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妈咪育儿帮忙家务贿赂奖励育儿分歧杂谈 |
分类: 微信公众号 |
“谁帮我扫院子,谁就可以得到25美分”,爷爷的一句话,妈妈听得很不舒服。孩子帮忙做家务,真的要给薪酬吗?这是妈妈与爷爷发生的第一次分歧。对于兄弟俩,妈妈从来不缺奖励或鼓励,但爷爷的贿赂,则是育儿中妈妈最忌讳的。
(爷爷带着孙儿们钓鱼)
这是发生在KY州爷爷奶奶家度假时的事情,爷爷请孙儿们帮忙打扫院子,但开场白却是,“谁帮我扫院子,谁就可以得到25美分”,一时间,妈妈觉得如此的话语,怎么听怎么不舒服,孩子们帮忙做家务,真的需要给薪酬吗?
在育儿方面,这也可谓是妈妈与爷爷发生的第一次分歧。对于兄弟俩,妈妈从来不缺奖励和鼓励,因为这是一种向更好方向发展的动力;但…爷爷的贿赂,则是妈妈育儿中最忌讳的一点。(当然,贿赂与奖励,是有很大区别的,妈妈在文末会详细解释)
其实,很早之前,就有朋友问过妈妈,“兄弟俩如此积极主动地做家务,是不是妈妈给的薪酬很高呀”?恰恰相反,我们家兄弟俩帮忙做家务,小到每日的餐前准备和餐后清洁,大到每周末的家庭大扫除,都是没有分文薪酬的。
兄弟俩,是不是很可怜?妈妈是不是又很周扒皮?听完我们的故事,您就明白了。
爷爷与25美分薪酬的故事
第一天,妈妈发现兄弟俩人手一枚25美分的硬币,于是便问“哪来的钱啊”?兄弟俩一起说,“是爷爷给我们的”!妈妈当时也没多想,老人家确实有将口袋里的零钱(尤其是硬币)随手给兄弟俩的习惯;妈妈只是想,只要不是随便拿的,就好。
哪想,第二天,妈妈正坐在院子里看书,兄弟俩跟着爷爷也出来了,爷爷直接说,“谁帮我扫院子,谁就可以得到25美分”。兄弟俩高呼“耶”!哥哥还随口说了一句,“弟弟,快干活,我们可以象昨天一样得到一枚硬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来如此,第一天的25美分硬币,是这么得来的。妈妈顿时有种“努力付诸东流”的感觉,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良好习惯与思想,全被爷爷的这枚硬币给破坏了。
事后,妈妈也悄悄地告诉爷爷,以后请孙儿们帮忙,不要再给薪酬啦,这不是妈妈的育儿理念。爷爷许诺干活就给钱,实则是对兄弟俩的一种贿赂。
妈妈以义工的实例说服哥哥
做完爷爷的工作,妈妈又来说服兄弟俩,“以后帮忙做事情,不要索取薪酬,如果爷爷或奶奶说要给你们,你们也可以说不要”。懵懂无知的小弟弟,也许是因为年幼,对钱没什么概念,也没说什么,只是答应道,“我们不要了”。
但此时的哥哥,有点不乐意了,“为什么不能要?爸爸上班,可以得到工资?而且这是爷爷主动给我们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要?如果没有钱的话,我们以后就不用帮爷爷了”。(其实,这是妈妈最担心的连锁反应)本想讲一番大道理(随后会分享),但转念一想,还是以自己在学校做义工的实例,来说服教育小同学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问哥哥,“我在你的学校做义工,学校有付妈妈工资吗”?哥哥说,“肯定没有呀”!继续问,“既然不给工资,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去帮学校呢”?哥哥说,“因为我是学校的学生,你喜欢我们学校,所以你想去帮他们,对吗”?
这家伙,真是一语道破呀!妈妈继续说,“没错!因为你是其中的一员,所以妈妈想让你们的学校更好,让老师更有精力和时间教书,所以妈妈愿意去帮忙;那么现在在爷爷奶奶家,你们是不是其中的一员呢?你们爱爷爷奶奶吗?你们难道不愿意去帮助你们爱的人吗”?
