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妈咪育儿进屋敲门尊重感情彼此尊重 |
分类: 微信公众号 |
孩子是妈妈所生,但并不是妈妈的附属品,而是一枚完全独立的个体。进孩子的房间,需要敲门吗?尊重孩子,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哥哥带着弟弟一起玩水)
朋友带着小姐姐来家里做客,正值兄弟俩的安静时间,妈妈于是便去敲兄弟俩的门,“要不要出来玩”?朋友莫名其妙地盯着妈妈,问道,“进儿子的房间,还要敲门呀”?
妈妈回答,“当然要呀!这是对他们的尊重呀”!朋友说,“我进女儿的屋,从来都是静悄悄,正好可以偷窥她在里面做什么;敲门再进去,如果她在里面做坏事,不就给了她隐藏的机会吗”?
妈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哦,每位妈妈的育儿方式不同吧”!不过,妈妈倒是觉得,这位朋友,不但没有尊重自己的女儿,而且对女儿还缺乏基本的信任,为什么要怀疑女儿自己在屋里做坏事呢?
暂且不谈信任之事,妈妈今天想来和大家分享尊重的话题。兄弟俩虽是妈妈所生,但并非妈妈的附属品,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琐事,也应该受到绝对的尊重。
超市购物,耐心地等着孩子们挑选
在疫情还未开始之前,爸爸妈妈经常带着兄弟俩去超市购物,有的时候,妈妈会许诺,“你们可以每人挑一件东西,只要价格不超过xxx就可以了”。要说妈妈我是女生,买东西犹豫不决地挑来选去,还有情可缘,但…这俩男生,这磨叽劲儿,也不亚于妈妈。
妈妈倒还好,边等边看别的东西,但爸爸则不,有的时候,就会很不耐烦地催着,“快点,快点,随便拿一样就行了,哪那么磨蹭呀”?就象下图中的彩虹糖,上百种口味,但每人只能买一小袋,这可不得精挑细选嘛!此时的爸爸,可真是强装出耐心地在等啊!
(爸爸带着兄弟俩一起选彩虹糖)
妈妈想说,我们出去购物,很多时候也会带着兄弟俩同行,即使是购买平日的油盐酱醋,有时候妈妈都要比较一番,更别说买衣服或其它的物品啦!我们总是教孩子们,“要耐心地等着妈妈选”;左一个“耐心等”,右一个“别着急”。
那么轮到孩子买东西,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耐心下心来等他们呢?一直等他们挑选到自己满意或喜欢的东西呢?妈妈想说,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彼此的尊重呢?
是喜是悲,充分尊重孩子的情绪
除了在做事情、买东西或说话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孩子,妈妈觉得,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们的感情和情绪。应该分两个方面吧:一是,要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二是,情绪是孩子的,不是妈妈的,我们不能用强求的方法做到,“不要哭了”,“开心起来”。
有如一天,小弟弟在家里大吵大叫地跑来跑去,被妈妈批评了,还被妈妈罚着去坐墙角,冷静一下,咱们再开始讲道理吧!于是小家伙,自己坐在那里,抱着膝盖,默默地掉眼泪。和下图中的小男生,真是一模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等小弟弟安静下来了,妈妈再走过去,坐在小朋友的身边,问道,“你在客厅里跑来跑去的,还大声叫喊着,是不是太兴奋了”?(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小弟弟点点头,说道,“是的,哥哥折的纸飞机,飞得那么高,那么远,我太开心了”。
妈妈继续说,“那你也知道我们在家里,不可以大喊大叫,更不可以跑,对不”?小弟弟边回答“对”,边继续掉眼泪。妈妈继续引导,“好吧,那你告诉我,下次会怎么样”?小弟弟边哭边说,“要用Indoor
Voice,要用Walking Feet”。
知错就改,妈妈也就既往不咎了,“好了,起来吧,和哥哥去玩吧”!小弟弟不但没有动身,而且还在继续掉眼泪,妈妈本想说,我都原谅你了,你还坐那里难过什么呀?是不是有点不识趣?但妈妈转念一想,开心也好,难过也罢,这情绪,都是小弟弟的,妈妈无权说“你现在必须开心起来”,而是一定要尊重情绪的主人。
于是,妈妈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轻声说道,“没关系,如果你想继续坐着,也可以,如果你还想再伤心一会儿,妈妈也尊重你,等你什么时候感觉好了,就去和哥哥继续玩吧,我就在卧室,也可以来屋里找我”。
就在妈妈转身回卧室的时间,小弟弟已经站起来了,问哥哥,“我们可以继续玩吗”?兄弟俩又开心地玩起来了,妈妈觉得,此时的小弟弟,更是开心,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得到了尊重呢?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妈妈正伤心地哭着,突然有个人说,“不要哭了,有什么好哭的”?妈妈又会是怎样的感受?
进屋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入
再次回到妈妈开篇的小故事,没错儿,自从兄弟俩还是小小朋友的时候,爸爸妈妈进孩子们的房间,都是会先敲门的,而且一定是得到允许了,才会进入。妈妈想,这是缘于我们的规定,更是因为彼此的尊重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从兄弟俩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规定,早晨醒了在自己屋里玩,我们卧室的门没有开,就不可以来打扰,除非有什么紧急的事情;而现在每天晚上,妈妈“下班”后,会关上卧室的门,“躲”在屋里做些自己的事情,其实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啦!只是想教会兄弟俩,进别人的房间要先敲门,于是敲门的习惯就坚持下来了。
也正是缘于此,孩子们要尊重妈妈,那么妈妈是不是更应该以身作则地尊重孩子们呢?因此,与兄与弟,我们不管进谁的房间,爸爸妈妈都会先敲门,得到“Yes”的答复后,才会推门进去。
至于开篇阿姨所问,“难道不担心孩子在屋里做坏事吗”?妈妈想说“不担心”,不仅是一种信任与尊重,更是一种对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吧!话再说回来,能做什么坏事呢?
孩子的房间,完全由孩子做主
进屋先敲门,这也是变相告诉孩子们,“房间是你们的,你们才是房间的主人”,所以,这里又延伸出另一个话题,既然兄弟俩才是房间的主人,那么与这个房间有关的一切事宜,是不是也应该由主人来作主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说我们有每周末全家大打除的习惯,但一周之中,兄弟俩的房间,妈妈几乎是不进去的,再脏再乱,何时打扫和整理,怎么打扫和整理,妈妈一概不管,完全尊重兄弟俩的决定。好在兄弟俩的卧室,都是在客厅的另一边,妈妈完全没有必要过去,而且也不是去其它房间的必经之路,所以…眼不见心不烦嘛!(妈妈自嘲一下哈)
但周末的大扫除,那就对不起了,必须对自己的房间做彻底的清洁和整理,毕竟,你们的房间,也是我们大家庭的一部分,基本的清洁和卫生,还是需要保证的,而且爸爸妈妈也是会监督的。
妈妈最后语:好吧,以上便是我们家的实例,以及妈妈对于“尊重孩子”的个人见解。其实,西方育儿中,对孩子的尊重,是从小婴儿就开始的,比如说换尿片时的对话,再比如说添加辅食时的喜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于孩子观点的尊重,也提上了日程。
“明亮-妈咪”: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CPDPE),留美工商管理硕士(MSBA),育有一对可爱的中美混血宝贝,生活中特别关注中西育儿之异同,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多篇文章发表于国内外知名育儿杂志。
欢迎大家关注“明亮妈咪”的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的分享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