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妈咪育儿 |
分类: 微信公众号 |
“牵着蜗牛去散步”,家喻户晓的一句话,正是我今天的心情,摒弃“救火式”的育儿方式,伴随着孩子们的步调与节奏,一步一步地慢慢向前走。
(我们家的两只小“蜗牛”)
正面管教的育儿精髓,不但要发现问题,而且更要解决问题。前几天,我分享了一篇关于“救火式”育儿的文章,不但是对我自己耐心不足的检讨,更是一种自我烦燥心情的疏理吧!(相关阅读:再入“救火式”育儿的误区,非但没有提高效率,反而令亲子关系两败俱伤)
那么,发现了自己“救火式”育儿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是不是大家更关注的焦点?也正是这几天的自我检讨与反省,我觉得…以下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大家不妨也试试哦!
提前预留“磨蹭”的时间
孩子做事的速度,不可能与成人同步,我们做一件事情,也许只需要5分钟,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至少10-15分钟吧!因此,我们不但不能以自己设想的时间来计划,而且更不能以我们的速度来要求孩子们。
因此,对于我们家来说,孩子们小的时候是这样,现在6岁和8岁了,亦是如此。不管任何事情,尤其是全家一起出门,我都会为孩子们的“磨蹭”,提前预留出充足的时间。
一个简单的例子便是周末的全家出游,一般来说,出门前,去趟卫生间,找几本行车途中想读的书,穿上鞋子,开门出发,对于我们来说,大概5-10分钟,就完全可以搞定吧?
但对于孩子们,我会在收拾厨房的时候,就告诉兄弟俩,“快去做出发前的准备…”(一定要具体说明是哪些准备哦),然后边洗碗边“等”着兄弟俩磨蹭,这样一来,是不是至少有30分钟?如此预留出来的时间,是不是足够了?最后我再快刀斩乱麻般地做自己的出行准备。
我觉得,如此这般,既做到了双管齐下的高效率,又避免了“救火式”的催促,而且最关键的,我们大家可以开开心心地出门,是不是几全齐美呢?
(外出散步,慢慢“磨蹭”着走吧!)
按部就班,依计划行事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同感?一件事情做完了,一看还有时间,赶紧,再加进一件事情吧!觉得这样非常高效,或者就是开车回家途中,临时决定去小购物一把,想着反正是顺路嘛!但…
如此的临时决定,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一场“灾难”,不但打乱了既定的计划,而且…我想高效,又想顺路,那么,这“救火式”的催促,估计是无法避免的吧?而孩子们估计也是混混沌沌地不知所以然。
就如有一次,晚餐后临时决定去图书馆还书,眼看着还有40分钟图书馆就要关门了,因为这是临时加进来的事情,在孩子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耳边不断响起“快点…快点…”的催促。虽说最后还是在关门前赶到了图书馆,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烦躁不安的。
再如又有一次,带着孩子们在公园玩,然后我就在一旁思如泉涌般地想,这儿离xx超市也不远,而且顺路回家,要不要从公园直接去超市小购物一把呢?但转念一想,吸取了“救火式”育儿的教训,还是按部就班,依计划行事吧!不催促,不着急,公园玩完,咱就直接回家。
所以…我的经验教训就是,孩子是非常遵守规则与按计划行事的“动物”,我们一个貌似不经意的临时改变,在孩子的内心,可就是一场“火山爆发”,不但逆反心理由然而生,而且这速度自然而然地慢了下来,我的“救火式”育儿,也就无可避免了。
(按部就班地在公园“消磨”时间)
增强兄弟俩的时间观念
虽说我们家兄弟俩,8岁和6岁,对于几点几分,对于从几点到几点是多久,都是非常清楚的,也可谓是数学计算吧!但时间概念,还是非常薄弱的,5分钟是多久,10分钟又可做些什么….貌似真没这方面的概念呀!
我觉得,对于时间没有具体的概念,也是“救火式”育儿的罪魁祸首之一吧!正因为孩子们不知道还有多长时间,所以一定会按照自己内心的节奏慢慢来,而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一种非常令人着急的“磨蹭”。作为妈妈,我们就要抓差补缺吧!
比如,在孩子们刷牙的时候,我用手机计时,结束全套程序(包括使用牙线和潄口水),一般是5分钟,那么我下次说“还有5分钟出发”,孩子们心里就清楚了,那是每天晚上刷牙的时间;再比如说,洗澡是10分钟,我说“只能玩10分钟就要开饭了”,那么就是洗个澡的时间吧!
如此一来,不但孩子们有了具体的时间观念,我说“还有几分钟”,就清楚地知道是长是短,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是可以慢慢来,还是迅速行动;而且对于我来说,是不是也大大降低了“救火式”育儿的频率?
(晚餐前,30分钟的画画时间)
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不夸张地说,孩子就是标签的产物,双重含义吧!
一是,心里想什么,看别人就是什么,是不是典型的“越看越象贼”的效应?对于孩子亦是如此,如果在你心目中,这就是一个凡事磨磨蹭蹭、动作非常慢的孩子,无形中我们就为孩子贴上了“磨蹭”和“速度慢”的标签,那么你觉得,他可以快得起来吗?是不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效应?
二是,对于孩子来说,你不断地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内心默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然后真的变得如此,这也就是“标签”效应。那么,“快点…快点…”的频繁催促,是不是就为孩子们贴了“磨蹭”和“速度慢”的标签呢?孩子们的内心一定在想,“反正你认为我是个磨蹭的人,那么我就继续磨蹭下去吧”!这样一来,速度可能快得起来吗?
因此,“贴标签”,尤其是负面的标签,真是育儿一大忌,取而代之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今天快了一分钟,明天提前了两分钟,都是值得表扬和鼓励的。
(不着急,慢慢读)
更不要时刻提醒“快点”
也许做为妈妈,我们一贯要求自己速战速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条“潜规则”并不存在,因此…我们就会经常将“快点”挂在嘴边,时不时地说一句“快点”。孩子吃饭,我们要说“快点”;孩子洗澡,我们要说“快点”;孩子写作业,我们更要说“快点”……
即使带孩子出门悠闲地散步,我们也会说一句“快点”。感觉,这句“快点”,并不真是孩子需要我们的催促,才可以完成该做的事情,而是,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句口头禅。说多了,听久了,谁还会把它当回事?不但会带来听觉疲劳,而且还会成为孩子们的耳旁风。
所以,我的建议则是,同步于孩子们的节奏,放慢脚步,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走;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不要轻易说“快点”,享受生活中的小美好,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学...
(生活中的小美好,慢慢走,慢慢看)
“明亮妈咪”说:其实,我的理解倒是,孩子的磨蹭,孩子做事的效率低,孩子的拖拖拉拉…很多时候,问题真不在孩子,倒是出在家长这儿了。所以,真是印证了妈妈10%的改变,孩子100%的转变,大家说是不是?
“明亮-妈咪”: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CPDPE),留美工商管理硕士(MSBA),育有一对可爱的中美混血宝贝,生活中特别关注中西育儿之异同,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
欢迎大家关注“明亮妈咪”的微信公众号,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的育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