听完后,哥哥也明白了,“就象在我们自己家一样,我们是家庭成员,所以就一定要一起做家务活”。没错儿,如此复杂的道理,这么简单地就说通了。
爸爸因为贿赂而犯下的错误
这里再举一个爸爸因为贿赂而犯下的错误,还是学校刚停课之时的事情,一天妈妈需要出门办事(应该是去朋友家取东西),于是兄弟俩学习的事情,就交给爸爸负责了。为了让兄弟俩抓紧时间完成,爸爸便许下错误的“诺言”,“如果你们完成作业,就可以进乐高屋玩”。
妈妈回来以后,爸爸还得意地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呢!妈妈一盆冷水泼过去,“还得意呢,这不叫奖励,叫贿赂,你就等着自食其果吧”!妈妈在家的时候,兄弟俩都会乖乖地写作业,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而再一次爸爸负责作业,这“自食其果”就来得如此淋漓尽致。
(认真学习的兄弟俩)
还是要暂时离开一下,妈妈临出门还特意嘱咐了爸爸一句,“今天不可以玩乐高哦”!其实这句话是故意给爸爸施加压力的,哪想…妈妈前脚出门,兄弟俩后脚就开始“要挟”爸爸,“你不答应我们玩乐高,我们就不写作业”。
爸爸,还有资本得意吗?最后的结果是,兄弟俩不但没有完成作业,而且还和爸爸闹了一肚子的不愉快。貌似聪明的爸爸,以乐高来贿赂兄弟俩,又是何苦呢?
家务的本意是一种家庭义务
好吧,这里来聊一聊妈妈的理念吧!所谓“家务”,本意是一种“家庭义务”,那么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兄弟俩,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不是分内之事呢?而且,这也是孩子们学习在家里尽义务的一种方式吧?正如爸爸妈妈一样,我们做家务是必须的,那么孩子们做家务,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说得光面堂皇一点,孩子自幼做家务,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吧!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妈妈觉得,不要凡事都和薪酬或奖励牵连上关系,不要让生活金钱化了,更不要让亲子关系变成经济关系。
(晚餐后小弟弟洗碗)
对家务唯利是图的负面认识
洗一次碗得到到多少钱,做一次饭又能得到多少钱,很多时候,因为“价格”未谈妥,还有不愿意或罢工的现象发生,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习惯,每次妈妈请其帮忙,估计都会问“有没有报酬”?“有多少报酬”?如此以来,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零花钱的习惯,确实是建立起来了;但...
这个习惯的副产品,则是唯利是图的心理也在无形中滋生了。有朋友向妈妈诉苦,“我家孩子,不给钱就不帮我做事情,哪怕是吃完饭把自己的碗送入水池,也要讨价还价一番”。妈妈听了,微微一笑,问了这位朋友一个问题,“那么这给钱才做事的习惯,是谁先开始的?又是谁建立起来的呢”?这位朋友顿时哑口无言。
相信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喜欢劳动的,尤其是帮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如果因为做了一点点家务就付其薪酬,无形中就是在向孩子暗示,劳动是件没有人愿意做的苦差事,不但泯灭了“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而且建立了一种对家务的负面认识。
对于我们家兄弟俩来说,帮妈妈做家务,完全是一件心甘情愿、自觉自愿的事情,洗完一次碗,炒完一个菜,那种成就感是由衷而来的,也会由此而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妈妈随后还会写文来分享我们的家务活,是如何分工的。
(哥哥帮妈妈煮意大利面)
有着本质区别的奖励与贿赂
妈妈在开篇已经提到,贿赂与奖励,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么又如何区分呢?如果事先提条件,“如果…就可以得到…”,这就是一种贿赂,孩子做事情的初衷,不是应该做这件事情,而是为了得到贿赂的东西;但如果是事后的惊喜,那么就是一种奖励。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吧,就如妈妈前面提到的“爸爸因为贿赂而犯下的错误”:
- “如果你们完成作业,就可以进乐高屋玩”,这就是典型的贿赂,兄弟俩写作业的初衷,不是因为“作业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是因为“写完作业就可以玩自己喜爱的乐高”。
-
兄弟俩认真完成了作业,爸爸给孩子们意外的惊喜,“你们今天作业写得很不错,可以去乐高屋玩一下”,这种没有事先约定的奖励,就是真的奖励。这次奖励你们玩乐高,
下次奖励什么?是否有奖励?完全取决于爸爸,兄弟俩没有任何可以要挟爸爸的把柄。
至于奖励与贿赂,孰是孰非?下面这张图片,解释得就非常清楚。简单说来,奖励,是一种激发自觉主动性的积极方法;而贿赂,则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很多时候,还会成为不良行为的催化剂(你不满足…我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最后语:虽说,因为劳动与薪酬的问题,妈妈与爷爷发生了小小的分歧,但听了妈妈的解说,老人家也非常赞同妈妈的观点,随后的日子也没有再以贿赂的方式请兄弟俩帮忙。即便如此,两个孩子依旧是非常有热情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妈妈觉得,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满足感,更能激励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