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鹰坠落

(2012-02-16 13:44:12)
标签:

影评

黑鹰坠落

乔什·哈奈特

奥兰多·布鲁姆

文化

分类: 随笔遐想


虽然最初对《黑鹰坠落》的印象不过是群星荟萃帅哥云集,但看到最后,却成了第二部让我潸然泪下的电影。

 

说是群星荟萃与帅哥云集并不夸张,也许在《黑鹰坠落》上映的时候,里面的一干角色未必有多出名,但如今再看看,随便拎一个出来都堪称分量十足。奥兰多·布鲁姆自是不用多提,《魔戒》与《加勒比海盗》随便哪一部就足矣;乔什·哈奈特也不必多说,无论是外表还是演技,相信看过《珍珠港》与《迷情公寓》的人都会有印象;艾瑞克·巴纳则在《特洛伊》《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里均出演过重要角色,演技自然无可挑剔;休·丹西在《字典情人》里担任过男主角,看过《魔法灰姑娘》的人同样也能认得出来;汤姆·哈迪近来因为《盗梦空间》的伪造者一角而迅速蹿红;威廉·菲德内尔虽然只是在《越狱》中扮演了个配角,但绝对是亮点;伊万·麦格雷戈,就是《星球大战前传》中的欧比旺……

 


记不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了,据说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个大兵梦,而影片中几乎每个士兵都有着这样的情结。

 

贝克朋初来乍到便要求立即加入训练,他认为自己来这里就是为了打仗,就是为了踢爆那些坏蛋的**,这个只有十八岁的小伙子想法单纯而坚定。“去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格里姆斯是被这句招兵的广告词给吸引来的,他渴望上前线打仗,结果整个“海湾风暴”期间都在煮咖啡。而埃利斯曼则认为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世界,因为“这里人没有工作,没有食物,没有教育也没有未来。我只是觉得我们有两个选择:帮助他们,或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自相残杀”。

 

埃利斯曼可以说是怀抱着美好的理想而来到这里,希望能够对这里糟糕的境况有所作为。所以当他临时接任游骑兵第四分队的队长时,虽不是第一次出任务但却是第一次担任分队长一职,自然感到责任重大。面对即将开始的行动,埃利斯曼紧张的同时,也有着困惑与不安。

 

埃利斯曼:“这有些好笑。洁白的沙滩,灿烂的阳光,几乎是个度假的好地方。”
胡特:“几乎。”
埃利斯曼:“你认为我们不该来?”
胡特:“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怎么想不重要。当第一颗子弹从你头顶上呼啸而过时……那些屁事都不重要了。”

 

比起其他因为出任务而躁动不安的士兵,身经百战的胡特则成熟冷静许多。当第四分队的士兵都在默默等待车队的救援时,埃利斯曼却因为贝克朋的摔伤、史密斯的死亡而深深自责着,是胡特主动上前安慰他:“别想那么多,中士,你不能决定让谁来受伤或是谁从直升飞机上掉落。这是战争,你无能为力。你想这么多也没用,以后你有的是时间去想。中士,你把弟兄们带到这儿,你已经尽了全力。现在你要想该怎么把他们带出去。”

 

不仅是对战争的思考令人深省,影片的另一个主题“Leave No Man Behind”——绝不抛弃同袍,同样感人至深。

 

超级64被击中坠落地面,兰迪·舒加特与加里·戈登在明知支援很难迅速赶来的情况下仍然自愿前往坠机地点,最终为了保护受伤的杜兰特而相继殉职。当第一批伤员抵达营地后,车队重整,原本因为左手受伤而被替换下来的第四分队的士兵阿多尼斯,不顾自己的伤势坚持一同回去防守防线。而营地终于出动了第十山地师后,麦肯奈特中校本可以留在营地中,但他仍然坚持负着伤回到坠机点,亲自接回在那里等待救援的游骑兵们。

 

当游骑兵们终于脱离危险九死一生回到营地后,胡特只稍事休整便重新装备齐全,埃利斯曼问他去做什么,胡特告诉他还有兄弟在那里等着救援。胡特说:“我每次回家,他们都问我:‘嘿,胡特,你为什么从军?难道你是打仗上瘾吗?’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为什么?他们不会懂我们干嘛要打仗。我们是为了袍泽而拼命,就这么简单。很简单。”

 

影片的最后,贝克朋问艾佛斯曼有什么改变了,他们为什么要回家了?艾佛斯曼回答说,什么都没改变。

 

没变的是,在造成了一千多名索马里人死亡、十九名美军阵亡后,美军毫无收获,撤离的时候既未能实现在索马里组建一个民主政府的目标,也未实现各部族的和解。但也有什么改变了。改变的是每一个参与了这场行动的人,虽然有些人再也回不来了。阿多尼斯的手上仍保留着临出发前战友交给他的那封遗书,原本说好了一个小时后会还给对方,然而,这封遗书却永远没有再还回去的机会了。

 

“我的爱,你会坚强地活下去
我爱你和我们的孩子
每一天都会成长茁壮
保持笑容,千万别被困境打倒
最后,我的爱
今晚替我哄孩子们入睡
跟他们说我爱他们
替爸爸亲吻他们,给他们道晚安”

 


三角洲部队的加里·戈登军士与兰迪·舒加特军士,是越战后第一次获追赠荣誉勋章的士兵。迈克·杜兰特被囚禁十一天后释放。

 

两个星期后,克林顿下令从索马里撤军。威廉·加里森少将为此次行动负起全责。

 

1996年8月2日,穆罕默德·艾迪德遭刺杀。翌日,加里森少将退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