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与假想的朋友“胡言乱语”,妈妈是担忧?还是配合?

(2020-06-15 09:55:37)
标签:

育儿

妈咪育儿

假想朋友

能力发展

支持配合

分类: 微信公众号
早晨醒来,弟弟抱着毛绒小熊,开心地说道,“小熊宝宝,起床啦!第一件事是换衣服,然后我们去刷牙洗脸,再去吃早餐”。在我们家,如此的“胡言乱语”,每天都在进行着,妈妈是担忧?还是配合?

孩子与假想的朋友“胡言乱语”,妈妈是担忧?还是配合?
(小弟弟在认真地做手工)

这是前不久的事情,博友B阿姨,紧张兮兮地给妈妈发来信息,“我家女儿好象出问题了,每天对着自己的布偶说个不停,每天都在胡言乱语,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因为没人陪她玩,太孤单了”?

说完,B阿姨还发来一段提前录好的视频,妈妈看了,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呀!B阿姨家5岁的女儿(没错,与我家弟弟同龄),就是在玩我们所谓的“过家家”游戏呀!将自己的布偶想象成真的朋友,没什么不妥呀!

要说与假想的朋友一起玩,一起“胡言乱语”,我们家兄弟俩亦是如此,赋予玩具生命力,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如此的行为,是小朋友多方面能力进步与发展的表现,妈妈不但无需担忧,而且应该支持与配合。


【弟弟心中假想的朋友】

妈妈标题中的“胡言乱语”一词,加了引号,其实,这些妈妈们认为很奇怪的对话,都是小朋友们正常的行为,妈妈先来举一个我们家小弟弟的例子吧!

弟弟要去上幼儿园了,出门的时候,不忘将自己的小熊交给妈妈,对着小熊说,“小熊宝宝,我要去上学了,今天由我的妈妈来照顾你,我的妈妈也是你的妈妈,她会给你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会给你讲故事,还会陪你玩,祝你今天开心哦”!

然后弟弟又学着小熊宝宝的口气,回答道,“好的,我一定听妈妈的话,祝你在学校里开心,我等你放学回来再一起玩”。

说完弟弟亲了一下小熊宝宝,然后递到妈妈手里,又对妈妈说,“你要照顾好我的小宝宝哦!如果他不听话,可以让他自己去看书,也可以让他自己回屋去安静一下,等我回来告诉我,我会教小熊宝宝下次应该怎么做”。

妈妈也假戏真做地说道,“好,我帮你照顾小熊宝宝,我们要出门了,你把宝宝放到我的床上,让他先睡觉吧”!

孩子与假想的朋友“胡言乱语”,妈妈是担忧?还是配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对话是正常行为】

对于此时弟弟的行为,妈妈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更不会担心;想想彼时的哥哥,貌似也有如此的一段时期。如果不是B阿姨的惊慌失措,妈妈真的会把这段经历忽略了,因为…如吃饭睡觉般的正常行为,一般不会唤起妈妈的警觉与注意。

但,妈妈毕竟不是专业的医学或育儿专家,因此,还是借鉴了一些权威的信息,这些行为,不但是非常正常的,而且还是小朋友成长过程中积极的一面。

- 一份调查显示,3-8岁的小朋友,在不同的阶段,出现“假想朋友”的比例是65%;
- 如果是独生子女,或者家中的老大,那么这个比例会更高一些;(不过,我们家倒是弟弟比哥哥更胜一筹)
- 假想的朋友,会不同程度地提高小朋友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妈妈在后文将详细说到)

孩子与假想的朋友“胡言乱语”,妈妈是担忧?还是配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语言与想象力的发展】

不容置疑,对着假想朋友的“胡言乱语”,不但是语言和想象力的发展,而且更可以促进这两方面能力的发展。

妈妈先来说想象力的发展,不管假想的朋友为何许人,也不管小朋友玩的是什么游戏,过家家也好,互相打架也罢(小男生的爱好),都是一种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因为,处于游戏中的他们,一定要自己编故事,而且还一定要使故事的情节前后连贯,有条有理。

除了想象力,如果没有语言做铺垫,那么这个游戏或故事,也无法继续下去。而且,一个人需要同时扮演双方的角色(自己和朋友),这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也是更胜一筹吧?就如本文开篇处,小弟弟与小熊宝宝的对话。

孩子与假想的朋友“胡言乱语”,妈妈是担忧?还是配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给予支持与配合】

既然假想的朋友,有如此之多的好处,那么…作为妈妈,应该如何支持与配合呢?有如开篇之处,弟弟将照顾小熊宝宝的任务,托付给了妈妈,那么妈妈是不是也应该置身于这场“戏”?

