不再娶正妻,还约定三日后郑重其事迎娶。
冯渊的行为让拐子觉得后悔了,他意识到自己经验不足出价低了,香菱不是青铜而是王者。结果他冒险货卖两家,将香菱又高价卖给了薛家。薛蟠一见香菱也是惊艳,与冯渊谁也不让,一场冲突冯渊被打死,香菱随薛蟠去了贾家。
去了贾家后,实则香菱并没有逃脱“瘦马”命运,她最后还是被薛蟠不珍惜,遭到夏金桂虐待,不幸的结局比很多瘦马还不如。
三
除了描写香菱一个“瘦马”外,曹雪芹还写了一个老男人用八百两银子买回来的小妾嫣红,此人就是贾赦。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在上一回在贾赦想娶鸳鸯不成后,贾赦无法,又含愧,自此便告病,不敢见贾母,只打发邢夫人及贾琏每日过去请安。只得又各处遣人购求寻觅,终究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名唤嫣红,收在屋内。
嫣红出身背景情况没有交代。但标价八百两一定不是好人家女儿,但是有一点青楼的女孩子贾家不会买。如此就只剩下一个门路“扬州瘦马”。后文也写嫣红多才多艺,与瘦马匹配。香菱跟了薛蟠几年谈不上吃苦,嫣红跟了贾赦就有的苦可吃了。原文介绍秋桐时明确说贾赦贪多嚼不烂,嫣红既然是她买来“瘦马”,她的结局也没有逃脱悲剧命运。
众所周知江南美女如云,“春风十里扬州路”,笙歌燕舞,脂浓粉溢;夜色深处,多少“瘦马”无人记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力揭露抨击了“扬州瘦马”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同时又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已经有意无意地把女性意识凸显出来了。他就想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给女人一席之地。(文丽华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