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着伴我走过的三河五岸

(2014-03-14 11:40:27)
标签:

历史悠久

回忆过去

文化内涵

杂谈

分类: 随笔散文

我爱着伴我走过的三河五岸

我爱着伴我走过的三河五岸

 

一想到三河五岸,我的思绪就开始活跃起来了,甚至觉得,我的生命,就在那潺潺流淌的河水里。我出生在母亲河,居住在古老的北运河畔,工作在子牙河畔,一生都和河水相依相伴,走过了悠悠的岁月.....

   记得在有一段时间,每天傍晚踏着落日的余辉,漫步在古运河畔,呼吸着各种树木、桃花、青草及古运河水的散发着各种气味,那种清新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古老的河水有了浓厚的的感情,因为它们给予我太多的东西了。

   河,是天津的血脉,是天津城市的生命线。正是因为有了河,才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雅致与才情,才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多灵动与妩媚,几许厚重与沧桑。翻开历史便会知道,天津城市的根在三岔河口。红桥区拥抱着三岔河口,在历史上,三岔河口是南粮北运和水上运输的集散地,享有先有三岔河口,后有天津卫的美誉。南运河、子牙河、北运河贯穿全境,于三岔河口交汇流入海河,形成了三河五岸独特的地理区位。

   当年的三岔河口,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那时候,红桥区内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聚落。部落里的人多分布于南运河的两岸和北运河的西岸那些有河湾的地方,如侯家后、西大湾子永丰屯、梁家咀、赵家场以及丁字沽、西沽等地。但凡船只路过,自然会在河湾处停歇,一时人烟稠密,成为船舶停泊必栖之地。

   现今红桥区的西沽、丁字沽,是天津市最早的居民村落之一,历史悠久。今存之桃花堤是北运河历史文化之遗存。康、乾二皇帝历次南巡,曾登临并留下诗句在运河桃花堤。如康熙途径津门之际,不想又见北运河畔桃花盛开,欣然赋就《点绛唇》一首:“再现桃花,津门红映依然好。回銮才到,疑是春两报。锦缆仙舟,星夜盼晨晓。情飘渺,艳阳时袅,不是垂杨老。”清末的诗人梅宝璐也生动的描绘了红桥、西沽的美好自然景色:“大红桥北是西沽,杨柳楼台金壁铺。隔岸好添上一角,不须装点似西湖。”诗人竟将红桥、西沽与西子一湖相媲美,真是令今日的红桥人而感自豪。

   红桥区拥抱着三岔河口,由漕运而繁华,不但拉动了政治、经济与商贸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和教育的勃兴,孕育了独特的商脉与文脉,至今不衰。三河五岸,风光绝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遗存,一项项天津之最全国之最如数家珍,一个个风流人物光耀津门。天津最早的商业街——估衣街,著名的津菜以及津门三绝中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诞生于此。天津机械铸造业在三条石崛起。天津第一所公立小学——文昌宫小学,天津第一所官立中学——官立中学堂(后更名为天津三中),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也都在红桥诞生。这些特殊的优势,使红桥区成为天津市发展的源头。是天津城市文脉、商脉绵延不绝的滥觞,红桥是名副其实的津卫摇篮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河是我的依恋,守护着河近半个世纪,一抹绿意,一缕微风,清淡、静谧。一直独守这份情愫,一直追随这份淡定,独在遐想的空间栖居。追随着、寻觅着,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记录流过的思绪。平凡的生活,不经意地来去,给自己一种恬淡,给自己一点随意。河,就那么潺潺地流淌;树,就那么添着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桃花,就那么静静地绽放;鸟儿,就那么自由地鸣唱。简单的日子,每一天心河都会有阳光暖照。所以我越来越爱着伴我走过的三河五岸了。

 

我爱着伴我走过的三河五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