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钱有“闲”,中国需要更多的法定长假

(2017-10-12 08:18:31)

作者:三尺寒(肖磊看市特约作者)

ID:kanshi1314

十一国庆长假刚刚过去,在恢复到正常的“上班挣钱”模式之后,我们也要反思一下“放假花钱”模式时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2149677434/0

 

都知道十一国庆长假是中国除春节假期之外的最长连续假期。因为季节和气候正好,加之不像春节假期那样有回家团聚的“硬性”传统规定,所以多数城市人口都会选择十一长假出游。即使大家都知道,这个唯一的旅游长假会出现交通、景区、住宿、就餐等等行程中的各种“人满为患”,可还是要争先恐后,宁愿承受那“拥挤不堪”,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需求,需求,还是需求!

旅游,必须要满足两个硬性条件,即有钱,有闲。

有钱,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必然结果。即使有钱的过程不是平均的,不是匀速的,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老百姓确实比去过更有钱了。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6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就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这表明中国人的平均收入(有钱的程度)已经接近富足标准。

虽然是平均数据,但对应近14亿的总人口,这次十一假期的出游人次也确实为7亿人左右。由此要见,有一半的中国人是“有钱”去满足旅游需求的。

而有闲,则是需要全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自动化的普及等多个条件都满足之后,才能实现的。在互联网已经普及,4G移动网络被大面积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的很多日常工作都不再需要8小时连续不断的“有人值守”。更有一些综合服务类工作,采用机器设备和互联网联合办公的方式,也不再是365天的“全年无休”了。如现在很多银行就周六日关闭柜台服务,地铁站、火车站等自动售票普及,自动售卖机、银行ATM机等遍布大中城市的商业休闲区,就连加油站也正在探索司机自助加油。

其实减少人的必要时间,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已经成功实施多年。如日本、法国、美国个别州都有每周4天半工作制的法定劳动标准。而北京去年也开始鼓励企业实行4天半工作制。而北欧的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则实行每天6小时工作制,且中间必须有一定的间休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是技术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体现,并不会影响整体的劳动生产率。甚至由于自动化、自助化、互联网移动办公的普及,会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出来的人也可以有更多时间参与社会休闲娱乐、旅游消费等活动,从而更多的满足中国人对旅游的需求。

社会的整个运转还是需要统一配合,那么从国家层面进行统一的法定假日管理是必要的。既然我们的必要劳动时间已经有所减少,劳动生产率也正在提高,那么适当提高法定假日的数量应该是更明智的选择,也更具有前瞻性。

最近有学者更度提出恢复“五一长假”的观点,我们是支持的。而且我们认为,根据中国社会学生们的暑假假期时间特点,应该考虑在第三季度也设置一个三天以上的小长假。如此一来,中国在每个季度都有一个法定的“小长假”,来满足全国人民的各种旅游需求。“有钱”的中国人,更需要“有闲”的条件。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刺激内需的调控管理方式,不是简单的货币放水,不是简单的扩大投资和扩张银行信贷,而是应该尽一切努力,满足中国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当我们的物质需求可以通货自动化和互联网得到满足时,那么文化需求,就需要更多的非工作时间来满足。

国家法定节假日正需要适度调整,为老百姓制造更多“有闲”的非工作时间机会,让人民获得更大的满足和幸福。

文/三尺寒

更多三尺寒独家分析,欢迎关注肖磊看市公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