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育儿】袖手旁观,兄弟间的矛盾冲突,聪明的妈妈这么“解决”
标签:
育儿兄弟冲突袖手旁观解决问题公平对待 |
分类: 微信公众号 |
家有俩娃,不争不吵,是不可能的;一片平和,更是不现实的。关键不在于这些争吵与矛盾,而在于妈妈以什么态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亲相爱的兄弟俩,手拉手一起走向哥哥的学校)
以我们家为例,两枚争强好胜的小男生不说,而且年龄相差不到3岁。矛盾时有发生,冲突不断出现,但妈妈一直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因为…兄弟俩之间的问题,不是妈妈能够解决的。
【事件回放】周末的早晨,因为不需要赶时间,本应是懒洋洋地起床,悠闲地准备早餐、吃早餐,但…这天的早晨,弟弟起得比较早,起来后,边玩乐高,边等哥哥。
哥哥起床了,第一眼就发现弟弟在乐高屋里玩自己组装的消防车,于是一声大喊,“不要动我的东西”;然后又发现弟弟已经将消防车重新组装了,于是生气的哥哥,扭头就走,回到自己的屋里,又喊又叫。
按纳不住的爸爸,也紧随其后,想以大吼大叫的方式制止哥哥,但被妈妈一把抓住;爸爸转回身来,想批评弟弟,但又被妈妈叫停,“他们俩的矛盾冲突,不要插手,不要把自己牵扯进去”。爸爸一副不服气的眼神望着妈妈,挑衅地说,“看你怎么解决”。
怎么解决?妈妈根本不解决!谁的问题,谁解决!
哥哥大喊了几声,然后自己从屋里出来,还是一副气哄哄的样儿,妈妈问,“要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放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哥哥自己写上了“家庭会议”的议程;然后便走进乐高屋,轻声轻语地对弟弟说,“对不起,弟弟,我冲你大吼,不过,下次你不要随便拆坏我搭的东西,好吗”?弟弟也说,“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兄弟俩互相拥抱,如此冲突,就这般不解而决了。爸爸看得目瞪口呆,打心底里佩服妈妈。设想一下,如果此时爸爸或妈妈插手,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呢?很多时候,小朋友的冲突,并不是真的要大打出手,而是要“打”给爸爸妈妈看。
(乐高屋,哥哥的创意组装)
【残酷现实】阅读无数育儿书,再加之自己的亲身经历,家有俩娃,不打不闹,一切安详,是不可能的,妈妈也可谓是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吵吵打打不可避免,尤其是家有俩男生,更尤其是年龄相差三岁之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是小男生的天性,凡事都要一争高低;二是以打闹的方式来争抢妈妈的关注力。说心里话,我们家兄弟俩,已经是相处得非常和睦的了;家有俩男生的鸡飞狗跳,妈妈真的无法想象。
(傍晚时分,在后院一起用粉笔在地上写字作画)
【妈妈立场】妈妈觉得,在处理兄弟俩矛盾冲突这个问题上,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才是决定结局的关键所在。
妈妈想解决问题?制止纠纷?别劳神费力了,不但会让自己陷入一滩浑水,而且还会越解越乱。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还是由兄弟俩自己来处理吧!小朋友们会有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法呢!
很多事情,妈妈根本无法得知其中的来龙去脉,那么中间插手,孰是孰非?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妈妈有本事为兄弟俩“定罪”吗?还是避而远之为妙。
作为妈妈,永远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很多时候,即使妈妈觉得,与兄与弟,已经很公平了,但在小朋友们的心目中,肯定还是有一个人觉得是不公平的,于是,妈妈还是别自找没趣了。
所以妈妈的立场就是,袖手旁观,静观其变,不插手,更不卷入这场无法解决的冲突。很多时候,兄弟俩的纠纷,其实是故意设局将妈妈卷入其中,那么此时的插手,岂不是自投罗网吗?还是避而远之为妙。
(哥哥请弟弟帮忙拿粉笔)
【同等对待】也许很多朋友会问,弟弟年幼一些,妈妈是不是会照顾得多一些;兄弟争吵,妈妈会不会护着弟弟而批评哥哥呢?
