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育儿】每日宅家,脾气暴到一触即发,妈妈一定要守住防线

标签:
育儿妈咪育儿暴燥脾气守住防线宅家生活 |
分类: 微信公众号 |
小弟弟的性格,一向以温柔随和而招人喜欢,但…疫情宅家,随着光合作用的日渐减少,多余的能量无法释放,小朋友最近的脾气,也是暴到一触即发,妈妈更是不断地警告自己:以暴制暴,行不通,一定要守住内心的防线!
(在床上做手工的小弟弟)
乍看标题,大家是不是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小弟弟性情大变吗?如此的特殊时期,随着宅家天数的不断增长,小朋友近来的脾气,也是水涨船高,稍有不顺,一触即发,感觉忍耐性也是降到了至低点。
不过,即便如此,妈妈还是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家的生活,依旧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妈妈依旧是悠然自得,阅读和写博的时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也许有的朋友会问,那么妈妈是如何“修理”脾气暴燥的小弟弟?有什么灵招妙计吗?
“修理”,倒是谈不上,灵招妙计倒是有,但不是针对小弟弟,而是针对妈妈自己;育儿先育己,以暴制暴,行不通,此时的妈妈,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心平气和,方可守住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
【冷静面对,默默接受】
你闹,我就吼;你大哭大闹,我就大吼大叫…以暴制暴,在小朋友发脾气之时,不但没有任何的效果,反而会令气势更加高涨。两点原因吧:
- 一是,妈妈给了小朋友一个“榜样”,生气或不开心的时候,可以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解决;
-
二是,很多时候,小朋友的大发脾气,其实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妈妈如果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岂不是无形中当了观众?有了观众的“捧场”,这场脾气之戏,是不是愈演愈烈?
对于小弟弟,妈妈应对的妙招则是,冷静面对,默默接受。想想现在的特殊时期,一个月足不出户,即使是妈妈,也会小有情绪,更何况喜欢户外活动的小弟弟?站在小朋友的角度考虑,这脾气,是不是也变得可以接受了?
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与任何人,当双方发生争执或分歧之时(包括小朋友发脾气),谁更冷静,谁就会获胜;有理不在声高,大吼大叫之人,定会输得落花流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视而不见,接纳孩子】
同样的道理,如果小朋友自编自导的脾气之“戏”,有妈妈这位观众“捧场”,那是不是演兴更高?战线更长?此时的妈妈,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你想闹,就尽情地闹;你想哭,就放声地哭吧!将心中的怒气与怨气,一鼓作气地宣泄而出,是不是更痛快一点呢?
所以此时,妈妈一般是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给自己一个“Positive
Time-Out”(积极的暂停),暂时回避一下,要么进厨房,做点自己的事情;要么回卧室,休息一下;再要么…(下文会详述)
妈妈的暂时回避,是回避小弟弟闹脾气的现场,而不是回避小弟弟,妈妈对于小弟弟,不管脾气多大,也不管哭闹多凶,永远都是无条件接纳的。即使在妈妈“躲”起来的时间,如果小朋友主动来找妈妈,妈妈还是会张开双臂,给小弟弟一个大大的拥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效叫停,榜样力量】
任何人发脾气之时,大脑皮层中,只有情绪中枢是活跃的,其它位置都是关闭的,因此不论是讲道理,还是叫停,均是无效的。因为此时,小朋友不但听不进任何的话语,而且情绪中枢在话语的刺激下,会更加活跃,那么这脾气,是不是越发越大呢?
