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明枝
金明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74
  • 关注人气:1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嫔者,究竟是妻还是妾?

(2012-02-14 15:10:00)
标签:

妃嫔

嫔妾

皇后

公主

出嫁

文化

分类: 随笔遐想

 

说到“嫔”这个字,我们最先想到的词汇就是嫔妃,接着就会下意识地将“嫔”与妾等同起来。那么“嫔”这个字是不是真的就是妾的含义呢?

 

《书·尧典》中有云:“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意思就是尧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到妫河的弯曲处,嫁给了虞舜。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非常有名,而且尧将这两个女儿嫁给舜肯定不可能是给他做小妾的。显而易见,这里的“嫔”包含了妻子的意思。那么“嫔”这个字,究竟指的是妻,还是妾?

 

困惑之下便翻阅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发现原来“嫔”有着三种不同的含义。

 


“嫔”的本义是指帝王的女儿出嫁,比如上面《书·尧典》中所说的尧将女儿嫁给舜。这是“嫔”作动词的时候的解释。

 

用作名词时,“嫔”就是对古代妇女的通称,也是美称。例如:嫔妇(国中妇人有德行者);嫔德(妇德);嫔俪(指妻);嫔息(妻与子女)等。当然,也可以指代帝王诸侯的姬妾或宫廷中的女官,譬如:嫔媵(嫔妾);嫔御(古代帝王、诸侯的侍妾与宫女);嫔妇(宫中女官);嫔从(宫嫔、侍从);嫔侍(宫嫔侍从)等。再偶尔,也会当做对亡妻的美称,如《礼记·曲礼》中所言:“生曰妻,死曰嫔。”

 

除此之外,“嫔”还可以做形容词,就是嫔然——众多的样子。

 


虽然现在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会将“嫔”直接理解为妾的含义,不过在古代,“嫔”作为动词使用也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作为动词的时候只有一个解释。

 

当然,随着时代的转换,用作动词时的“嫔”不再单单只是代表了帝王的女儿出嫁,同时也可以引申为寻常的出嫁——不过依旧是仅限于正妻的出嫁。

 

如《诗经·文王之什》:“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旧唐书》:“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年十三,嫔于太宗。”

 

《南史》:“武德郗皇后讳徽……齐建元末,嫔于武帝。”

 

《王安石全集》:“皇后曾祖母李氏,嫔于高门,率德唯谨。”

 


可见“嫔”的含义还是不少的,如果只是单纯地望文生义而不思索它的词性就去解释,很有可能会误读原文的意思。

 

所以,若是但凡看到一个“嫔”字便草率地认为这是代表了妾的意思,那很有可能是要闹笑话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黑鹰坠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