现实是,妈妈不但不一味地护着弟弟,让弟弟有一种自己是“受害者”的感觉;而且更不会一味地批评哥哥,让哥哥“无辜蒙冤”。
妈妈不会因为哥哥年长,就将所有的错误都嫁祸于其;也不会因为是哥哥,就时时处处要让着弟弟,“你是哥哥,你要让着弟弟”,如此的话语,妈妈是绝对不会说的。
回到乐高屋的话题,虽说这次是理想的结局;但如果无法解决的话,不论是谁挑起的事端,弟弟未经同意拆坏哥哥的组装?哥哥冲弟弟大吼大叫?妈妈都会一视同仁,俩人同时请出乐高屋,商量好怎么办、怎么玩,然后妈妈会再给兄弟俩一次机会。
(哥哥教弟弟写中文汉字)
【非此即彼】和平相处是多数,但偶尔地,兄弟俩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争论不休。一次兄弟俩因为谁帮妈妈摆餐桌,而开始大吵出口,彼此冲着对方大喊大叫。
此时的妈妈,望着兄弟俩,捂住自己的耳朵,两个小朋友同时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你们太吵了,把我的耳朵吵痛了”。兄弟俩面面相觑,感觉还会继续自己的“战斗”。
于是妈妈快刀斩乱麻地说,“你们要么一起商量谁摆餐桌,要么开门去后院继续吵,反正我不想听到”。妈妈就此给出了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
哥哥想了一下,说,“弟弟,我先来帮妈妈摆餐桌,然后你来帮忙收拾厨房,好吗”?一拍即合,问题就如此不解自决了。
(晚餐后弟弟帮妈妈收拾厨房)
【兄弟配合】为了避免兄弟俩一争高低,妈妈经常会努力寻找一些需要互相配合的活动,比如说我们周末的大扫除,妈妈会说:
“哥哥,你最擅长整理归类,那么今天你负责来收拾客厅的玩具和书吧!小弟弟,你喜欢用吸尘器,那么今天你来帮妈妈吸尘,好吗”?
如此这般,哥哥整理,弟弟吸尘,兄弟俩不争不抢,各司其责,互相配合,也可谓是充分发挥了小朋友们各自的优势吧!想吵也没有话题可吵,矛盾纠纷又何从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静观其变】年幼的弟弟,狡猾的哥哥,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妈妈也会觉得对小弟弟很不公平。
记得前不久,我们在海洋馆为小朋友们买礼物,哥哥怂恿弟弟选择小海龟(其实是哥哥自己喜欢),好话说了一箩筐,单纯可爱的弟弟,真的选择了小海龟,而不是自己最初想要的书。
回到家后,哥哥又是一通花言巧语,弟弟无比开心地将自己的小海龟挂在了哥哥的书包上。妈妈问,“弟弟的小海龟,怎么在哥哥的书包上”?哥哥说“是弟弟借给我的”;弟弟说“挂在哥哥的书包上更漂亮”。
对于无知又幼稚的小弟弟,这种事情,妈妈也觉得有点不太公平,感觉就是哥哥在欺负弟弟,但转念一想,当事人小弟弟都没有任何怨言,而且还主动说“挂在哥哥的书包上更漂亮”,那么,妈妈又何必插手呢?
此时的“好心”插手,会不会让事情更复杂?从而激起兄弟间的矛盾呢?小朋友们心目中的公平
,与妈妈眼中的公平,完全是两码事嘛!所以妈妈好自为之,兄弟俩开心就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妈妈最后语:其实说白了,对于兄弟俩之间的矛盾冲突,妈妈的插手或帮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绝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这里的核心人物,不是妈妈,只是当事人兄弟俩。妈妈如此的“袖手旁观”,不但增进了兄弟俩的感情,而且培养了小朋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亮-妈咪”:美国正面管教导师,留美工商管理硕士,育有一对可爱的中美混血宝贝,生活中特别关注中西育儿之异同,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多篇文章发表于国内外知名育儿杂志。
欢迎大家关注“明亮妈咪”的微信公众号,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加载中…