当小朋友发脾气之时,多少妈妈会无效叫停?以前的妈妈,亦是如此,但后来学习了正面管教,便一改最初的作风,不但不叫停,反而静观其变,冷静面对,视而不见,而且无条件地接纳小朋友。
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榜样力量吧!妈妈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小弟弟,在生气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而不是大哭大闹。当然,对于刚满5周岁的弟弟来说,目前还是学习阶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坐下读书,言传身教】
妈妈生气,或者就是情绪激动的时候,会怎么做?以书解愁!没错,一定是随手拿本书读,初衷是让自己沉浸于书中,暂时忘却不快乐的事情,更是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而现在,家有兄弟俩,妈妈坐下来读书,更有深一层的用意,言传身教,教会小朋友平静心情的方法。
自己读书,是一种方法;还有一招则是,找一本弟弟喜欢的书,在小朋友的身边坐下来,对脾气之“戏”视而不见,妈妈开始读书,当然声音要比平时大许多,音量可能需要超过弟弟的哭闹声,为的是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妈妈在读书!而且是在读自己喜欢的书!小书虫会怎么做?这注意力,是不是瞬间就会被妈妈的读书声所吸引?
话说,脑筋动起来,脾气忘脑后。小弟弟闹情绪之时,是一种冲动,更是一种自控能力的“失效”,此时,只需要让小脑袋瓜儿动起来,这“发脾气”就不治而愈了。此时,弟弟脑袋里想的,肯定全是妈妈读书这件事(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对于“发脾气”一事,绝对无暇顾及,那么…这个棘手的问题,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避免尴尬,缄口不谈】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当弟弟的脾气处于进行时的状态,妈妈不会讲道理,更不会无效叫停,那么事后,是不是会和小朋友摆事实、讲道理呢?妈妈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于刚才发生的事情,会是缄口不谈。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记忆存储器,更是一种为了避免尴尬吧!
设身处地想一想,谁喜欢别人揭自己的伤疤?别看年龄小,再小的小朋友,都是如此,谁愿意妈妈再次将不开心的事情摆出来讲一讲?事后讲道理,也许会引发再一次的大发脾气。
以妈妈对小弟弟的了解,不管什么样的事情,大发脾气,都是一种压抑情绪的释放,并不是小弟弟的本性,因此妈妈需要做的,仅仅是教会小朋友情绪自控的方法与能力,对于事情本身,并不需要重翻旧帐,是留情面,更是相互的尊重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分为二,无条件爱】
先来回顾一篇之前的文章:“你可以生气,但不可以打人”,一分为二地接纳与拒绝。
对于兄弟俩的情绪与行为,妈妈一直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我可以理解与接纳你的情绪,但情绪所带来的行为,却是要受到惩罚的;妈妈可以给予小朋友无条件的爱,但一些行为,不但不接受,而且很排斥。
因此,不管小弟弟的脾气多么暴躁,妈妈对于小朋友,还是给予无条件的爱,可以抱,也可以亲,暴燥的脾气,只是一种情绪的表现,并不是小朋友这个人有问题,也可谓是“对事不对人”吧!
换个角度想一想,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小弟弟发脾气,并不是针对妈妈,而是针对当下的某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也并不一定是因为妈妈,也许是因为一个小愿望没有实现,或者一个小要求没有达到。将人和事一分为二地考虑,妈妈自己的心情,是不是也开朗了许多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丰富活动,充实生活】
重头戏在文末,这里应该是重中之重的关键所在吧!疫情宅家,这是目前最安全的“避难”方式,也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那么…妈妈能够做到的,就是丰富兄弟俩的日常活动,充实大家的生活。
两枚小学霸?那妈妈就多准备一些学习的材料。想去后院玩?那我们也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多开发一些新的项目。在家干什么?手工做起来,拼图拼起来,美食大家一起动手吧!关于我们宅家的活动,妈妈随后会开篇详细与大家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最后语:其实妈妈最想说的一句话则是,全职7年有余,一路走来,如今又遇到如此的特殊时期,不但四人行每天面对面,而且被“禁锢”在小小的“牢房”之中,谁的心情不会有波动?谁又会每天享乐其中?妈妈理解小弟弟的同时,也不断地告诫自己,乐观的心态,才是重中之重;全职妈妈的“工作”重心,不是照顾好爸爸和兄弟俩,而是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