很多时候,妈妈也会开始一场“戏”,然后由小弟弟继续导演下去。还是以小熊宝宝为例吧!下午放学回来了,但弟弟完全忘了小熊宝宝的事情,于是妈妈抱出了小熊宝宝,装着哭的样子,说道,“弟弟,我好想你,你怎么不来接我呢”?然后我们便有了一场随性的“戏”。

弟弟:哦,对不起,小熊宝宝,我现在来接你。
小熊:耶!
妈妈:小熊,告诉弟弟,你今天开心吗?
小熊:我今天和妈妈一起,先出去散步,再吃午餐,然后妈妈带着我一起睡午觉…(这里完全是小弟弟的想象)

一般来说,如此的情景扮演,弟弟会是导演,但有些时候,妈妈也会引导弟弟和“朋友”之间的对话,以了解小朋友的内心世界。

孩子与假想的朋友“胡言乱语”,妈妈是担忧?还是配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心世界的完全展露】

兄弟俩在学校的一些事情,有时不想让妈妈知道,有时不想主动告诉妈妈,那么此时,妈妈就可以借用假想朋友的“魅力”,让小朋友们的内心世界完全展露出来。还是继续妈妈、弟弟和小熊宝宝的对话,这次是由妈妈“导演”,以小熊的口吻问弟弟。

弟弟:那你今天一定很开心喽!
小熊:对呀,和妈妈在一起,真的好好玩,你呢,今天在学校开心吗?(妈妈以此打开话题来探求弟弟的内心世界)
弟弟:我今天有点不开心。
小熊:怎么了?是被老师批评了吗?
弟弟:嗯!(一副欲语又止的态度)
小熊:你可以告诉我吗?也许我可以帮助你。
弟弟:我今天午睡的时候,没有收拾玩具,因为我还想玩,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小熊:哦,这样啊!你还记得妈妈说的吗?玩完的东西,一定要物归原处,这样我们下次玩的时候,还可以找得到;而且,玩具陪我们玩了很久,他们也累了,也要回家休息哦!
弟弟:我已经知道了,而且后来我也收拾了玩具。
小熊:耶!你好棒哦!给我一个Hi-Five(弟弟与小熊互击手掌以示祝贺)

说完,妈妈将小熊送向了弟弟的怀抱。其实,下午妈妈从幼儿园接弟弟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小朋友的闷闷不乐,妈妈也问了“今天不开心吗”?弟弟不想说,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了一句,“没什么,我还好”。

所以,妈妈才想到借小熊宝宝之名来导演这场“戏”;如果不是这位假想的朋友,妈妈也无从知晓弟弟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孩子与假想的朋友“胡言乱语”,妈妈是担忧?还是配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机不可失的情景育儿】

除了探求小朋友的内心世界,妈妈觉得,这想象的朋友,也是机不可失的情景育儿。小熊宝宝的故事,就此结束了,那我们再来一段猴子先生做客的场景吧!

兄弟俩经常会到彼此的房间,交换衣服穿,交换玩具玩,这天小弟弟从哥哥的屋里得到一只小猴子,因为小猴子是哥哥“家”的成员(意即哥哥屋里),于是小弟弟称“跑”到自己屋里来的小猴子为“客人”。一场猴子先生如何做客的说教,就此开始啦!

“猴子先生,你在我家里做客,但你知道怎么做客才有礼貌吗?主人才会喜欢你吗?你不可以随便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问,得到允许,才可以玩;吃饭的时候,即使遇到你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说谢谢,而且一定要尝一尝,不喜欢吃的东西,可以少吃,但不可以不吃;而且,离开的时候,一定要说再见……”(小弟弟的对话还在继续着,但妈妈没有记录下来)

妈妈听了,真是心花怒放,这不正是平时教兄弟俩做客的约定吗?于是妈妈也顺口问了一句,“在朋友家玩完东西,应该怎么办”?弟弟以猴子先生的口吻,怪声怪气地回答道,“我们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主人才会喜欢”。

好“朋友”告诉弟弟,一定比妈妈的千言万语更有效,小弟弟一定会牢记在心;而小弟弟教好“朋友”的,恰恰也是妈妈平日里教兄弟俩的规矩与习惯。如此的育儿,是不是事半功倍呢?

孩子与假想的朋友“胡言乱语”,妈妈是担忧?还是配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最后语:小朋友意念中的朋友,无形中也是给妈妈们一个暗号,“我需要更多自己的时间,我需要更多玩的时间”。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曾说过,“Children need the freedom and time to play. Play is not a luxury. Play is a necessity.”(孩子需要时间和自由去玩,玩不是一种奢侈,而且一种必需)妈妈非常赞同如此的说法,也是按部就班地在做,因此妈妈是非常鼓励与支持小弟弟的“胡言乱语”。

“明亮-妈咪”: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CPDPE),留美工商管理硕士(MSBA),育有一对可爱的中美混血宝贝,生活中特别关注中西育儿之异同,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多篇文章发表于国内外知名育儿杂志。

欢迎大家关注“明亮妈咪”的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的分享等着您!
孩子与假想的朋友“胡言乱语”,妈妈是担忧?还是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